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那碗酒還在半空舉著,聽了徐達的話,便放在嘴邊呷了一口,然後轉過頭來,望著徐達,輕輕點頭。朱元璋又轉頭問劉基:“先生,陳友諒下一步會如何?”
劉基道:“旗艦!”
陳友諒的辦法正是要猛攻朱元璋的旗艦,也就是要來個斬首行動。他這幾天親臨戰場,看到朱元璋的旗艦很高大,而且船隻通體白色,夾在一大群船隻當中,如鶴立雞群,極易辨認。明日再戰,大家隻要集中力量打那隻白艦,便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什麼損失都可以挽回了。
將領們一聽,著實佩服這個老大。他們知道,現下他們的力量仍然比朱元璋雄厚,而且他們的水軍素質仍然比朱元璋強,如果有目的地專打一隻船,那是很容易做到的。於是大家都在用心記住:白船!朱元璋你等死吧!
第二天,太陽如期從東方升起,雙方兩陣相對。這一次與此前大不相同,雙方都信心滿滿。陳友諒和他的眾將對朱元璋的艦隊視若無睹,一心隻想找到那艘白船。打掉白船,就是打敗朱元璋。勝利有時就這麼簡單。
可當那一雙雙充滿殺氣的眼睛去搜尋白船時,本來準備展開一場大屠殺的漢兵們都傻了。白船,他們一眼就看到了,可卻不是一隻。朱元璋所有的船全是白的,在陽光的映照之下看過去,一片白晃晃,極為刺眼。
陳友諒也坐不住了。他半夜做了幾個夢,可沒有一個夢會夢見朱元璋連夜把所有的船全部刷成白色。陳友諒被那片白色驚得呆住了。
朱元璋命令部隊發起了總攻。由於剛剛取得一場完勝,此時朱元璋部隊的士氣高漲至極,他們按照朱元璋布置的戰術,對陳友諒的樓船進行分割包圍。陳友諒的部隊本來驚魂未定,此時妙計落空,軍心更加不穩,全軍都在手忙腳亂地應付敵人的進攻。這些大船一脫離連接,立馬又陷於“狼群戰術”之中,疲於應付。於是,不斷有大船被朱元璋部隊擊沉。看著陳友諒的樓船接二連三地沉入江底,朱元璋站在旗艦上意氣風發,可站在他身邊的劉基卻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突然,他看到陳友諒的陣地後,一群白鷺衝天而起,一片驚叫,便大感不妙,急忙拉著朱元璋,從旗艦上跑出。
朱元璋被弄得莫明其妙,想掙脫開去,哪知這個讀書人此時手勁極大,任他怎麼掙扯,也掙脫不去。
劉基把他拉到船邊,然後大叫:“趕快跳到那邊船上。”說著自己先跳了過去。
朱元璋雖然還處於莫明其妙的狀態,但看到劉基神色極為嚴肅,便依言跳了過去。兩人剛剛跳到旁邊的船上,便聞得呼嘯之聲大作,兩顆炮彈落在朱元璋的船上,炸出兩個大窟窿。而炮彈所落之處,正是剛才朱元璋意氣風發站著的地方。朱元璋不由嚇得大嘴張開,一時無話可說。真不知道這個劉基是怎麼在這個電光石火之間發現這個危險的。
陳友諒站在高處,嚴密監控著這兩發炮彈的落點。看到朱元璋的坐艦果然被準確命中,高興得大叫不已:“哈哈,朱元璋完了!”哪知,就在他在那裏大喊大叫時,突然又看到一隻大船駛出,船上大旗飄飄,正是朱元璋的坐船,不由大驚失色。
此時,廖永忠、俞通海、汪興祖、趙庸等人帶著六艘船殺得興起,也不管什麼協同作戰了,一路殺入,竟深入敵陣。漢兵的船遠遠高於朱元璋的船,這六條船一進入敵軍陣地,一下就被敵船全麵覆蓋,連桅杆也看不見了。
朱元璋一看,不由大叫苦也。這六人乃軍中水戰的佼佼者,如果深陷敵陣而戰死湖中,實在是巨大的損失。哪知,那六船此時卻如得神助,在漢兵陣地中轉了一圈,連破幾隻敵船,然後又昂然而出,出現在大家的麵前。
朱元璋大喜,當下親自擂鼓。諸將一看,都大受鼓舞,無不全力以赴。一時間,喊殺之聲,驚天動地,連湖水都為之波濤澎湃。
陳友諒這時方寸全無,而大船此時的弊端又顯露無遺。這哥們在設計樓船時,由於怕上下層的士兵受到影響,故隔音效果做得很好。搖櫓的聽不到作戰的,作戰的不知道搖櫓的情況。這時,很多船上的作戰人員都被朱元璋軍殺光,那些搖櫓的卻渾然不覺,依然號聲整齊地拚命劃槳,卻不知全是在為敵人服務。
此戰從早打到晚,陳友諒全軍潰敗。仍然是那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饒是陳友諒連遭慘敗,但他還是有能力全身而退。他帶著殘部退到了湖西的渚溪。
朱元璋在取得這一場大勝之後,覺得部隊過於勞累,於是決定就地休整,並移師罌子口,將陳友諒堵住,令其進退不得。後來,他覺得就這麼困著陳友諒不過癮,又下令進逼到柴棚,離敵人隻有五裏左右。諸將一看,這要是敵人哪天突然進攻,自己還是很危險的,紛紛勸朱元璋:“別靠那麼近吧,那畢竟是陳友諒,不是難民營啊!”
