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謊言有理,你一定非常憤怒,因為你認為說謊是不可原諒的。然而,捫心自問,難道你一生從未說過一點點小小的謊言嗎?不管是為了不傷害別人,還是為了保護自己。當然這裏講說謊的理由,其實都是因為做了本不該做的事情,但這樣的事情一旦開始又很難收尾,其實不說實話是怕對方承受不了,謊言有時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說謊要有尺度,切不可事事說謊,處處說謊,否則自會付出代價。
1.化解誤會的良藥
說話金典:一句善意的謊言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
滿嘴謊言的人肯定不會受到別人的喜歡,但是,一個人要是連一句謊言也不會說,有時也不會受到別人的喜歡。道理很簡單,“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一個人不說一句謊話,任何場合都說實話,也很難受到別人的歡迎。
劉鵬在一家商貿公司上班,一天下班後,他和同事李濤走在一起。李濤這些天心裏很鬱悶,和老板的關係十分緊張。二人邊走邊聊,李濤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指出老板對待他的種種不公平,還把老板的無知、淺薄及一些醜事統統信口說了出來,最後,怒猶未盡,忍不住又大罵了一通。
過了些日子,老板在劉鵬麵前也談起了李濤,言語之間非常不客氣,怒斥李濤的不顧大局、平庸無能、不思進取、不善開拓等諸多缺點,最後,老板問劉鵬,可曾聽見李濤在他麵前說過自己什麼壞話?
劉鵬是一個誠實的人,此時他該怎麼辦呢?無疑,劉鵬麵臨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說個善意的謊話,不把李濤推向絕境;另一種選擇是實話實說,把李濤的話原原本本地告訴老板。
如果劉鵬選擇前者,老板的氣慢慢地消下來,有一天當他冷靜下來後,會比較公正合理地處理好這種關係的。但如果劉鵬選擇後者,他把李濤的話如實地告訴了老板,老板會對李濤記恨在心,一定會找個機會教訓李濤的。如果老板是個非常精明的人,他會進一步設想,你劉鵬在我麵前講你同事的壞話,肯定會在其他人麵前講你同事的壞話,甚至還會在其他人麵前講我的壞話。因此,對你這種人也不可信任,至少要留心防範。
上麵的這件事,使用謊言能使三方麵都得到好處,而講實話,卻讓每個人都受到傷害。可見謊言在人際關係中也有著其特殊的作用。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現實生活中的人都是一些凡夫俗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每個人對自己、對他人都常常有各種各樣的不滿,任何人在一起,都難免東家長西家短地議論一下別人,議論的過程中,稍不留神就會把自己的一些情緒帶出來。這些發自個人情緒的評價並不見得是客觀公正的。如果人們在彼此交往中又把這些話語四處傳播,到最後,這些流言飛語一定會讓大家的感情都受到傷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空前緊張,每個人都生活得特別疲憊。
因此,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適當地說一些小小的謊言,可以使人際關係更融洽,更親近一些。
正如上麵的例子那樣,劉鵬對老板說實話無異於火上澆油,促使老板與李濤的緊張關係更加緊張,而如果不說實話,撒一點小小的謊,假設他這樣對老板說:“李濤人挺好的,他從沒有在我們麵前說過什麼閑話!相反,他倒是挺佩服老板的魄力的,至於最近有點不開心,他說可能是在某些事情上鬧了點小誤會,他說他會很好地處理的。你放心,李濤自己會處理好這件事的。”
這樣一來,老板的怒氣不僅會馬上消退下來,他也會立刻反躬自省,認真地考慮對待員工的問題。一場本來可能導致兩人大動幹戈,甚至讓老板難堪、同事失業的爭端就此化幹戈為玉帛了。而且,即使有一天老板發現劉鵬講的不是實話,他也不會怪罪劉鵬,他會認為劉鵬為人厚道、心地善良,善意的謊言也是出於一片好意。
我們生活中還有一句俗話,叫做“會做媳婦的兩頭瞞,不會做媳婦的兩頭傳”,說的也是同一道理。在家庭生活中,有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往往不能太過於固守真實,不能太較真,我們不妨說一些善意的謊言,才可以獲得更圓滿的結局。
所以,生活中,麵對有一些情景,我們不一定非講實話,因為實話有些時候對人、對事是無益的。既然實話會傷害別人,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實話實說呢?其實,說一些善意的謊言,化解一些生活中的尷尬和誤會,也是一種適應現實和世俗的明智之舉。
2.生活離不開善意的謊言
說話金典:生活離不開善意的謊言,有些時候,你不能實話實說;在一些非常時刻,不妨把話說得動聽一些,內容和形式的虛實暫且不去計較,隻要能達到圓滿的結局就行。
有一個女人和丈夫外出打工,日子過得很清苦。她每天早晨三四點鍾去農貿市場買一些蔬菜,天亮後躲著城管人員在小巷裏坐賣。丈夫則在一家建築工地賣苦力。然而逢到過年過節,他們總是穿戴一新,拎著大小禮品回家看望父母,口口聲聲說自己在外工作清閑,錢比種田好掙多了,可父母從她清瘦的麵容上早已洞察一切,因而,一次次拒絕了她的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