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嘔心瀝血催桃李 鞠躬盡瘁鑄師魂(1 / 3)

——河北省青縣回民中學教師戴俊秀事跡報告

報告人:河北省青縣回民中學教師

馬鳳英

今天,我帶著河北省各級領導和青縣36萬人民的重托,向大家彙報一位“嘔心瀝血催桃李,鞠躬盡瘁鑄師魂”的好教師的事跡。她就是河北省青縣回民中學的教師——戴俊秀。

1996年1月8日,在河北省青縣狐狸墓這個不足1900人的偏僻小村裏,4000多人自發地聚集在一起,為這位普通的人民教師、普通的共產黨員、普通的回族女性,舉行了當地有史以來最莊嚴、最隆重、最恢宏的葬禮。

人們也許要問,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師為什麼能得到如此的禮遇?那麼讓我來講述她生前愛崗敬業的幾件小事吧1

32年前,戴俊秀從滄州師範學校畢業後,帶著做一名人民的好教師的美好願望,滿懷熱忱地投身於教育事業。不久,她和還是農村戶口的初中同學張德恩結了婚。這時的她,對生活、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美好的憧憬。可是在她28歲的時候,丈夫患了癲癇病,失去了勞動能力。不久,唯一能幫她支撐這個家的公爹又癱瘓在床。三年後,公爹去世了,丈夫又患了腦溢血,成了植物人,癱瘓在床。在這個家庭裏,戴俊秀老師就是一根頂梁柱。她照顧著病人和年幼的孩子,還種著三畝責任田。戴老師生活的艱難,領導看在眼裏,同事們疼在心上,單位和同誌們盡力幫她解決困難。雨季到了,同事們把她的房子修理好;冬天來了,校長親自把一車車的煤拉到戴老師家門口。俊秀老師把領導、同事們的關心照顧化作對自己的激勵和鞭策。

磨難是一座煉金爐,它使堅強者更加堅強。戴俊秀老師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既然生活不允許我躺在安樂窩裏睡大覺,那我就索性站起來,不僅要做青鬆,而且非要長到高山頂上不可。”戴俊秀愈發堅強地活出了自己的風采。她把工作和生活兩副重擔一肩挑起。在這架天平上,她恪守著一個準則:“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學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戴老師是這祥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那一年,她16歲的女兒住進了天津眼科醫院做手術。麵對雙眼蒙上紗布的女兒,戴老師為難了:在這舉目無親的地方,媽媽理應陪在女兒身邊照顧孩子,可是兩個班的英語課怎麼辦?那是100多個學生啊!最後,女兒和學生之間,她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她把女兒托付給護士和同病房的病友,毅然踏上南去的列車,照舊登上了三尺講台。校長很關心,讓戴老師去醫院裏照顧孩子。她告訴校長有親戚陪床。接女兒出院時,戴老師對護士和同病房的人說了無數感激的話,可大家都對她很冷淡。回家的路上,女兒委屈地哭著說:“護士和阿姨們都問我你是不是我的親媽!”做母親的聽著也哭了,她緊緊地把女兒摟在懷裏,內疚地說:“孩子,原諒媽媽吧!等媽媽退休後再好好疼你!”天下哪有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的?我們的戴老師疼愛自己的女兒,可她更放心不下她的學生。難怪她的兒女說:“做媽媽的學生比做媽媽的兒女幸福多了!”

的確,做戴老師的學生很幸福。對學生,戴老師傾注了全部的愛心。

有一年的晚秋,天氣驟然變冷,走讀生都穿上了媽媽準備的毛衣、羽絨服,住校生卻回不了家。戴老師從家裏抱來一堆衣服,連自己身上的毛衣也脫了下來。她把穿著單薄的同學叫到跟前,親手把衣服穿在他們身上。她看著學生們那凍得發紫的嘴唇逐漸恢複原色,欣慰地笑了;可學生們卻看著她凍得發紫的臉,摸著她冰涼的手感動地哭了。至今學生們一提起戴老師這些事就忍不住掉淚。

