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再於空等中期待機會之神的擁抱。

我已經不是幾個星期以前的我了。

我不再怨天尤人。雖然我仍然對命運的安排心存不滿,但是我已經學會站立雨中,仰望蒼彎,尋找藍色與星光。世界上有兩種不滿的人,一種人埋頭工作,一種人甩手而去。第一種人得到他想要得到的東西,第二種人失去他所擁有的東西。治療第一種人的唯一藥方便是成功,而第二種人卻是無藥可救的。我知道自己是哪一種人,我喜歡做這樣的人,感謝上帝。

我終於明白,機遇之神從不敲門,隻有當我敲門時,她才會答應。我將時常高聲叫門。

我不再於空等中期待機會之神的擁抱。

善於發掘自身的寶藏

有位心理學家一次看到兩位年輕的女性在一起,一個長得非常漂亮,身材勻稱苗條;另一個相貌平平,身材條件也屬一般。然而不知怎的,他總覺得那個相貌平平的女性要比那個美麗漂亮的女性有魅力得多。因為後者舉止大方自然,情緒開朗樂觀,言語得體並富於感染力;而前者卻拘謹畏縮,情緒陰鬱煩躁,言語平淡無味。

這個現象引起心理學家的好奇,他找機會分別和這兩位姑娘交談了一番。結果發現,這個美麗的姑娘,小時候在家不被父母尊重,上學老受老師的否定,等到上班又常遭領導批評,因此她一直處於一種自卑的人生狀態之中。而那個有魅力的女性,成長於一個民主、樂觀、幸福的家庭,父母不斷地給予她肯定與鼓勵,教育她對付困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得她建立起人生的一種非常可貴的品質——對自己充滿信心。

魅力表現上的差異,背後的本質其實是自信的差異。

人是自己命運的舵手,自信就是指引人生小舟舵向的羅盤。

人生前途的成敗得失、幸福與否,關鍵所在,一言以蔽之,便是自信的有無而已。這一點美國旅館大王、世界級的巨富威爾遜的經驗可給我們以啟示:威爾遜在創業之初,全部家當隻有一台分期付款賒來的爆米花機,價值50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威爾遜做生意賺了點錢,便決定從事地皮生意。如果說這是威爾遜的成功目標,那麼,這一目標的確定,就是基於他對自己的市場需求預測充滿信心。

當時,在美國從事地皮生意的人並不多,因為戰後人們一般都比較窮,買地皮修房子、建商店、蓋廠房的人很少,地皮的價格也很低。當親朋好友聽說威爾遜要做地皮生意,異口同聲地反對。

而威爾遜卻堅持己見,他認為反對他的人目光短淺。他認為雖然連年的戰爭使美國的經濟很不景氣,但美國是戰勝國,它的經濟會很快進人大發展時期。到那時買地皮的人一定會增多,地皮的價格會暴漲。

於是,威爾遜用手頭的全部資金再加一部分貸款在市郊買下很大的一片荒地。這片土地由於地勢低窪,不適宜耕種,所以很少有人問津。可是威爾遜實地考察了以後,還是決定買下這片無人問津的荒地。他的預測是,美國經濟會很快繁榮,城市人口會日益增多,市區將會不斷擴大,必然向郊區延伸。在不遠的將來,這片土地一定會變成黃金地段。

後來的事實正如威爾遜所料。不出三年,城市人口劇增,市區迅速發展,大馬路一直修到威爾遜買的土地的邊上。這時,人們才發現,這片土地周圍風景宜人,是人們夏日避暑的好地方。於是,這片土地價格倍增,許多商人競相出高價購買,但威爾遜不為眼前的利益所惑,他還有更長遠的打算。後來,威爾遜在自己這片土地上蓋起了一座汽車旅館,命名為“假日旅館”。由於它的地理位置好,舒適方便,開業後,顧客盈門,生意非常興隆。從此以後,威爾遜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的假日旅館逐步遍及世界各地。

威爾遜的經曆告訴我們:自信與人生的成敗息息相關。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自卑感往往伴隨著許多人生活的左右,如何擺脫自卑,獲取自信呢?

自信的樹立乃是基於兩個基本因素:一是對自己在充分認識基礎上產生的肯定;二是以積極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事物。

從前,在非洲有一個農場主,一心想要發財致富。一天傍晚,一位珠寶商前來借宿。農場主對珠寶商提出了一個藏在他心裏幾十年的問題:“世界上什麼東西最值錢?”

珠寶商回答道:“鑽石最值錢!”

農場主又問:“那麼在什麼地方能夠找到鑽石呢?”珠寶商說:“這就難說了。有可能在很遠的地方,也有可能在你我的身邊。我聽說在非洲中部的叢林裏蘊藏著鑽石礦。”

第二天,珠寶商離開了農場,四處去收購他的珠寶去了。農場主卻激動得一宿未合眼,並馬上做出一個決定——將農場以低廉的價格賣給一位年輕的農民,就匆匆上路,去尋找遠方的寶藏。

第二年,那位珠寶商又路過農場,晚餐後,年輕的農場主和珠寶商在客廳裏閑聊,突然,珠寶商望著書桌上的一塊石頭兩眼發亮,並鄭重其事地問年輕的農場主這塊石頭是在哪裏發現的。農場主說就在農場的小溪邊發現的,有什麼不對嗎?珠寶商非常驚奇地說這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這是一塊天然鑽石!隨後,他們在同樣的地方又發現了一些天然鑽石。後來經勘測發現:整個農場的地下蘊藏著一個巨大的鑽石礦。而那位去遠方尋找寶藏的老農場主卻一去不返,聽說他成了一名乞丐,最後跳進尼羅河裏了。

