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行動挑戰:嚐試風險是最大成功之始(2)(1 / 3)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崇尚“穩中求勝”,認為“凡人世險奇之事,決不可為。或為之而幸獲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視為常然也。可以為常者,必其平淡無奇,如耕田讀書之類是也。”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思想已明顯落伍。成功的人都知道,堅定不移涉及到抉擇,而抉擇則涉及風險。正如美國一位58歲的農產品推銷員所發現的,他以不同品種的玉米做實驗,設法製造出一種清脆、疏鬆的爆玉米花。當他終於培育出理想的品種,可是沒有人肯買,因為成本較高。“我知道隻要人們一嚐到這種爆玉米花,就一定會買。”他對合夥人說。“如果你這麼有把握,為什麼不自己去銷售?”合夥人回答道。萬一他失敗了,他可能要損失很多錢。在他這個年齡,他真想冒這樣的險嗎?他請了一家營銷公司為他的爆玉米花設計名字和形象。不久,奧維爾·瑞登巴克就在全美國各地銷售他的“美食家爆玉米花”了。今天,它是全世界最暢銷的爆玉米花,這完全是瑞登巴克甘願冒險的成果,他拿了自己所有的一切去做賭注,換取他想要的東西。

近年來,一些成功的企業在營造鼓勵職員進取、創新精神時,提出了一些與傳統觀念相悖的思想。例如,對企業聘用的人員,尤其是管理人員,如果在聘用一年內不犯“合理錯誤”,將被解雇。這裏所說的“合理錯誤”,是指受聘在企業中擔任經營、管理的人員,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敢於開拓、創新,敢於冒風險。如果受聘員工不犯這種“合理錯誤”,則說明這個人缺乏創造性,更沒有競爭力,一個平庸保守、不敢冒任何風險的人,在工作中喪失的機會要比捕捉到的機會多得多,對企業造成的損失將無可估量,是絕對不可能有所建樹的。不管個人還是企業,滿足於過去的輝煌業績而沉溺於現狀,不思進取,停滯不前,都必然會帶來失敗。而敢於嚐試風險,常常能出人意料地擺脫困境,獲得意外的收益。美國公司、企業主管,在錄用新職員時都說:“Youwillshapeuporshakeup.”意思是:“你要不斷進取,發揮才能,否則將被淘汰。”

風險越大,機會越大

風險就是由於形勢不明朗,造成失敗的因素。冒風險是知道有失敗的可能,但堅持掌握一切有利因素,去贏取成功。風險有程度大小的區別。風險愈小,利益愈大,那是人人渴望的處境。成功人士會時刻留意這種有利的機會。但他們寧願相信,風險愈大,機會愈大。成功人士不會貿然去冒風險,他會衡量風險與利益的關係,確信利益大於風險,成功機會大於失敗機會時,才進行投資。成功人士雖甘願冒險,但從不魯莽行事。風險的成因,是形勢不明朗。若成功與失敗清楚地擺在麵前,你隻需選擇其一,那不算風險。但當前麵的路途一片黑暗,你跨過去時,可能會掉進陷阱,深穀裏,但也可能踏上一條康莊大道,很快把你帶領到目標中去。於是風險出現了,或停步,或前進,你要做出選擇。

前進嗎?可能跌到粉身碎骨,也可能攀上高峰。停步嗎?也許得保安全,但也許錯過大好良機,令你懊悔不已。成功人士事前預計到種種可能招致的損失,對自己說:“情形最糟,也不過如此!”然後拚盡所能,去實現目標,即使失敗了,也覺坦然,對自己、對別人無愧。

當代最受歡迎的日本作家渡邊淳一,過去曾在劄幌的大學醫院擔任外科醫生,而他也拋棄了穩定的金飯碗,投身於作家行列冒險上京,這才建立了現在大作家穩固的磐石的地位。靠石油事業一夜之間成為成功人士的人中,有位叫保羅·蓋蒂。似乎幸運的人多半如此,他在年輕時,也受到過許多的挫折。幾經挫敗之後,他以500美元的便宜價格購得一礦區,終於挖出石油。此處一天可生產7000桶的石油,所以他立刻變成成功人士。當時,周圍的人都以充滿嫉妒的口吻說:“保羅真是太好運了!”

可是,這和中獎類的幸運不同,因為他的行為值得帶來幸運,獲得報酬也是理所當然的。

實際上,據說石油的鑽探並沒那麼容易,鑽1000口井,其中有石油的大約隻有200口,而鑽出的石油能夠賣出獲利的隻有5口,也就是僅僅0.5%的機率。再加上鑽探一口油井的經費,真可說是淒慘的連續作戰,不單要有資金,更要有勇氣(冒險心)才行。由這個角度看來,保羅·蓋蒂是有資格成為成功人士的。

“不!那隻是幸運挖到而已,著手去做成功率低的事,這是有勇無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