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是一本植物學著作嗎?

《本草綱目》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的傳世之作,是我國古代著作中論述中醫最全麵、最豐富、最係統的典籍。這部書涵蓋了醫藥、植物、動物、礦物、冶金、地質、化學、物候、天文、地理、農桑等眾多學科的知識,被英國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譽為“中國的百科全書”。

《本草綱目》全書共52卷,分16綱,62目,共收入藥物1892種,附方11096個,插圖1109幅。這部巨著李時珍寫了二十七年,而在下筆之前,又曆經五年的準備工作。在這期間,李時珍有如“神農嚐百草”,風餐露宿,足跡踏遍大江南北,通過親自采集和走訪,獲得了大量與藥物相關的食物以及民間流傳的藥方等,他還親自種植、炮製部分藥物,親身進行一些藥物的毒性實驗,掌握了寫作此書的第一手資料。例如,南北朝時的醫藥家陶弘景認為久服生薑會“傷心氣”,而孫思邈認為常服生薑會患眼病,還有醫者認為生薑常服沒什麼危害。李時珍為驗證哪種意見正確,就常吃生薑,不久真的得了眼病。反複幾次實驗,時間一長都會患眼病,所以得出正確結論:“食薑久,積熱患目。”

李時珍按照事先製定好的寫作體例和寫作要求,每味藥下均排出10個項目,包括正名、釋名、集解、辨疑、正誤、修製、氣味、主治、發明、附方等,重點是醫藥結合及應用的論述。特別是發明部分,除了搜羅曆代的藥方和醫論之外,李時珍還突出了自己的經驗和發揮。對古代本草中已論述的內容,他一一進行了甄別,反複考證後才將正確結論寫入書中,完成了對以往醫學典籍的批判性繼承和創造。《本草綱目》中收錄的11096個附方,有的是李時珍對古人經驗的應用,有的是李時珍自己的創造。這些處方囊括了內、外、婦、兒、五官、骨傷各科,包含醫療、保健、預防、康複等眾多領域。

《本草綱目》是一部醫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珍貴的植物學資料。在每一味藥用植物的釋名和集解兩項中,李時珍詳細記錄了它的形態、特性、種植要領、用途,蘊含了豐富的植物學知識,對植物的保護和開發具有重要意義。《本草綱目》記載的一千多種植物當中,有171種對現代植物學起到了補充、完善的作用,是16世紀以前人們對植物研究的一項重大成果,是古代經濟植物集大成之作。李時珍博覽古書對曆代有關植物的名稱作了彙集、歸納和考證。比如人參,之前的醫書上分別稱為黃參、血參、神草、木精、人銜、鬼蓋、地精等。李時珍還對植物名稱的來源作了解釋,比如對馬齒莧,他解釋說“其葉比並如馬齒,而性滑利似莧”,再如記載胡蘿卜“元時自胡地來,氣味微似蘿卜,故名”,對胡蘿卜的來源、引進時間和命名原因作了準確的闡釋。這些考證為現代植物學的研究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本草綱目》中對植物的經濟用途也作了比較詳細的記載。比如棗子的製作方法和製作種類,像棗糕、膠棗等,李時珍在書中都作了完備的記錄。這對於經濟作物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