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華
我叫黃靜華,是上海市尚文中學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說起對教師職業的選擇,那是我童年的夢想和追求。高中畢業後,我去了黃山茶林場。在農場六年,我始終沒有放棄做教師的夢想。我曾把我的心願告訴好朋友: “隻要能當上老師,天涯海角我也去。”1971年的8月,我終於圓了教師夢。從踏上講台的那一天起,我就同班主任工作緊緊地連在了一起。我學著我的老師的樣子,默默地為我的學生做著該做的一切:備課、談心、家訪……我感到,我的生活越來越充實,精神上越來越“富有”。
當了25年的教師,做了25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時時刻刻想著兩句話: “假如是我的孩子”, “假如我是孩子”。我以一個教師真誠的愛去寬容、理解、尊重、信任和關懷每一位學生。
我感到,隻要我們用“心”去愛,孩子們都是可愛的,我們要用愛去創設積極向上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促使他們健康地成長。
我們的學校是一所普通的初級中學,來到我們身邊的孩子,絕大部分具有失敗者的心態。他們有的是在小學畢業後未能如願進入重點中學的,而更多的是對進重點中學不敢有半點奢望的、在家長和老師的批評聲中長大的孩子。這些孩子從小到大,很少體驗過成功的喜悅。不少孩子的自卑心理嚴重,意誌薄弱,抗挫心理較差,總以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在學習上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如果不扭轉這些孩子的失敗者心態,別說他們眼下的學習很難跟上,即使他們勉強初中畢業了,心理素質也還是不合格的。這樣的孩子將來又怎樣去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呢?
對這些學生,我感到最要緊的是多理解他們,多尊重他們,給予他們一張笑臉,一顆愛心,讓他們在老師對他們的理解、尊重中尋找自己的長處,發揮潛在的能力,逐漸消除自卑心理,恢複自信心。
潘向峰是我班一個飽嚐失敗痛苦的學生。六年小學,他徘徊在及格線上下。由於成績差,他是在批評聲中長大的。進中學以後,我也曾設法讓他產生自信,可是一個又一個的“紅燈”使他望而生畏,特別是碰到背誦、默寫一類的作業,他就更感困難重重了。學習上的劣勢使他失去了自信,他感到自己處處不如別人,所以在同學麵前說話都低聲細氣的。如何讓峰峰也抬起頭來走路呢?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有一次,教室的門鎖壞了。正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潘向峰自告奮勇,隻用了不到十分鍾的時間,把門鎖卸下、修好,又裝上。同學們紛紛向他投去了驚奇而又羨慕的目光,往日被大家認為“讀書不開竅”的峰峰第一次露出了發自心底的笑。
鼓勵他樹立自信心的契機來了!我拉著他的手走到講台旁邊,對全班同學說:“潘向峰很能幹,他有一雙靈巧的手,他為大家修好了門鎖,在這一件事上,他超過了我們班上所有的同學。”我把“超過”這兩個字講得特別響,並帶頭鼓掌祝賀他。
潘向峰笑得更甜了。他第一次沉浸在受人尊重、受人讚揚的氣氛中,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以後,凡是教室裏壞了什麼東西,我都請峰峰負責修理,從門窗桌椅到電燈、廣播喇叭、投影儀,對這些事,他樣樣拿得上手,幹得挺像樣的。他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潛在的智能得到了發揮,自身的價值得到了實現,他感到自己並非處處不如別人,他找到了自己勝過他人的地方。這樣,他的自信心逐漸增強了。這自信又遷移作用於他的學習,他的數學和語文測驗成績有好幾次竟達到90分以上。最後,他以全部合格的成績畢業,考進了技校,並學他喜歡的專業——機修。在技校裏,他還多次獲得了獎學金,加入了共青團。我想,像峰峰這樣的孩子將來也許不能成為專家、工程師,但我相信他一定能成為一名訓練有素的、有高度責任感的出色的工人,而這也是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
