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取名禁異(3)(1 / 3)

八、忌用“繞口”字

有些名字讀起來費勁、聽起來吃力,弄不好就會讀錯、聽錯。原因何在?取名用字拗口,幾乎成了”繞口令”。如伶州鳩、沈既濟、叔孫州仇、夏亞一、金鏡清、周嘯潮、胡富芬、耿精忠、薑嘉鏘、張昌商、陳真仁、胡楚父、陳雲林、呂勵芝、傅築夫等。這些名字,有的連用兩個同韻字,如亞一、金鏡、富芬、薑嘉、呂勵等。有的連用兩個同韻字,如州鳩、州仇、夏亞、鏡清、嘯潮、胡富、勵芝等。前一種是雙聲,後一類是疊韻。有的連用兩個同音字,如既濟。還有的三個字同韻,如張昌商、陳真仁、胡楚父、陳雲林、傅築夫等。還有的三個字中有一組雙聲字一組疊韻字,即雙聲、疊韻交叉。如夏亞一的前兩字為疊韻,後兩字為雙聲;金鏡清的前兩字為雙聲,後兩字為疊韻;胡富芬的前兩字為疊韻,後兩字為雙聲;呂勵芝的前兩字為雙聲,後兩字為疊韻;薑喜鏘的一、二字為雙聲,一三字為疊韻。由上述分析可知,所謂”繞口”字,主要是指雙聲字、疊韻字和同音字。由於聲母相同的字,連讀起來發音費力;韻部相同(即韻母的主體部分相同或相近)的字連讀,發音也較困難;所以,雙聲疊韻是造成”繞口”的主要原因。同音字是聲母、韻母都相同的字,也可看作是雙聲兼疊韻的一種特例,困此連讀同音字更加拗口。這樣看來,忌用”繞口”字起名,主要是指不用雙聲、疊韻字起名。掌握了這個規律,起名時隻要認真落實,就能夠做到。

九、忌用“繁難”字

“繁”字是指筆畫多結構複雜的字,這樣的字寫起來麻煩又不好看。名字中繁字多了就會造成黑白失調,黑糊糊一片,透不過氣來,令人產生憋悶感。”難”字是指不易認讀的字,也是不常用的字。這樣的字一般人不認識,既不會讀,也不理解它的意思。用這種字起名字,就會影響交流,妨礙名字正常功能的發揮。即使名字具有藝術性趣味性,在不識不懂的多數人麵前,隻能是一個文字符號,甚至會造成笑話,產生誤會,帶來不應有的損失。所以,起名字要用常用字,不要用”繁難”字。

名字中的”繁難”字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該字的意義較狹窄,平時用不到它,不常見,不常用,於是成了一般人認識的繁難字。如王個移,”移”多用作書齋名;許寶錄,”錄”古代所說的一種駿馬;”吳廷”為一種美玉;王正黼,”黼”是古代禮服上的花紋。用這樣的字起名字,大有顯示自己識字之多的嫌疑。另一種情況,是用”異體字”起名。這種”異體字”通常情況下已停止使用了,所以用到名字裏,多數人都不認識。這除了故意給人出難題,別無解釋。由此看來,用”繁難”字起名的做法,的確是不可取的;忌用”繁難”字取名的主張,符合多數人的利益和要求。

十、忌用“雜湊”字

有的名字不是經過深思熟、反複推敲、精心選字組詞製作出來的,而是隨意找幾個字湊起來的。”雜湊”的名字像個”拚盤”,它有如下特征:(1)中心意思不明確;(2)字詞的搭配不和諧;(3)字詞之間存在著矛盾與混亂現象。如田川流,這個名字的中心或主體,是說田、川還是流?或者是田川、川流?很難弄清楚。中心意思不明確,令人不知所雲。原因何在?”田”與”川”的關係難以琢磨,是”互補”還是”相克”?關係搞不清,就造成了思維的混亂。這是”雜湊”字起名的通病。再如陳妙漢,這個名字中的”妙”與”漢”很不協調:”妙”一般用於女性,有陰柔美;”漢”一般用於男性,有陽剛美。這二者並列,拚湊在一起,讓人如何理解?是說一個具有女性特點的男子呢,還是一個具有男性特點的女子?似是若非,難以斷言。又如林森火,這名字是什麼意思?是林、森都是生火的原料,還是森林需要防火?這兩種解釋,內容都太單薄、淺陋,顯然缺少意味。是林可以發展成森,森又可以化作熊熊大火嗎?從事物發展變化的角度去理解,倒是有點味道,可惜太勉強了。這個名字,由於沒能處理好”森與火”的關係,造成了費解的讚美。有的名字,姓與名意思脫節甚至對立,造成了語義的矛盾與混亂。如毛鐵橋,”毛”與”鐵橋”如何配搭?齊如山,”平齊的山”沒有意思,而”像山那樣整齊”似乎又不通,”齊”與”山”的關係不好調解。羊舌虎,”羊舌”與”虎”或者”羊”與”虎”,是不可能並存的,這樣的名字違背常理,是典型的”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