戴老師在學生身上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熱忱,尤其是對那些更需要幫助的後進生。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戴老師抱定了一個宗旨,就是“不讓一個學生掉隊”。這種崇高的師德,使她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戴老師規定:每天下午自習課是後進生的補課和提問時間。每天這個時候,戴老師的辦公桌邊都圍滿了學生。她除了進行知識的輔導之外,還注意學生品德的培養,讓他們由“要我學”成為“我要學”。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輔導,很多後進生不僅英語成績提高了,其它學科成績也有了很大提高。九五屆畢業生中有一個名叫王澤的同學,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倒數第一,並且紀律渙散,對學習好的同學心懷嫉妒,老師教育、家長嚇唬都無濟於事。戴老師從初二接手這個班的英語課後,了解到王澤的情況,決心要以心換心,救救這個孩子。有一次,王澤把一個學生的課本全扔到廁所裏。戴老師親自替他把書撈出來,用水衝洗幹淨,並語重心長地開導他,讓他認錯,王澤第一次慚愧地低下了頭。1994年初冬,王澤病了,不能來上課,戴老師提著一籃子雞蛋去看他。王澤流淚了,他知道戴老師平時都舍不得給自己的孩子吃一個雞蛋。他掂出了這雞蛋的分量,這裏麵融人了老師多少的期待和關懷呀!王澤深受感動,有了明顯的進步,但學習狀況還是不令人滿意。有一次,王澤的作業被戴老師查出是抄的,讓他在辦公室裏重做。他不會,戴老師就邊給他講解邊讓他做。講著講著戴老師的臉色變了,額角上滲出了汗珠,她的胃病又犯了。看到這情景,王澤嚇壞了,趕忙說:“老師,別講了,快回家休息吧!”戴老師搖了搖頭說:“休息不行,你長不了出息,我就是累死也閉不上眼!”聽了這話,王澤愣住了,撲通一下跪倒在戴老師麵前,哭著說:“老師,我對不起您,我要再不好好學習,就沒臉見您了!”從此,王澤真變了,各方麵有了很大進步,後來考上了青縣職業中專。是戴老師的心血把他澆灌成了一株有用之材。

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戴老師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材。

她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堅持著一個樸素的信條,幹工作就得幹出個樣兒來,就得爭第一。”俊秀老帥是60年代的中師畢業生,70年代初,中學普遍開設英語課,英語教師奇缺,她毅然挑起了英語教學的重擔。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她參加了青縣進修學校組織的英語教材教法輔導班。雖然在班裏她的年紀最大,離家最遠,但她帶著幹糧,騎著自行車,一天往返80裏路,從不缺勤。有的老師問:“戴老師,你功底已經很紮實了,家裏又有那麼多事,幹嗎還這麼辛苦地進修學習?”戴老師幽默地說:“常言道‘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就得有一桶水’,我得擠時間多給學生儲備點‘水’呀!”戴老師平時省吃儉用,但為了教學,她卻不怕花錢。十多年前為了聽英語輔導,她用40多元線買了個收音機,這在當時戴老師的家庭裏是個不小的數目。輔導班的老師說:“如果人人都有戴俊秀這種精神,外語一定能教好!”多年來,回中師生印象最深刻、最難以忘記的是戴老師隨身攜帶的一個黑色手提包,已破舊得不成樣子。裏邊裝著教科書、教案、作業本、試卷、鋼板、鐵筆等,回到家,忙完家務,她還要繼續工作。也難怪,戴老師每天給自己安排的工作,單靠白天的八小時是絕對幹不完的。我們這些和她共事多年的人,從她身上明白了做一名優秀園丁要付出的辛勞和應該具備的信念與追求。

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戴俊秀老師深深地懂得這一點。為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她閱讀了大量的教育理論書籍。20多年來,她不辭辛勞,跑遍青縣、滄州的幾十所學校,取經請教,寫出了10幾萬字的教學體會和經驗總結。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她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戴老師在教學中,不單純讓學生借助抽象思維、邏輯思維,還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給學生以啟發,提高學生的感受力、記憶力、聯想力和創造力。人們說,戴老師的教學是在自覺地進行著素質教育。她的課對學生有極強的磁性和魅力。她在教學中體現出教育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戴老師不僅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而且時刻關心著年輕教師的成長。1995年第一學期,學校考慮戴老師的身體狀況,決定不再給戴老師排課。戴老師找到校長說: “小孟老師是年輕人,讓我和她一起帶一屆畢業班吧!”在她的再三要求下,學校給她安排了一個班的英語課。她言傳身教,和小孟老師共同切磋,並鼓勵她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把先進的教學手段應用到課堂上。她幫小孟精心設計英語電教課教案,看到小孟的電教課被教育局驗收通過並獲得嘉獎,戴老師開心地笑了,比自己得到獎勵還要高興。因為她看到一批敬業上進、業務過硬的年輕教師正在成長。