我記得有這樣一句名言:“當你走入失敗者人群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們從來不曾走進足以興奮、鼓勵人前進的環境。”這就是說,失敗者如果置身在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生活中,他們也會向前進的。我們就是要設法為困難學生創設鼓勵他們前進的環境,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
工作實踐又告訴我,我們要依順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去接近他們,用我們的愛心去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啟迪學生的良知,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品德行為。
現在的孩子接觸的東西多,他們的興趣愛好廣泛。當他們對某種事物或活動表現出心理傾向時,我們決不能認為孩子貪玩,荒廢學業,而應用童心去理解他們的“荒唐”,想一想自己小時候也是這麼貪玩的,以此去原諒他們,寬恕他們,使孩子心靈中產生改正錯誤的意誌力。
有一天中午,天下著雨,我正在辦公室裏休息。忽然有同學來報告說,宋曉楓在走廊裏打球,打得雪白的牆上滿是黑糊糊的球印。這下,我可來氣了,心想,這個宋曉楓為打球接二連三地犯錯誤:打碎了生物實驗室的玻璃窗,打斷了綠化地帶的冬青樹,打痛了小同學,今天又弄髒了剛剛大修過的牆壁。看來我非沒收他的球,非對他下一道禁止打球的命令不可。
宋曉楓跟著我進了辦公室。由於生氣,我把那隻髒兮兮的籃球重重地往桌下一扔,心裏琢磨著如何對他下禁令他才能接受。籃球一直滾到窗前的角落裏。宋曉楓趕忙走過去,鑽到辦公桌下麵撿起籃球,隨手拿了一條抹布將濕漉漉的球揩幹。不知怎的,望著這球以及宋曉楓如此愛球的舉動,我要下禁令的心又軟下來了。這樣一個愛球如命的學生,他能接受我的“不準打球”的“命令”嗎?再說,他打球“犯了規”,我就強迫他因噎廢食,抑製他的興趣愛好,這樣做對嗎?
這時,宋曉楓已將揩得幹幹淨淨的籃球端放在我的辦公桌上,惴惴不安地等待著我的批評和處理。
我捧起這隻凝聚著我班球迷們心血的籃球,把它送回到宋曉楓手裏。宋曉楓驚奇而又激動地望著我。我叮囑他,球還是要打的,不過得有節製,要注意場合,要愛護公物。
連續幾天放學後,宋曉楓帶領著班上的幾位籃球隊員,把走廊牆壁粉刷一新,他在用愛護公物的行動彌補損壞公物的過失。我想,如果那天我不假思索地沒收了宋曉楓的籃球,並武斷地下令禁止他打球,那麼,眼前會出現這動人的場麵嗎?看來,當學生犯過失本該受到懲罰時,我們不是報以訓斥、處罰,而是予以諒解和信任,這就可能成為學生改正錯誤的內在驅動力。
在工作中,我還體會到,用師愛補償孩子失去的母愛,把教師的愛連同集體的溫暖送到孩子們的心裏,會深深打動那些缺少母愛的學生的心。
近年來,我們的學生來自特殊家庭的逐漸增多。俞俊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在他念初二時,父母離異了。由於長期以來父母的不和,他沒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他的爸爸常把對妻子的不滿遷怒於孩子,動不動就狠命地打孩子,事後,又會因歉疚而給孩子許多錢,任他去外麵閑逛。不當的家庭教育使俞俊沾染上了說謊、抽煙、賭博等不良習氣。父母的離異對他似乎也沒有什麼觸動,他仍然不斷犯錯誤:私下拿了家裏的800元國庫券賣了做賭本;放學後總混在電子遊藝機房裏;趁學校食堂管理人員不注意,拿了點心房的點心。雖然我很同情俞俊的遭遇,但也恨他的不爭氣。生氣時,我也曾想將他往工讀學校一送了之,可以卸下一個包袱,減少班級的不合格率。但最終我還是沒有這樣做,我不忍心,因為破碎的家庭已經給孩子帶來許多不幸,他需要的是更多的關心,更多的愛。我寧可自己苦點,累點,還是要把他留在身邊。
有一次,我要求同學們自由命題作文,俞俊寫了《孤獨的身影>一文,我看後震動很大。
他在文中寫道:“我恨,恨老天的不公,讓我降生在這樣一個家庭裏。但是,我又有什麼辦法呢?我隻想活得堅強些、瀟灑些。我不願在同學們麵前流露出自己心靈的隱痛,因為我不想讓他們知道我家裏發生的一切。在學校裏我總是強顏歡笑,可是,又有誰知道,我一回家就哀歎不已呢?