朱元璋道:“兩軍相對,哪個先退哪個就會挨打。曆史已經多次證明,不用我再舉例了。”
俞通海道:“那裏的湖水太淺了,不宜久駐。還是把船移到水深處,一定要死死守住上遊。”
劉基道:“湖口才是關鍵地點。”
朱元璋道:“為什麼?”
劉基知道這個解釋起來有點難,便弄了個玄虛,道:“我認真算了算,咱們跟陳友諒決戰的那天,是金木相犯之日,我們占的是金位。”朱元璋一聽,大喜,便下令移師湖口。
哪知,命令很容易下,但行動卻很困難。由於已過豐水期,水路十分狹窄,一次隻能進一船,大家隻能亂糟糟地聚在那裏,等著排隊過去。要是敵人在這個時候打過來,那真是死定了。幸虧陳友諒這時心情糟透,根本沒有考慮去打擊敵人,並沒有來個突然襲擊。一夜工夫,全軍盡渡。
朱元璋天天派人去觀察陳友諒那邊的動靜,聽說陳友諒那邊幾乎天天都有士兵開小差,心情大好,暗道:“何不再把陳友諒玩一玩。”於是,他給陳友諒寫了一封信:
公乘尾大不掉之舟,殞兵敝甲,與吾相持。以公平日之強暴,正當親決一死戰,何徐徐隨後,若聽吾指揮者,無乃非丈夫乎!
陳友諒得書,果然大怒,當場下令:此後但凡抓到朱元璋手下的,不管職位大小,統統殺頭,一個不留。
陳友諒把這個命令大張旗鼓地宣揚出去,很快就傳到朱元璋的營中。朱元璋一聽,哈哈大笑:“如此狗急跳牆之舉他居然也能做出。陳友諒離死期不遠矣!”
他也大聲宣布了一個命令:此後但凡抓到偽漢俘虜,統統優待之,然後按其意願,願去者發路費,願留者即為我兄弟。那些要回去的士兵,朱元璋還讓軍醫把他們的傷都治好,然後才放行。
陳友諒看到士兵們陸續回來,心下很是喜歡,很天真地認為,自己這個皇帝還是有點吸引力的。可他的心情才好一點,侍衛卻過來報:“皇上,左右金吾都投奔朱元璋了。”
陳友諒當場暴跳如雷。原來,這兩個金吾,一個先出主意,說應該棄船登陸,跑到湘中,保存實力。陳友諒覺得很好。可另一個人反對,認為現在他們還有實力,用不著跑。陳友諒也覺得有道理,於是沉吟不決。
兩人看到陳友諒多時不作決定,就都怕起來。他們深知這哥們的脾氣,對你不爽起來,那是立馬大刀一揮的,於是左金吾先帶著部隊出去。右金吾知道自己也不安全了,也跟著帶自己的部隊出去。結果兩人全投奔了朱元璋。
陳友諒恨不得把兩人抓起來,撕得稀巴爛。可現在他已經無可奈何了。他在那裏大罵了一通,累得身體發軟,這才住口。陳友諒一夜難眠。他一生自負,自從殺掉徐壽輝把“天完”改成“大漢”之後,覺得這個天下基本就姓陳了。哪知,自己挾全國最強軍力與弱於己數倍的朱元璋決戰,竟至大敗如斯——敗得讓他的心頭充滿了絕望。
想想啊,這段時間真是大大的晦氣。六十萬大軍,花八十多天的時間,居然奈何不了隻有兩萬人的危城洪都;接著就在完全可以打敗朱元璋的那一刻,又硬是又被他一把火燒了個焦頭爛額,然後被趕到這個地方。
為什麼會這樣?他百思不得其解。於是,隻能歸結於上天的意誌了。陳友諒出了大帳,獨自出營。自從他宣布就任大漢皇帝之後,即使在宮中也是前呼後擁,隨員眾多,像這樣的單獨走動好像還是第一次。此時,天幕漆黑,百蟲之聲,清晰可聞。陣陣清風吹來,從他的臉上拂過,他這才發現,自己的頭發已經散落在額前。他用手一掠,轉頭看了看身後的鄱陽湖。
其實,他不用看也知道,湖麵水波蕩漾,大是宜人。他突然想,真想好好享受一下這樣的夜晚。他想坐在那裏,閉目養神。然而,他的眼睛還沒有閉上,便有一陣嘈雜之聲傳來。他忙伸著頸脖看過去,卻是一隊士兵正慌慌張張地走過來。
