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為何“黃金千兩不畫虎”呢?(1 / 1)

被徐悲鴻譽為“500年來第一人”的張大千,是20世紀中國畫壇中最負盛名的藝術大師,也是中國畫史上少見的最具全方位的畫家:無論寫意、工筆、水墨、設色,無不擅長,凡山水、花鳥、人物、走獸,無一不精。但他卻從不畫虎,並曾專門手書“大千願受貧與苦,黃金千兩不畫虎”以明誌。

此中原委,還須從張大千的二哥張善孖說起。張善孖長張大千17歲。他們兄弟十人,張善孖排行老二,張大千排行老八。由於他們的大哥離世比較早,所以張善孖在家裏就擔負起了教育弟弟們的任務。張善孖早承家學,隨母學畫,而年紀尚小的張大千就跟在哥哥的後麵東塗西抹,對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

在張大千18歲那年,二哥張善孖把他帶到日本。張大千考入京都藝專染織係,課餘學習書法和繪畫,張善孖經常給予指點,張大千進步較快。張大千回國後居住上海,一邊在學校教繪畫,一邊在張善孖的帶領下拜師訪友,結交名流,得益較多。因此,張大千對張善孖敬畏有加,每當外出歸來拜見二哥,必行大禮。晚年的張大千常對人說:“我在繪畫上有些成就,要感謝二家兄的教導。”

張善孖以擅長畫虎而名世,是個愛國畫家。1938年底,張善孖在周恩來、林森、許世英等人的支持下,帶著自己和其弟張大千的作品共180多件出國舉辦畫展,募集抗日捐款。先後在法國、美國展出,前後約兩年,舉辦100多次畫展,共募得捐款20餘萬美元,全部寄回國內支援抗戰。張善孖還以作品內容積極宣傳抗日救亡,他曾畫過一幅猛虎撲日圖。圖上畫的是28隻斑斕猛虎,奔騰跳躍,正撲向一絲落日。老虎象征著當時中國的28個行省生氣勃勃;落日代表日本,奄奄一息。此畫題為“怒吼吧,中國!”並在畫的左下角題道:“雄大王風,一放怒吼;威撼河山,勢吞小醜!”充分表達了全國人民堅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氣概和決心,是一幅宣傳民族精神、鼓舞抗戰士氣的優秀國畫,並在中國國畫界開抗日宣傳畫之先河。

1940年初,美國空軍上校陳納德率美空軍誌願隊援華作戰,張善子嘉其行,畫《飛虎圖》贈陳納德。陳納德很喜歡這幅畫,隨即將美空軍援華誌願隊改名為“飛虎隊”,並按《飛虎圖》做了許多旗幟和徽章分發部下,以鼓舞戰士。後來“飛虎隊”在華作戰十分勇敢,連連重創日機,日軍飛行員聞風喪膽。陳納德對《飛虎圖》原圖更加珍惜,視同拱璧。現該圖藏於美國國家博物館。

張善孖善畫虎之各種形態,作品精妙沉雄。他筆下的老虎不但威猛,而且有嫵媚溫柔的一麵,他作有《金陵十二釵圖》,畫的是十二隻極具女性氣質的老虎,各摘《西廂記》句題之。如“臨去波那一轉”,“怎不回過臉來”,“終日價情思睡昏昏”等以寓美人猛虎之意,頗為人稱道。他住蘇州網師園時,還特意養了一隻小老虎,以作繪畫觀察之用。小老虎和他一樣,隻吃素不吃葷,夜晚即睡在他的床邊,成就了一段“人虎相處”的佳話。張善孖自號“虎癡”,人皆尊其為“虎公”。

而畫藝和名氣都在二哥張善孖之上的張大千,不願壓倒二哥,故很少畫虎,即使偶爾畫之,也是為了消遣自娛,從不送人,更不出賣。

公元1935年春。有一天,兄弟二人在一起喝酒,喝得酒酣耳熱之際,張大千對二哥說:“我今日作一幅畫,你來補景題詩,以表我們兄弟之誼。”接著,他畫了一幅六尺中堂《虎嘯圖》,畫畢,酒力也湧上來了,筆一扔,就被人扶著休息去了。

此畫用筆老辣,構圖奇特,畫麵上枯鬆倒掛,怪石嶙峋,一隻斑斕猛虎迎風長嘯,神態栩栩如生,令人望而生畏,風格與其兄迥異。

張善孖當即在畫上補景作詩,還寫了褒讚大千弟的跋語。這時,恰好有一日本人來訪,見了這幅由極少畫虎的張大千畫虎、“虎癡”張善孖補景題詩的畫,便再三請求善孖先生割愛,價錢再高他也要買。見善孖猶豫不決,他繼而用激將法說:“虎公,你應該讓人知道你八弟還擅長畫虎!”善孖心想有理,為揚弟名,就將畫賣了。這一切,醉酒中的張大千全然不知。

此事不脛而走,第二天就有一個字畫商找上門來,一見張大千,就連聲讚揚他畫虎技藝超過了其兄,願以高出其兄十倍之價收買其虎作。張大千聞之大怒,同時也因自己醉酒而畫虎懊悔不已。畫虎是二哥的專長,自己豈能再與他一較短長?為了讓張善孖獨擅其美,張大千發誓以後不再畫虎,於是便順手提起毛筆,在宣紙上刷刷寫了兩行字回答字畫商:“大千願受貧和苦,黃金千兩不畫虎。”自此,張大千立下“二戒”:一戒畫虎,二戒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