我望著迷茫的夜空,又繼續走著我的漫無盡頭的路。一個孤獨而渺小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之中。”
父母的離異,給俊俊帶來了心靈的創傷。他感到孤獨,感到痛苦,感到失望,而作為班主任老師的我竟然沒有察覺!平時,看到他若無其事的樣子,我還曾責怪過他對母親沒有感情,說他是個不懂事的孩子。可萬萬沒有想到俞俊把受傷的心靈深深地埋藏著,他在心底裏時時呼喚著母愛。
我懷著內疚的心情,在他的作文簿上寫下這樣幾句活:“俊俊,老師會關心你的,再也不會讓你感到孤獨了,”為了讓俞俊受傷的心靈得到一些安慰,一連幾天,我給他媽媽打電話,告訴她俊俊很想她,希望她無論如何抽空來看看孩子。
一星期後,俞俊的媽媽終於來了。
我先讓他媽媽看俞俊的作文,還未看到一半,已經泣不成聲了,她被兒子在文中流露的渴望得到母愛的真情打動了。
我馬上去教室找來了俞俊,孩子見到滿臉淚水的母親,終於激動地叫了聲“媽媽”,母子又團聚了。我真為俞俊高興,因為一度失去的母愛重新回到了他的身邊。
在母愛的感召下,俞俊有了進步,但後來又出現了反複。
有一天早上,我發現俞俊沒來上學,這孩子一般情況下不缺課,我預感到情況不好,騎上自行車就去他家。敲了半天的門,沒人應聲。我耐著性子又敲了一會兒,俞俊才睡眼惺忪地來開門。他說他發燒了,可一摸他的額頭,很正常。為了不使他難堪,我沒點穿他的謊言,與他一起到了學校。可中午吃飯時,俞俊又不見了,我和同學們找遍整個校園也沒見到他的影子。我又想上他家時,一位同學交給我一封俞俊留下的信。我急忙拆開信,見裏麵寫著: “黃老師,自從我父母離婚以後,你對我的關心夠多了,我感謝你。但我實在無力達到爸爸對我學習上的要求,他昨天又打我了。老師,我不想再讀書了,請你不要再來找我,我要離開這個家。”俞俊離家出走了,這件事非同小可。我馬上心急火燎地騎車趕往他家,見孩子果然不在家。整整一下午,我找遍了學校和他家附近的遊藝機房、錄像室,還是不見俞俊。我急得頭上直冒汗,孩子到底去哪兒了呢?他會不會外出闖禍?當我心神不定地回到學校時,已經傍晚六點多了。我拿了通訊錄,準備到他的外婆家找找看。剛走到校門口,沒想到找了半天的俞俊竟會出現在我的眼前!他用雙手遞給我一張紙,哽咽著說:“老師,我錯了,這是我的檢查。”這時,我就像見到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一樣,忍不住哭了起來。我邊哭邊跑向辦公室,俞俊也哭著跟了進來。此刻,我多想狠狠地罵一通這個不爭氣的孩子啊!讓他知道這半天來老師內心深深的焦慮與不安。但我很快冷靜了,我想,如果我把此時的不快情緒在孩子麵前發泄,其結果會撲滅俞俊心靈上剛燃起的要做一個好學生的火花。我知道,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經過多少曲折和反複啊!何況,俞俊又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我是他的老師,能不原諒他的過失嗎?當時,我隻深情地對他說了一句話:“俊俊,老師真為你擔心啊!”孩子也懂得什麼是情,什麼是愛,他流著淚對我說:“老師,我會改正的,我會變好的。”事後,我問俊俊,出去了半天,怎麼想到回學校的呢?他動情地說:“鄰居們說你去了我家五六次,因為找不到我急得快哭了,如果我不回來見你的話,你晚上還會到處去找我的,我不忍心。”打這以後,俞俊有了較大的進步。
畢業後,他考上了技校,還擔任了班長。
他第一次領到技校生活津貼後,特地買了兩袋桔子,一袋給他媽媽,一袋給我。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一個教師的“富有”,它不是金錢,而是學生的理解和敬重。我收到的不隻是幾個桔子,我還收到了學生的一顆心。
