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江南 十一.怪異的曲譜(2 / 2)

聽到這話,我也沒去多想,就回了句“那怎麼辦?”

“嗯...這是先這樣吧,實在不行,那就讓那殺人的小子,去替你背鍋吧,到時就說查出來的確有個葛安鴻的人,就是那個小子。”黃桃兒倒了一杯水,喝了口道。

我一聽這話,就愣住了,看向黃桃兒那張精致的臉,是怎麼都沒想到,她會說出這樣的話。

“怎麼?那小子跟你關係很要好?”黃桃兒皺了皺眉,顯然也知道秦雪這一趟下來,騙回來的人,可能有我認識的。

“不認識...”我搖了搖頭,看向神情略帶詫異的黃桃兒:“那幾個人裏頭,就算我不認識,也多少有點眼熟,唯獨那小子,我一點都印象沒有,而且最奇怪的是,那小子似乎認識我...”

“你不認識他,他認識你?”黃桃兒在聽到我的話後,立刻就皺起了眉頭,思索了許久,才看向我:“你還記得發給雨欣照片,讓葛老道聯係我們的那人嗎?”

我點了點頭,示意記得,也不難猜出黃桃兒這時的想法,可不明白她為何會聯想到這個人身上,難道僅僅隻是因為我認識他,他認識我?

看到我疑惑的神情,黃桃兒給我做出解釋,原因就在一個詞上“巧合”,這世界上的確有巧合,但不會巧到,我在認識秦雪抓來的全部人,卻唯獨一個人陌生,也不會巧到唯獨這樣一個人,又正好被抓進村子,反而認識我...

黃桃兒現在的話,大多都是猜測,但我並沒有去反駁,因為這樣的巧合,卻是太過於明顯。

“這人這麼做,有什麼目的嗎?”我沉思良久,才問出這麼一句。

“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目的的話...”黃桃兒委婉的笑了下,就將桌上的那本黃皮書,拿到了手上,看向我:“應該就是這個吧...”

“這...這個?”聽到黃桃兒的話,我皺了起眉頭,看向她手上那本《百鬼朝歌》,很是不解,這不就是一本曲譜麼,又不是什麼武功秘籍,或者百萬支票,至於要怎樣嗎?

見到我異樣的神情,黃桃兒似乎看出了我心中所想,突然冷不丁地給我來了句:“你知道,戲曲是產於哪個朝代嗎?”

前麵說過,我是個戲曲科班生,雖說不上什麼博古通今,但對於戲曲的曆史,多少還是有些了解的,聽到黃桃兒這麼問,一時間也不明白這麼回事了,就照實回她:“八百年前吧,大概是從金元雜劇開始的,到後來的清明傳奇,也就是從昆曲到京腔,你問這個幹什麼?”

“你說的不對。”黃桃兒露出了無奈,搖了搖頭看向我:“那照你這麼說,秦腔就不算戲曲了?”

秦腔,又稱亂彈,流行於中國西北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其中,以現今寶雞的西府秦腔口音,最為古老,其主要是保留了一些的古老發音,但這玩意,跟別的戲曲不一樣,它不是絲竹打節拍,而是用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

我點點頭,算是承認黃桃兒說的,但還是不明白秦雪這麼問的意思在哪,看向她:“你問這個幹什麼?”

黃桃兒聞言後,將書一合,隨即就指著封麵就問我書名叫什麼,弄得我越整越迷糊,也不知道她到底想說什麼,就隨意回了句:“百鬼朝歌啊,你到底要說什麼啊?”

“你先別急。”黃桃兒將書像我遞了過來:“這書也看過了,那就應該知道這書裏的戲曲,都是秦腔,可秦腔產於何處,又誕於哪個朝代,我想你在看到這書名的時候,就應該知道了吧?”

我一聽,接過書,又翻開看了看,但最終還是搖了搖頭。

對於我的此舉,黃桃兒隻能歎氣,接著給我解釋:

秦腔,出於陝西省寶雞市的岐山,而岐山就是古代的西岐,這本書,叫做《百鬼朝歌》,其實已經明確說明了地點,那就是朝歌。

朝歌,是華夏殷商王朝四代國都和春秋時期衛國國都,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也是《封神榜》故事發生地,

黃桃兒的話,說到這裏,我就更不明白了,就算這本《百鬼朝歌》裏頭的秦腔,來自於殷商時期,可說到底還是一本曲譜而已,好像也不至於讓人如此費勁周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