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斷案的十大幽默判詞(1 / 2)

漢語博大精深趣味無窮,即便是多為刻板枯燥之語的古代官府斷案判詞中,亦有語鋒機巧令人忍俊不禁者,今擇十分雷人的十則幽默判詞,與大家分享。

北宋崇陽縣縣令張詠發現管理錢庫的小吏每日都將一枚小錢放在帽子裏帶走,便以盜竊國庫罪把他打入死牢。小吏認為判得太重,遂高喊冤枉。張詠提筆寫下判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小吏無話可說。

南宋清官馬光祖擔任京口縣令時,當地權貴福王強占民房養雞喂鴨,反狀告百姓不交房租,示意地方官代他勒索。官司到了衙門,馬光祖實地勘驗後,判決道:“晴則雞卵鴨卵,雨則盆滿缽滿;福王若要屋錢,直待光祖任滿。”

明代時,一年仲春,湖南長沙農村兩戶農民的牛頂鬥在一起,一牛死去,一牛受傷。兩家主人為此大吵大鬧,不可開交,當地的縣令也難斷此案。這天,兩家主人聽說太守祝枝山察訪民情路經此地,便攔路告狀。祝枝山問明情況,當即判道:“兩牛相鬥,一死一傷。死者共食,生者共耕。”雙方一聽,覺得合情合理,於是爭端平息,兩戶人家來往比以前更加親密。

明朝代宗時,江西南昌寧王府飼養了一隻丹頂鶴,為當朝皇帝所賜。一天,寧王府的一位仆役帶著這隻鶴上街遊逛,不料被一戶平民家飼養的一隻黃狗咬傷。狗的主人嚇壞了,連忙跪地求饒,周圍的百姓也為之講情。但那位仆役不顧眾人,拉扯著狗的主人到府衙告狀。狀詞上寫著八個大字:“鶴係金牌,係出禦賜。”知府接狀,問明緣由,揮筆判曰:“鶴係金牌,犬不識字;禽獸相傷,不關人事。”判詞堪稱絕妙,給人入情入理之感,仆役無言以對,隻得作罷。

明代福建龍溪縣張鬆茂,與鄰女金媚蘭私通,被金家“捉奸成雙”,把張鬆茂捆將到福建巡撫王剛中的大堂上,金媚蘭跟著也跑來了。王剛中一看二人外貌,都是眉清目秀,舉止儒雅,不像是放蕩奸邪的小人,有心成全二人,便問道:“你倆會做詩嗎?”張、金二人驚魂未定,聽了這句有些莫名其妙的問話,都趕緊點了點頭。王剛中便指著堂前簷下蜘蛛網上懸著的一隻蝴蝶對張鬆茂說;“如能以此為詩,本官便可免爾等之罪。”話剛說完,就聽張鬆茂吟道:“隻因賦性太癲狂,遊遍花叢覓異香。近日誤投羅網裏,脫身還藉探花郎。”探花出身的王剛中心想此人才思敏捷,而且詩中有悔過之意,很是難得。便又指著門口的珠簾子對金媚蘭說:“你也以此為題賦詩一首吧。”金媚蘭略加思索,隨即念道:“綠筠劈成條條直,紅線相連眼眼齊。隻為如花成片斷,遂令失節致參差。”王剛中聽罷,不覺擊節讚歎。見他二人郎才女貌,年齡相當,便提筆寫判詞道:“佳人才子兩相宜,致富端由禍所基。判作夫妻永偕老,不勞鑽穴窺於隙。”二人磕頭拜謝。金家見事已至此,也就息事寧人,很快為二人辦了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