他很快就聽到他們談話的內容。這些內容,讓他愈加心灰意冷。原來這些士兵剛剛丟下武器,正準備乘夜色離開他的大營。有的道:“要回老家過生活了。”有的道:“還是到朱元璋那裏好。”反正從他們的語氣中,陳友諒清楚地聽出,這些人不管準備到哪裏去,但都覺得能離開他是萬幸的。脫離他的大營,簡直就跟脫離虎口狼窩一樣。
如果放在平時,陳友諒會暴跳如雷,然後把這些逃兵全部殺掉。但現在,他居然沒有一絲殺氣,隻是在那裏任那些人從他的身邊,一邊罵著他一邊摸黑走過去。
這一批剛剛走過,接下來又一批人走了過來。陳友諒這才知道,他的士兵此時已經源源不斷地走出。如果再這樣下去,恐怕大營裏的士兵要走光了。所以,他不能再這樣跟朱元璋耗下去了。不能耗,就隻有逃。陳友諒在這個淒涼的晚上做出了決定:逃跑!
這一天,是八月二十六日,秋高氣爽。他選擇的逃亡地點正是湖口。朱元璋接到消息之後,不由大大佩服劉基,預案做得太正確了。他立刻命常遇春、廖永忠對突圍之敵迎頭痛打。
陳友諒雖然拚命作戰,努力程度空前,然而這時他已經遠遠不是朱元璋的對手。最後,他也疲軟下去了。就在萬分絕望之時,他又收到朱元璋的信:
昨吾船對泊瀦磯,嚐遣使齎記事往,不見使回,公度量何淺淺哉!丈夫謀天下,何有深仇!夫自辛卯以來,天下豪傑紛然並起,邇來中原興問罪之師,挾天子令諸侯,於是淫虐之徒一掃而亡。公之湘陰劉亦懼而往,此公腹心人也,部下將自此往矣。江、淮英雄,惟吾與公耳,何乃自相吞並!公今戰亡,弟侄首將,又何怒焉。公之土地,吾已得之,縱力驅殘兵,來死城下,不可再得也。設使公僥幸逃還,亦宜修德,勿作欺人之容,卻帝名而待真主。不然,喪家滅姓,悔之晚矣。
字裏行間,全是輕蔑侮辱的語氣。若在往日,陳友諒肯定暴怒不已,可現在他卻隻是呆呆地望著那張紙,望著下麵朱元璋的簽名,怔怔不語,內心深處隱隱然有一種羞愧之感。
朱元璋知道,陳友諒這個大敵已途窮末路,心下大是高興。現在陳友諒已經被堵在那裏,毫無作為,他便每日跟幾個讀書人在那裏寫寫詩詞,喝喝小酒,然後分兵登陸,連取蘄州、興國,徹底斷了陳友諒的後援。
那個駐守南昌的朱文正,休整了這麼久,覺得無事可幹,又派人出來,不斷地燒陳友諒的船,把陳友諒燒得很窩火。可更窩火的事還在後頭——糧食全部告罄。
漢軍本來已經士氣低落至極,此時又無米下鍋,哪還能支撐下去?陳友諒沒有辦法,隻得冒死突圍。這一次,他真的是拚掉了性命,親自站立船頭,在一線作戰,真的突出了重圍。可朱元璋卻死追不放,一路尾隨而擊,隻要一靠近敵船,就用火船衝擊。一連追了數十裏,讓陳友諒一路都不消停。
最後,陳友諒到涇口。朱元璋早就在這裏布置一支部隊等著他的到來。陳友諒這時已經沒有別的想法,隻是努力戰鬥。他還想努力,可一支箭卻讓他的最後努力戛然而止。那支箭從對方射來,穿過他的頭顱。陳友諒就此結束了他的生命。幸虧還有張定邊,他帶著陳友諒的兒子逃離了現場,前往武昌。
曆時三十六天的鄱陽湖之戰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朱元璋站在船頭,回望湖麵萬頃,心潮澎湃。終於勝利了,這場勝利真是來之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