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部隊,有了水庫,有了良田,有了醫院,有了商戶,那還需要強大的武裝,這樣自己就可以保衛自己的成果了。
雖然自己的武器研究所已經成立,但那僅限於研究一些農具之類的,那些農具雖然必要的時刻可以當作武器,但並不能有效的製敵於死地啊,得弄一些火力強大的家夥。
其實明軍這時候的火器已經非常的普遍了。甚至說已經達到了一種非常強大的狀態,已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其火器的管形火器品種頗多,形式複雜。其中火銃和鳥銃屬於單兵武器,其形體和口徑都較小,一般筒內裝填鉛彈和鐵彈等物,其射程僅數十步至二百步,威力不大,而且這火銃又有三眼銃、十眼銃、拐子銃、大口徑左輪槍五雷神、鳥槍等。除此之外,還有安裝在架座上發射的口徑和形體都很大的火炮,多數筒內裝填石、鉛、鐵等物,俗稱“實心彈”,少數則裝填爆炸性的球丸,射程一般在數百步至二三裏距離,主要用於守寨和攻城,也用於野戰、水戰和海戰。
另外,爆炸性火器已經相當發達,具體有兩大類:一類就是地雷,品種繁多,有石頭雷、陶瓷雷、生鐵雷等數十種;另一類就是水雷,有水底雷、水底龍王炮和混江龍等兵器。甚至還有多管火箭炮:一窩蜂。這是古代的喀秋莎火箭炮,一具發射器中帶有多發火箭彈。從三連發的神機箭,到一百連發的百虎齊奔,射程300米,連發火箭彌補了普通火箭彈道不穩定的弱點。雖然明軍已大規模使用,但野雞堡裏這些東西卻一支也沒有,甚至連圖紙也沒有一張!
一切都靠白手起家!
雖然這些火器品種繁多,威力大小也不一樣,但陳浩南其實也沒有看上幾個,主要是裝填太麻煩了。陳浩南比較喜歡地雷,由於這東西製作簡單,效果明顯,因此這是他的第一個考慮對象,對王鐵匠和李木匠一說,兩人表示毫無壓力,隨時可以製作出來!
陳浩南準備製作一種火力密集的守城器械,但火力密集一般情況下會導致這個後勤保障非常的大,成本非常的高。由於自己也沒有什麼強大的後勤保障,而且這個時代自己也造不出什麼機槍衝鋒槍的來,因此陳浩南想到了一種古老的武器——諸葛連弩!
諸葛連弩並不複雜,因此憑借著現在的工藝完全可以搞定。而且陳浩南曾經自己做過一個,雖然射程上不盡人意,但主要原因也是由於自己的水平太差。但自己對這東西的結構卻是非常的了解,所以直接就畫出了圖紙給了兩人,讓兩人照著作。諸葛連弩的準確度上不如強弓,但它可以連射,這就彌補了弓箭由於人手少而造成密度不足的情況,守城絕對是個好手。而且為了降低成本,陳浩南采用了木製箭杆上按上鐵箭頭的作法,這樣一來鐵的用量可以大大的減小,而且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當箭射入人體之後,把箭杆撥出來,十有八九箭頭會留在體內的,可以說是陰險大大的!
再一個陳浩南參照當年淮海戰役中“飛雷”製作出的一種迫擊炮不是迫擊炮,榴彈炮不是榴彈炮的東西,據說標準名稱叫炸藥包拋射器。又據說它的威力很大,每發大約有十公斤炸藥的“飛雷”,像個大西瓜,能打出去一二百米。所到之處,碉堡、人馬都會炸飛。許多炸倒的敵人身上往往找不到傷口卻七孔流血,是震死的。
陳浩南讓王鐵匠用鐵皮卷成三十至五十公分口徑的筒子,內部平鉚起來.底部嵌入厚木,中心挖成15公分至20公分直徑之圓槽,深約10至15公分。然後把一包炸藥,大約有二十來斤,拉出導火線,直接埋進******裏,當******發射的時候,順便將炸藥包點燃。
一切準備就緒,就等看看自己的成果了。
沒有帶多少人,陳浩南隻帶了小龍二柱等幾個心腹,還有就是王鐵匠和李木匠兩個高級手工工程師,幾人騎馬出了城,這東西的威力大小不明,還是遠離野雞堡的好。萬一不小心嚇著小孩子可就是自己的罪過了。嚇不著小孩子,傷了堡裏的花花草草也不是那麼回事啊。
出了野雞堡大約有五六裏地,陳浩南選擇了一塊相對比較平坦的土地,這樣子方便自己測量距離。把這“飛雷”放在地上,然後陳浩南親自出馬,支出一個斜角,仔細的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問題之後,陳浩南示意大家都把馬匹牽好,不要被嚇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