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那些人1(1 / 3)

1.帝王後妃宮廷

曹操曹孟德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毫縣)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剿黃巾發跡後,挾獻帝於許都,號令天下。建安十三年,進丞相,封魏王。子曹丕稱帝代漢,追尊為武帝。曹操精於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善於詩歌、散文,著有《蒿裏行》、《觀滄海》等名篇。

生逢亂世

曹操生於東漢桓帝永壽元年(155年),父親曹嵩,據說本姓夏侯,因幼時被大宦官曹騰收為養子,所以改姓曹。靈帝時,曹嵩曾做過太尉等大官。曹操出生的家庭,既有其特殊的優越地位,但又為當時一般士大夫所輕視。這對於他後來事業的發展,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曹操生活的時期,正是東漢王朝迅速走向沒落的年代。當時外戚、宦官爭權奪利的鬥爭十分激烈,政治上極為混亂。豪強地主則乘機大量兼並土地,對農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廣大農民生活不下去,隻有奮起反抗。靈帝中平元年(184年)爆發的黃巾大起義,就是無數農民起義事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黃巾軍的主力雖然很快被地主階級鎮壓下去,但波及在其它各地的農民起義,卻如火如荼一直沒有停息。東漢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沉重打擊下,已搖搖欲墜。

隨著東漢王朝統治力量的削弱,邊疆少數民族的入侵活動也日趨頻繁起來。這些入侵活動不僅使東漢政府窮於應付,也給沿邊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所有這些情況,對於青少年時代的曹操,不可能不產生深刻的影響。

曹操自幼機警多智,但比較頑皮。據說他叔父很不喜歡他,常在曹嵩麵前說他的壞話。一次,曹操看見他叔父就要走過來,他馬上裝出中風的樣子,口眼歪斜,十分痛苦。他叔父趕緊去告訴曹嵩,曹嵩把他找了回來,他卻安然無恙。曹嵩問他病好了沒有?他說;“我根本就沒有什麼病,因為叔父不喜歡我,所以常常要誣諂我。”從此,曹嵩再也不相信他叔父的話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曹操對於當時社會逐漸有了一些認識,他的人生態度也開始發生了變化。他決心用功讀書,不但廣泛閱讀經史,而且看丁不少兵法方麵的書,成為一個有學問有理想的青年人。一位有知人之明的卸任太尉橋玄看到他時說:“我見過不少名士,但沒有一個人能趕得上你。今後天下將要大亂,能夠平定天下的,恐怕隻有你了”。

曹操20歲時,被州郡推選出來做官,朝廷任命他為洛陽北部尉。洛陽是東漢王朝的首都,分東西南北四部,每部設尉一人,主管治安工作。洛陽四通八達,流品複雜,很不好治理。尤其是那些達官貴人,更是無法無天,任意胡為,誰也不敢碰他們。曹操到任後,在衙署門外懸掛五色大棒十餘枚,宣布:“今後凡違犯朝廷法令者,不論是誰,一律嚴懲。情節惡劣的,要用棒打死,決不寬貸。”他這樣說了,也確實這樣做了。一次,靈帝寵幸宦官蹇碩的叔父違禁夜行,曹操知道後,立即派人把他抓來打死於棒下。從此,那些目無法紀的權貴們,再也不敢放肆了,社會秩序有了很大的改觀。這位說到做到,鐵麵無私的青年官員,當時很博得人們的稱讚。

不久,曹操升任頓丘(今河北清豐縣西南)令;接著,又被朝廷征入中央為議郎。在做議郎期間,曹操直言敢諫,不避權貴,他曾上書皇帝彈劾三公貪汙受賄、包庇貴戚等罪狀。又為被宦官陷害的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人訟冤。在宦官橫行的年代裏,敢於說這些話,的確要冒很大的風險。

黃巾起義發生的時候,曹操被朝廷任命為騎都尉,協助皇甫嵩、朱僬等人在潁川(在今河南中部)一帶鎮壓黃巾軍,後來因功封為濟南相。濟南是一個王國,管轄十幾個縣,相當於一個郡。按漢朝規定,王國隻能收取租稅,不允許管理民政,王國大權掌握在相的手裏,相實際上就是郡太守。曹操任濟南相之前,濟南各縣長官大都依附權貴,貪贓枉法,朝廷政令很難貫徹。而且當地祠廟林立,迷信之風極盛。曹操到任後,首先撤換了八個劣跡昭彰的官員,並下令拆毀濫建的祠廟,嚴厲打擊了歪風邪氣。經過曹操這一番整頓,濟南的社會麵貌出現了一派嶄新的氣象。

曹操這種雷厲風行,不避權貴的做法,當然會得罪不少皇親貴戚和地方豪強。這些人千方百計想法排擠他、陷害他,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曹操了解這些情況後,認識到在權臣當道,貴戚橫行的政治局麵下,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因此情緒一度頗為消沉。後來他堅決辭去朝廷派他為東郡太守的任命,寧願留京當議郎。並經常托病回家,在譙郡城外蓋了一所房子,謝絕賓客,讀書打獵,自得其樂。

聲討董卓

靈帝中平五年(188年),東漢政府為了加強統治力量,在中央籌建了一支新軍,稱為“西園八校尉”。新軍正統帥是宦官蹇碩;副統帥是大貴族出身的袁紹。曹操也被任命為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

第二年,漢靈帝病死,少帝劉辯即位,年僅14歲,由何太後臨朝聽政。帝舅大將軍何進與袁紹等人謀劃誅滅宦官,以鞏固外戚地位,並打算召並州牧董卓帶兵進京,以為聲援。曹操不同意這樣做,他認為殺幾個首惡的宦官,隻要交付獄吏去處理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把宦官全部殺死,更不必引進外兵,以免朝廷受製。但何進一意孤行,沒有接受曹操的意見,又走漏了消息。結果宦官先發製人,提前殺死了何進。袁紹聞訊後,立刻帶兵進宮,殺死了全部宦官。這時董卓已經領重兵進京,在混亂中毫不費力地控製了首都。不久,又廢掉少帝,另立劉協為獻帝,朝廷大權完全落入他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