多年來,家務的繁重,工作的繁忙,使戴老師積勞成疾。醫生多次警告她,學校領導也十分關心,讓她住院治療。但她不願意耽誤學生,隻是趁星期天去醫院拿點藥,從來沒有因病耽誤過學生一節課,其實,她對自己的病情很清楚,嚴重的心髒病、嚴重的腦血管病,都是致命的,一躺到病床上,恐怕就再也站不到講台上了。她要與死神搶時間,隻要還能站,就一定要站到講台上。有一次,戴老師正在上課,突然她的臉色變得蠟黃,右臂抬起來很吃力。但是她隻停頓了一會兒,接著用左手板書上完了這節課。晚上,她的學生去村裏醫生家,見到戴老師正在那裏針灸,頭上、臂上都紮著很多針。第二天,她依然出現在講台上,她吃力地說“class begin”,學生們齊刷刷地站了起來, “sit down please”,學生們卻沒有一個坐下。戴老師又大聲重複了一遍“please sit down”,全班學生還是直直地站著,眼含熱淚望著敬愛的老師。班長流著淚說: “老師,您去休息吧,我們會管好自己的!”教室裏一片抽泣聲。戴老師眼睛也濕潤了,她隻是不斷地說著:“謝謝,謝謝!”在這些懂事的孩子麵前,她得到了極大的安慰。她在日記中寫道:“我還需要什麼呢?有了孩子們的信任和愛戴,我也就滿足了。一個教師所能追求到的幸福,還能超過這些嗎?”在戴老師所收到的許多賀卡中,有一張是這樣寫的——

敬愛的戴老師:

有句話早想對您說,我覺得您太辛苦了。您畢竟是50多歲的人了,您一定要保重身體,好嗎?雖然您不是我們的母親,但您對我們的愛卻勝似慈母。您一定要保重身體啊!

不少學生都發出這樣的請求,然而戴老師能休息嗎?1996年1月5日,這一天,戴老師上了三節課,晚上又給後進生補課,當她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裏時,已經是晚上十點多鍾了。女兒已經睡熟。戴老師蒸上一鍋饅頭後,坐到桌前,從手提包裏掏出學生的作業本認真批改起來。夜已經很深-,熟睡的女兒被饅頭的糊味嗆醒,她看見媽媽趴在床邊,身上還披著那件綠色軍大衣。她一點也不覺得奇怪,以為媽媽又像往常那樣工作累了,睡著了。她哪裏知道,她的好媽媽就這樣永遠地睡著了。她用這個疲倦的姿勢為她52歲的 生命塑造了一座永恒的雕像,她用最後一絲心力走完了-32年的無私奉獻的光輝曆程,她用32年的默默耕耘.譜寫J~位平凡的人民教師人生的輝煌。的惋惜之情,懷著對她的無限感激和懷念之情來為她送行。在通往墓地的鄉間小路上,送葬的人們築起了兩道厚厚的人牆,近百匹挽幛上寫盡了頌揚戴俊秀老師的挽詞。剛剛得到消息的王澤同學頂著風雪,騎著自行車從40裏外的學校匆匆趕來了,痛哭不已的他高擎著一匹巨幅挽幛,上麵寫著四個大字“不忘師恩”。人們用穆斯林葬禮的最高禮儀——托杠,把戴老師的遺體高高舉過頭頂,一直舉到三裏之外的墓地。按照穆斯林的規矩,在墓地對德高望重的人,還要連舉三次,以示敬重。可是,對我們的俊秀老師,人們連連高舉九次,還不肯放下。人們是想以此來表達對一個在艱難困苦中挺直了腰板走路的普通女性的崇敬。人們更是想表達對一位為培養他們的子弟而耗盡生命的好教師的感謝。

戴俊秀老師是奮鬥在農村教育第一線的普通教師,她的事業在三尺講壇,可她以她的作為、她的精神樹起了一座高大的豐碑。雖然她離開了我們,但她那在困苦麵前決不低頭的頑強精神,她那關心學生比關心自己為重的高尚情操,她那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視事業重於生命的高貴品格,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戴老師,您安息吧,您會看到,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將接過您未竟的事業,像您一樣地去奮鬥、去拚搏、去奉獻。您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愛心 鑄 師 魂——記河北省模範教師戴俊秀

任憶劉德榮

(一)

1964年,20歲的戴俊秀走出滄州師範的校門,回到生她養她的青縣新興鎮狐狸墓村,當了一名教師。不久,她與在家務農的初中同學張德恩結婚。想不到婚後沒幾年,丈夫就患上嚴重的癲癇病,喪失了工作能力。更不幸的是,丈夫患病十多年後,唯一能幫她一把的公爹又患腦血栓,癱瘓在床。

一個七口之家,兩個病人,四個上學的孩子,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到戴俊秀的肩頭。戴俊秀咬緊牙關,支撐起這個家。有人勸她: “家裏離不開人,就別教學了。”要強的戴俊秀思慮再三,在日記上寫道: “我是個師範畢業生,學校、學生我離不開,我太愛他們了……家不能丟,學生也不能丟!既然生活已不允許我躺在安樂屋裏睡大覺,索性就站起來,挺起身,做青鬆,而且非要長到高山頂上不可。”

戴俊秀每天早早起來,挑水、做飯,把病人安頓好,然後就急匆匆地往三華裏外的學校趕。備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擦屎、洗尿布、照顧病人;種地、幹家務、看孩子,戴俊秀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機器,沒日沒夜地運轉……