我感到,作為教師,對學生、對事業的熱愛,不僅表現為勤勤懇懇、埋頭苦幹,而且還體現在進行創造性的勞動上。我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富有時代氣息,適應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需要。 近年來,我對品德評語的寫法作了一些探索,力求在評語中把我的愛、我的喜、我的憂用第一人稱告訴我的學生,使這心靈的對話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給一位留級來我班的學生的評語,我是這樣寫的:“自從你來到我班以後,似乎變了一個人,老師真為你高興。你能按時交作業了,你懂得關心集體了,你想當好學生了。老師忘不了你當上值日小隊長時那認真、負責的態度,我常常駐足於中隊綠化角前觀賞你種植的仙人球。有一次,一位同學不小心摔倒了,你背起他就奔向衛生室。目送你高大的背影,我感到,你真像同學們的大哥哥啊!孩子,有一點我還要提醒你,有時你的表現較散漫,尤其是當老師不在時。要知道,老師和同學們期盼著你取得更大的進步啊!”
在工作熱情高,但學習不佳的小女孩林唯的評語中,我流露了欣喜和憂慮:“你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你不知道什麼是憂什麼是愁。老師愛看你在操場上蹦蹦跳跳時輕捷的身影、歡樂的笑臉,更愛看你為中隊的衛生工作忙碌時認真的態度、專注的神情。老師們常說,小林唯真關心集體。同學們也說,我們的衛生員多好。不過,你的學習又常常讓我不安,一會兒默不出英語啦,一會兒數學測驗不及格啦。林唯,你知道嗎?老師多麼希望你能成為勤奮學習的好孩子啊!”
孩子們看了評語都很興奮,一個孩子在給我的春節賀信中說:“老師,讀著您為我寫的評語,就像孩子聽媽媽講話一樣感到親切。”另一個孩子在信中寫道:“老師,您誇獎我的口頭表達能力強,我很高興,您說我將來能不能成為公關人員呢?”家長們對評語也發生了極大的興趣,有的家長說,這評語真有味,我們看了還想看,因為在評語中我們感受到了老師對我們孩子的一片真心誠意的愛。
現在,我們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針對獨生子女缺乏責任感和愛心兩大弱點,從學生入學的第一天起,我就在他們中間開展以“不給別人添麻煩”為主題的係列教育活動。我給孩子們提出的做人目標是:在家做個好孩子,不給爸爸、媽媽添麻煩;在校做個好學生,不給老師、同學添麻煩;在社會做個好公民,不給任何人添麻煩。接著我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七彩的中午”、“讓爸爸媽媽放心”等活動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和責任心的培養,讓學生真正懂得自愛的重要意義。進而我又引導學生開展“多給別人留方便”的係列教育活動,我給孩子們提出的做人準則是:付出真情,關心周圍所有需要關心的人;獻出愛心,幫助周圍一切需要幫助的人。然後又以“心係遠方的朋友”、 “雛鷹假日小隊”、 “獻上一朵康乃馨”等活動為載體,教育學生從隻關心自我的圈子裏跳出來,學會關心,學會愛。在不斷地有意識地引導下, “不給別人添麻煩”和“多給別人留方便”成了同學們的自覺行動,班級整體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班上有80%以上的學生具有特長,孩子們進校一年多來,在全國和市、區的科技、藝術競賽中,有25人次獲獎,占班級總人數的50%。一位學生的書法作品兩次被選送去日本、韓國展出。“明日的歡樂”不斷鼓舞著整個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