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兵把湯和打敗之後,便扼住韓店要道,使得明軍無法前進。徐達聞報後大驚,帶著大軍來到韓店,但看到對方兵威大振,急切間也無計可施。本來,他與常遇春約定,兩人南北齊進,夾擊太原。可如果他被逼於此,那麼夾擊太原的計劃就成了泡影。常遇春雖然英勇,但以他一人之力,要打敗王保保,那是萬萬不能的。如果明軍主力在短時間內拿不下太原,反被王保保糾纏於此,銳氣挫盡,那結果將大大不妙。
徐達察看了幾次地形,知道要前進行進實在太難,心頭甚感焦急。他本來就對王保保有所忌憚,現在雙方才一接觸,自己就處於下風,心頭甚是焦躁,但又無可奈何。
徐達正在進退兩難,那邊元順帝卻又犯了個錯誤。元順帝之所以北逃,原因並不是打了敗仗,而是因為一時膽怯。逃到半路後,他就一邊逃跑一邊想,這仗打得也太不像話了,自己就這麼丟掉大都,真的對不起列祖列宗。於是,他在北方給王保保下了個命令,要求王保保立刻從太原出發,光複大都。
王保保正用一支偏師阻住徐達的主力,然後準備以自己的主力迎戰正勇猛而來的常遇春。他知道常遇春是明軍數一數二的名將,其突擊能力當世無雙。但他的蒙古鐵騎也是罕有敵手的,何況常遇春的部隊不是明軍的主力,在數量上遠遠少於元軍,而王保保又以逸待勞,此戰的勝算,那是決計在自己的手上了。如果常遇春一破,元軍挾得勝之師他進擊徐達,再破徐達的主力也不是難事。
哪知,正當王保保勝券在握之時,卻接到元順帝的命令,一時間他真想大罵一通。可他不能大罵。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元順帝是個反複無常的人。此前元順帝就下令各鎮大將對自己圍攻,削掉自己的官職,差點讓他徹底完蛋;現在被徐達一把打跑,這才重新重用他,讓他總領天下兵馬。可雖說是讓他總統天下兵馬,其實他仍然隻能帶著自己的部隊,其他各路的元軍,誰也不把他的命令當一回事。如果現在他不按順帝的意思去攻取大都,隻怕沒幾天,順帝削他的官職的命令又會下來。王保保一聲長歎,隻得下令傾太原之力,向大都進發。
不過,他並不十分悲觀。因為目前大都空虛,徐達大軍在半途,聽說自己去進攻大都,肯定也會回頭去救,自己完全可以在野戰中把已經疲勞的明軍打垮,那樣一來,主動權仍然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王保保這麼一想,心頭一寬,放心向西。他望著大都方向,想:“大都一到手,就把元順帝接來,那時自己可是立下一件奇功。”
徐達正自彷徨無計,突然探子來報,元兵已經撤走,不由又是一怔:“這個王保保又將如何?”他當下吩咐再探。不到半個時辰,探子再報,王保保大軍從太原出發,向北平急馳而去,眾將聞言,不由都大驚失色。這些將領征戰多年,經驗極為豐富,一聞此報,立知王保保之意:欲乘機攻取北平,恢複元都。可現在他們的主力都已奔襲太原,北平兵少,哪能抵擋王保保這支精銳鐵騎的全力一擊?北平一失,拿下太原又有何用?而且,元兵全是騎兵,速度極快,如果我方全力回救北平,那王保保正以逸待勞,哪能打得過他?救與不救,都已經輸定了。
徐達看到眾將的目光投向自己,根本不用問,也知道他們此時所想。這些他比部下更加清楚明白。他望著大家,一言不發。
湯和道:“大將軍,北平不能失啊!”
其他人也道:“救吧,大家拚命就是了。即使打不贏,但也可以把他打殘,到時候我們再南下搬兵,然後再戰。”
徐達仍然不說話。他現在已經帶著明軍最能打的部隊前來,如果這支部隊打完了,明軍再打就困難了。
大家七嘴八舌了好一會兒,沒看到徐達開口,便都停了下來,又把目光轉到他那張冷峻的臉上。
徐達此刻的臉真的冷若冰霜。勝敗在此一舉,稍有不慎,全盤皆輸。但他必須在這一刻作出決定。而王保保的鐵騎此刻正風急電掣地馳向北平,他必須有所行動。全場都很肅靜,大家都等著徐達開口。各人都能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
徐達站了起來,平靜地說了一聲:“咱們向太原!”
“什麼?向太原?不管北平了?”
徐達冷冷地道:“是,攻取太原。現在隻有攻太原了。北平雖然兵少,但城池堅固,王保保急切間很難攻下。而太原已是空城,咱們根本不用打仗就可以拿下。太原是王保保的老巢,太原一失,其軍心必定不穩。況且,元狗內部一直傾紮,王保保以受疑之身而當大任,對元帝之心豈有不知之理?一旦老巢丟失,他日後在內部的地位又將如何?所以,別人可以不要太原,王保保肯定放不下太原。打太原,他必救無疑!”
湯和又道:“他要是真的不救呢?”