公爹在床上躺了三年,安詳地離開了人世。此時,丈夫卻因腦溢血成了“植物人”。1994年春節前夕,學校老師們來到戴俊秀家,見不到一絲過年的喜慶,寂靜的宅院裏,掛滿了洗幹淨的尿布,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生活的艱辛。

在這種困苦與磨難中,戴俊秀像青鬆一樣堅挺。在學校,人們看到她風風火火、談笑風生。她又與命運頑強地抗爭了五年,丈夫也離開了人世。在伺候公爹與丈夫的八年中,她從未請過一次假,沒有誤過學生一堂課。

(二)

戴俊秀教過物理、化學,在學校缺少英語教師時,她又主動提出擔任英語課教學。戴俊秀常對年輕老師說: “知識好比小麥,剝下一層隻得到麩皮,粉碎了能提出麵粉。我願耗盡心血,咀嚼出知識的‘麵筋’給孩子們。”

為教好學生,戴俊秀在34歲時不顧家務勞累,放下隻有兩歲的孩子,參加了青縣第一批在職英語教師崗位知識與技能培訓班。她想聽英語廣播講座,便每天啃一個從家裏帶的窩頭充饑,把培訓班一天四角錢的夥食補貼省下來,最後從牙縫裏擠出了一台紅燈牌收音機。戴俊秀家境拮據,但她每年還要從微薄的工資裏擠出一部分錢,用來訂閱英語書刊。

戴俊秀有個黑提包,那是她的“文件櫃”,也是她的藥箱。下班時,她便把教科書、備 課本、學生作業、鋼板、蠟筆、刻筆以及沒吃完的藥,一 古 腦兒地全裝進提包內,帶回家晚上接著忙。

作為母親,戴俊秀很愛自己的孩子,但她也割舍不下上百名學生。1989年,她的三女兒到天津眼科醫院住院做手術,戴俊秀把從未出過遠門的孩子托付給護士,便回校上班了。戴俊秀把對兒女的牽掛與淚水全部埋在了心底。

憑著高度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戴俊秀所教班級的英語成績十幾年來總是全縣第一。戴俊秀連續13年被評為縣級模範教師,多次榮獲地市優秀共產黨員和三次省級模範教師稱號。

戴俊秀常說: “隻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在她的眼裏,每個學生都是可愛的。九二級有個叫王澤的學生,家庭條件優越,自己卻不好好學習,在全校調皮搗亂出了名。一次王澤因病不能上學,戴俊秀知道後,拿上自己舍不得吃的雞蛋,約王澤的班主任馬鳳英老師一起去家訪。老師的這一舉動,深深感動了王澤,他當即表示,病好之後一定努力學習。從此,每天放學後,戴老師都要給他補課。這一年,王澤初中畢業,以較好的成績考上了青縣職教中心中專部醫士班。

(三)

丈夫過世半年後,戴俊秀搬到了學校,她把全部時間給了學生。常年過度勞累,使戴俊秀積勞成疾,頭疼、頭暈已是常事。學校送她到滄州市中心醫院檢查,確診為嚴重腦血管硬化,需住院治療。戴俊秀哪裏肯放得下班上的學生,她一個人偷偷坐長途公共汽車趕回學校,繼續給學生們上課。她說: “是黨把我這個無知的孩子培養成一名人民教師,我活一天,就要為黨盡一天義務。”

1996年1月5日,戴俊秀和往常一樣忙碌了一天,直到晚上9點多鍾才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到宿舍。此時,與她同住的小女兒已睡著了。戴俊秀默默地蒸一上鍋饅頭,放到爐子上。然後攤開學生的作業本……

不知過了多久,一股刺鼻的糊味把女兒熏醒。她把熏成黑炭一樣的饅頭端下來,看到媽媽披著軍大衣,雙腿跪在地上,,頭趴在床沿上“睡著了”。女兒萬萬沒有想到,她那操勞一生的媽媽,就這樣與世長眠了。

戴俊秀52歲的生命,劃上了催人淚下的句號。噩耗傳出,校園內一片悲傷。學生們呼喚他們敬愛的戴老師,老師們呼喚他們的好同事。

入葬的那天,天上飄落白雪。人們不顧道路的泥濘從四麵八方趕來,教師、學生、家長、鄉親自發組成了4000多人的送葬隊伍,從戴俊秀的那方寒舍,一直排到墓地。

寒風刺骨,哀樂低回,一幅幅“不忘師恩”、“老師安息”的挽幛濺滿了學生們的淚水,一朵朵潔白的小花插滿了戴老師的墳頭。

戴俊秀的兒女們說: “媽媽雖然沒能給我們太多的寵愛,但她讓我們更早地學會了獨立生活。我們為媽媽驕傲,也要和媽媽一樣,做生活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