文祥問他需要什麼幫助,劉春生搖了搖頭,看到他這樣的處境,文祥有點弄不明白,他那簡單的搖頭究竟包含著怎樣的含義,是對目前這種有點慘不忍睹的環境無奈的否定,還是真的不需要什麼幫助。反正文祥對他的這個表示,感到有點心酸。
他旁邊的一個華工告訴文祥,以前劉春生是一個非常活潑的小夥子,很愛笑,還常常嘴裏哼一些他們湖南的地方小調,有時還會跟別人講一些他們家鄉的故事。自從他本家叔叔死了之後,就很少看到他笑了,很多時候,都會看到他一個人在發呆,他心裏究竟在想些什麼,從來都不跟別人述說,幹活的時候,隻是埋頭苦幹,沒有看到他偷懶。
但是對英國人的不公正對待,他會義憤填膺,如果不是華工們拉著他,估計他早就跟英國佬幹起來了,如果那樣的話,那麼他可能已經不在這個華工營裏了。
看到華工們處境如此淒慘,文祥決定到英國人那裏去進行嚴重交涉,為華工們爭取利益。最起碼要保證他們能穿得暖,眼看冬天就要來了。盡管文祥能感覺到自己可能人微言輕,但他還是不放棄嚐試。
來到英國人那裏,英國人態度非常傲慢,尤其是文祥用法語和他們進行交涉時,他們是裝聾作啞。文祥隻好再去找來一位華工營的中國英語翻譯,和他們對上了話。
文祥提出了改善華工待遇的幾點提議:
第一點必須為每一位華工發放過冬的衣物,為每一位華工配一雙靴子。
第二點必須按合同上的給華工們放休息日。
第三點改善華工營的衛生條件,完善衛生設施。
第四點不得侮辱和非人道地處罰華工。
為此,文祥以中國駐法國總領館的名義,向英國方麵提出以上幾點嚴重交涉,希望英方盡快實行。
開始英國人還以種種借口予以狡辯,在文祥的一再督促下,英國人才就這幾點提議予以都辦。
但給華工們配發下來的靴子,都是英國人的鞋碼,穿在華工們的腳上,華工們都很不合腳,在泥濘的路上行走一段路之後,腳上都會磨起血泡。這樣的靴子反倒弄得華工們是苦不堪言。
後來華工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在靴子裏墊上一些柔軟的幹草,才解決磨腳的問題,但從來沒有穿過靴子的華工們,對這樣即笨重,又不合腳的英式靴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習慣。
這樣的不習慣,就是在走路的時候都不適用,何況每天還要去完成繁重的勞動。可以想象,在這樣的情況下,華工們對英國人的嗬斥會是一種怎樣的態度。如果拿到現代人,用現代人的話來說,我本來就煩著,你還來找不自在,是不是欠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