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觀察,不難發現,人們的表達方式有一個固定的順序,人們幾乎習慣一絲不苟地遵循這個約定俗成的法則說話行事。比如說,關聯原則(後說話的人所說的必須要和前者所說的有關聯)、數量原則(提供恰當的信息量,不要太多或太少)、方式原則(說話的方式要恰當)。現在似乎還要加上角色原則。
那麼,在交際中,若有意顛倒一下這種思維定式,打亂慣有的說話順序,將會產生何種效果呢?事實上,隻要你顛倒得巧妙,就一定會產生奇妙的效果。
兒童用品商店曾打出這樣的廣告:“成年人必須有孩子陪同方可進入本店!”兒童樂園也有這樣調皮溫馨的提示:“小朋友,請拉緊媽媽的手,別把媽媽丟了!”
這是兩則極美妙的廣告,其特點是顛倒了主語與賓語的順序,但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顛倒,才一舉突出了“此處兒童第一”的服務宗旨,自然,如此顛倒,對於成年人也是一個極巧妙的提醒!
讓我們再看另一種顛倒常規的妙語。
交通警示牌上有這麼一句俏皮話:“每小時車速40公裏,您可以活到80歲!每小時車速80公裏,您隻能活到40歲!”
一位畫家問門采爾:“我用3天時間畫的畫,為什麼3年也沒賣掉?”門采爾回答:“那是因為您沒有用3年的時間畫,用3天的時間賣!”
這第二種顛倒是原句式基本不變,但句中表示數量的字眼已顛倒了位置。顯然,這是用顛倒法表達的機智,提醒前者突出了謹慎駕駛的重要性,後者突出了精益求精的重要性,而且,正是因為妙用了顛倒,真心實意的提醒才表達得格外不同凡響。
現實生活中,還有一種類型的顛倒言語。
公共汽車上人多,一位女士無意間踩疼了一位男士的腳,便彬彬有禮地道歉:“對不起,踩著您了。”不料男士回答:“不不,應該由我來說對不起,因為我的腳長得太不苗條了。”車廂裏立刻響起一片笑聲,顯然,這是在讚美。這是幽默型的顛倒,它溫暖而機智。
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潔無比的商店裏,手中的奶油蛋糕弄髒了商店的地板,便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卻說:“真對不起,我代表我們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歡吃您的蛋糕了!”果然,老板的熱心打動了這位女士,於是下決心“投桃報李”,買了好幾樣東西後才離開了這裏。
在這兩例中,本應享用道歉的人偏偏顛倒一下自己的身份,要充當一次彬彬有禮的致歉者,但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顛倒,才那麼巧妙地把自己的美好形象推銷了出去!這正是聰明人的所作所為。
總之,言語的錯位不是言語失誤,言語的錯位是聽話人完全能夠理解說話人動機的一種語言現象,是一種“故意違反會話原則”引起言外之意的技巧。
感悟
說話應求新求變,很多時候,換一個角度,或者說話不按常理出牌,反而能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