徐達微微一笑:“他要是不救,咱們拿下太原之後,舉兵北平,將之夾擊於北平城下。那時,他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是我的對手。他本來以為進攻北平,不管我如何行動,他都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哈哈,現在局勢相易,不管他如何行動,都是必敗無疑了。”他當下命令全軍向太原進攻。
大軍一路西去,半路並沒有碰到元軍。大家心裏都在想:“王保保不會上當吧?要是我,我肯定先拿下北平。”眼看已到太原城外,太原城牆已隱隱在望。大家又想:“不管如何,先到太原裏住一住。給王保保擋在韓店那裏也太窩囊了,現在終於可以到城裏睡一覺了。”
哪知,眾人的興奮勁還沒有降下來,突然看到天邊沙塵如雲,猛卷上來。後麵的探子急奔而來,直接跑到徐達前麵,也不下馬,便大叫:“大將軍,不好了,王保保大軍又折回了。”徐達一聽,哈哈大笑,喝令準備戰鬥!明軍突然一齊掉頭,迎向瘋狂而來的元兵。
原來,王保保聽說徐達置北平於不顧之後,也大吃一驚。他素知徐達性格持重,向來穩健,如果他沒有在北平有所布置,哪敢這麼置北平於不顧?而他卻是不能丟掉太原的。他丟了太原,就等於丟了在朝廷裏的所有籌碼。拿了大都,那是幫順帝拿下;丟掉太原,卻是丟了自己的太原。這是萬萬劃不來的。於是,他立刻下令全軍返回,先救太原。
他的部隊全是騎兵,速度極快。而徐達隻有一部分騎兵,大部分還是步兵。此時,他帶的全是騎兵,步兵還離得很遠。
兩人相遇,王保保軍遠比徐達的多。徐達看到敵軍勢大,也不由心頭一凜。最先與王保保先頭部隊相遇的是傅友德部。傅友德部正在急速前進,但見右首原野上塵土蔽日,如烏雲突卷一般,接著大片旌旗翻卷而來,鐵蹄敲擊地麵之聲,有如雷動。傅友德一看,那隊軍馬打的正是王保保的旗號,當是王保保的前鋒,人數不下數萬。他也不及細想,即刻傳令,轉頭向敵人衝過去。
雙方不期而遇,都是大出意外,但誰也無避讓之意,一上來便狠命搏殺。傅友德也是個狠人,知道就連皇上對王保保也有所忌憚,如果此戰不利,對士氣的打擊將非同小可,因此一直衝鋒在前。隻見他臉上血汗交流,飛揚的塵土不斷地被裹上去,那張本來就橫肉遍布的臉,顯得更加猙獰可怕;一雙眼睛瞪得大大的,在滿臉泥水的映襯之下,更為奪目,轉動之時,似乎能聽到骨碌之聲。那邊元兵也是不斷湧出,勇悍之極,既有前赴之人,也有後繼之兵,一時殺得難分難解。不多時,有人大叫,常將軍來了。
但見傅友德部身後殺聲大起,“常”字大旗在滾滾塵土中,迎風翻卷。大旗下的大將,正是常遇春。常遇春聽說王保保的先頭部隊來了,一時心花怒放,帶著本部人馬直殺過來,生怕遲了,元兵給傅友德殺光了,那時自己可就難以過癮了。
此時傅友德已經大戰近一個時辰,早已疲憊不堪,眼見常遇春殺到,不由鬆了一口氣。常遇春更不搭話,帶著部隊直接加入戰鬥。元兵幾個大將一見,趕忙帶著士兵前來攔住。
常遇春看到這幾個大將果然是戰場好手,不由哈哈大笑。那幾個人見他突然哈哈大笑起來,一時不明其意,麵麵相覷。常遇春笑罷,陡然雙目一翻,大喝一聲“殺!”一槍刺去。當麵那員大將避之不及,竟給他刺中胸口。隨後他拔出長槍,一股血水從創口處狂噴出來,灑滿一地。
其餘的人雖然心頭害怕,但不得不抖擻精神,再次圍住常遇春。常遇春吼聲連連,放手大戰,又把一人刺於馬下。這幾個元將本來已經打了近一個時辰,手臂已是無力,哪是常遇春的對手?他們又看常遇春連殺二將,都不敢再戰。
常遇春帶來的部隊都是生力軍,個個勇往直前,局麵已是一邊倒了。不多時,突然看到前頭大隊人馬殺來,卻是王保保的後繼部隊殺到。傅友德忙叫住常遇春。
常遇春雖然嗜殺,但此時看到敵軍勢大,如果一味猛攻殺下去,必將自取其辱,立即鳴金收兵。而此時徐達大軍也隆重開到。
雙方主力就此相遇,誰都小心謹慎,不敢輕舉妄動,於是隻好各自紮營,明日再說。
徐達此時背靠太原,實是占了地利。可是對方整整十萬大軍,又是突擊能力超級強悍的騎兵,他哪敢大意?於是,也隻有先按兵不動。而王保保拚命趕來,不知敵方虛實,當下也不敢有什麼動作。
雙方在寒風中對峙。整整三天三夜,從十二月一日起到三日,雙方都嚴守營門,沒有別的動作。當然,沒有動作是表麵的,私下裏,還是有動作的。
郭英看到敵人的營寨在己方的下首,而己方營中正好有一座小丘,於是便登上小丘,觀看王保保的營盤。不一會,他下來直接找到常遇春,說:“敵人雖然很多,可是並不嚴整;而且立營太大,非常鬆散,如果夜間偷襲,定可一舉成功。”
常遇春一聽,覺得有理,就進見徐達,把這意思跟徐達講了,並道:“現在咱們的步兵沒有來到,如果就靠咱現有的力量去挑戰,那是必敗無疑的。所以,除了偷襲之外,別無他法。”
徐達一聽,也覺得確是良策,但考慮到王保保非同泛泛,如果一擊不中,下一步就不好走了。兩人在那裏計議著,突然侍衛來報,有密使求見。
徐達道:“哪裏的密使?”
“從王保保營中出來的。”
兩人相視一眼,莫非王保保也搞什麼詭計?當下命把客人帶進來。
來人向徐達行禮之後,拿出一封信,遞給徐達。徐達展開信看了看,然後就地寫了一封複信,交給來人,命他回去。
常遇春問:“到底是什麼信?”徐達小聲地對常遇春說了幾句話。常遇春點點頭。
常遇春按往常一樣,一到傍晚,即下令開飯,要求大家吃得飽飽的,然後拿好武器。一切準備妥當,就等天黑了。
這一天是洪武元年(1368)的十二月四日,天空中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濃黑如墨。常遇春帶著大家,在冰冷的風中,兀立如山。當他看到天色已黑得足可掩人之後,便下令打開營門,低喝一聲“出擊”。郭英手一揮,帶著自己的三百騎兵,當先衝出營門。常遇春接著帶大隊人馬跟後。
郭英來到元兵營前,元兵果然沒有防備,他一聲令下,命三百士兵都取出火具,到處放起火來。隻片刻之間,元兵營中火光衝天。此時,常遇春的大隊人馬也趕到了。
但就在得意之際,元營裏突然衝出一隊元兵。正在興高采烈放火的郭英大吃一驚,忙教大家小心。
常遇春卻低喝一聲“郭將軍,不用怕”,便縱馬過去,揮一揮手。元兵當頭大將立即大叫:“來者可是常將軍?”
常遇春道:“正是。”
那人道:“我是豁鼻馬。”
這人正是元兵的太原守將,名喚豁鼻馬。他看到元朝氣數已盡,認定王保保再怎麼強悍,最後也必敗無疑,於是偷偷派密使去找徐達,願當明軍的內應。徐達收書之後,即告知那密使,夜間隻等火起,便出來接應。他與常遇春接上頭之後,立刻轉過馬頭,帶著自己的士兵深入營中,直向王保保的大帳赴去。
雖然大營之外,大火燎天,人聲嘈雜,鐵蹄聲聲,可由於這些天來,元兵鬆散慣了,所以王保保對這些嘈雜雖有耳聞,但還以為是自己營中的士兵們在鬧,並不在意。他隻是在心裏想著,看來明天得好好地整治一下軍紀,這樣下去是不能打仗的,然後吩咐侍衛把燈火挑亮一點,說要看書。
侍衛把燈挑亮後,他拿了一卷書坐到案台前,認真地看了起來。哪知,才看了不下幾頁,突然聽到喊殺連天,他不由皺起眉頭。“這些士兵也太不像話了,居然鬧成這個地步。”可他念頭才一閃,突然又覺得不對,因為喊殺的全是南方口音。
王保保也是久經點陣的人,立馬知道不是自己的部隊在鬧,而是明軍殺了進來,而且看樣子已經直赴主營,要過來砍自己的腦袋了,於是立刻丟掉書卷,推倒案台,伸腳去套上靴子。可靴子太長,套起來很麻煩,而外麵喊殺聲越來越近。他隻得招呼著身邊的侍衛,光著一隻腳向帳外跑去。他邊跑邊搶到一根鞭子,然後又從侍衛手裏搶到一條馬韁繩,翻身上馬,兩腿一夾,馬鞭猛打,便向北而去。身後一群侍衛跟著,眾人亂哄哄地狂跑。
常遇春跑進大帳時,但見大帳裏案台翻倒在地,一卷書丟在一旁,蠟燈還在“哧哧”地燒著。一個明軍跑到那裏翻了幾下,沒見什麼人影,卻找到一隻靴子。常遇春一看,就知道絕對是王保保的靴子,於是大叫“王保保跑了”。士兵們都跟著喊“王保保跑了”。
此時,縱使王保保沒有跑,都難以組織有效的抵抗,更何況“王保保跑了”的聲音響徹雲霄。十萬元兵一聽,便都拚命逃跑。常遇春什麼也不說,隻是讓明軍大力砍殺,直到徐達的傳令兵出來,大叫“降者免死!”大量元兵就地丟下武器,投降明軍。
常遇春大叫一聲,帶著部隊繼續追擊王保保。對王保保,定當“除惡務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