老農場主的失敗根源於這樣一個事實:他對自身的資源缺乏充分的了解,因而也就失去了樹立自信的前提。這個故事同時也啟示我們:最可貴的寶藏往往不在遠方,而在於我們自身。這也是我們樹立自信的客觀基石。

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樹葉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兩片樹葉是同樣的。而指紋、聲音和DNA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肯定,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盡管在世上沒有與我們相同的人,但我們有時還是習慣與別人相提並論。

心理學家指出: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對自己的定位以及將要實現的目標決定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獨特的位置。

科學家認為人50%的個性與能力來自基因的遺傳,這意味著另外的50%不取決於遺傳,而取決於創造與發展。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就可以改變對它們的看法,這是一種優良的品質。

也就是說,如果你認定了自己的獨特之處,你就會擁有獨一無二的形象。如果你有個清晰的自我認識,那麼就不會給自己臉上貼很多消極、悲觀的標簽。不要被你所做的工作、所住的房子、所開的汽車或所穿的衣服限定住。因為這不是定位的最終目標,你也不是這些東西的總和。成功者相信自己,我們取得成功的潛在動力來源於我們對成功獨一無二的完美詮釋,更主要的是對定位的深刻理解。

心靈的成熟過程,是堅持不斷的自我發現、自我探尋的過程。除非我們先了解自己,否則我們很難去了解別人。

這是流傳於西方的一則故事:由於世界大戰爆發,某人無法取得他的工廠所需要的原料,因此隻好宣告破產。他大為沮喪,於是,離開妻子兒女,成為一名流浪漢。他對於這些損失無法忘懷,而且越來越難過,甚至想要跳湖自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一本名為《自信心》的書。這本書給他帶來勇氣和希望,他決定找到這本書的作者,請作者幫助他重新站起來。

當他找到作者,說完他的故事後,那位作者卻對他說:“我已經以極大的興趣聽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對你有所幫助,但事實上,我卻絕無能力幫助你。”

他的臉立刻變得蒼白。他低下頭,喃喃地說道:“這下子完蛋了。”

作者停了幾秒鍾後說:“雖然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但我可以介紹你去見一個人,他可以幫助你東山再起。”剛說完這幾句話,流浪漢立刻跳了起來,抓住作者的手,說道:“看在老天爺的份上,請帶我去見這個人。”

於是作者把他帶到一麵高大的鏡子麵前,用手指著鏡子說:“我介紹的就是這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隻有這個人能夠使你東山再起。除非坐下來,徹底認識這個人,否則,你隻能跳到密歇根湖裏。因為在你對這個人作充分的認識之前,對於你自己或這個世界來說,你都將是個沒有任何價值的廢物。”

他朝著鏡子向前走了幾步,用手摸摸他長滿胡須的臉孔,對著鏡子裏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鍾,然後退後低下頭,開始哭泣起來。幾天後,作者在街上碰見了這個人,幾乎認不出來了。他的步伐輕快有力,頭拾得高高的。他從頭到腳打扮一新,看來是很成功的樣子。“那一天我離開你的辦公室時,還隻是一個流浪漢。我對著鏡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現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三千美元的工作。我的老板先預支一部分錢給家人。我現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他還風趣地對作者說:“我正要前去告訴你,將來有一天,我還要再去拜訪你一次。我將帶一張支票,簽好字,收款人是你,金額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數字:因為你介紹我認識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麵大鏡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給我看。”

心靈的成熟過程是堅持不斷的自我發現、自我探尋的過程。除非我們先了解自己,否則我們很難去了解別人。根據蘇格拉底的說法,“了解你自己”是智慧的開端。那麼,“你是獨一無二”的說法,便是現代人對古老智慧的新詮釋了。所以,如果你想使自己變得更加自信、成熟,請相信:“你是獨一無二的。”

“我是獨一無二的造化”、“我是獨一無二的奇跡”……這些話是什麼意思呢?——即正確評價自己,並對自己充滿信心。

不知你注意到沒有,盡管我們知道曆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人跟我們完全一樣地存在過,但我們還是習慣於拿自己與別人相比。我們習慣於把他人作為標準來衡量我們自己所取得的成功,當我們在報紙上談到某人取得的偉大成就時,也習慣於從他們的年齡已超過了我們這一點中找到些許安慰——對自己說,到了他們那個年紀,我也有可能取得同樣的成功。

在這裏,我們要說的是,拿自己與別人相比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你根本就不知道別人在生活中的目標與動力,你也不具備別人那種獨一無二的能力。你應該這樣想才對:別人有別人的才幹,而你有你的才幹。你也許會常常誤以為,才幹就是音樂、藝術和智力等特定方麵的天賦,實際上並非如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些奇妙的,而自己卻一直忽視的才幹,諸如激情、耐力、幽默、善解人意、交際才能等等,它們是有助於我們取得成功的強有力的工具。

因此,要正確界定自己,不要老拿自己與別人相比,因為這隻會使你對自我形象、自信以及你取得成功的能力產生負麵影響,你應該向一個人請教,你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的發現與挖掘——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

如果認定了自己的獨特之處,你同樣也能造就你獨一無二的形象,也就是說,你可以創造出一個自我的特殊品牌。如果你想成功的話,那麼現在就用一個肯定性的問話來描繪你身上令你自豪的地方,這是標明你自我形象的第一步——不僅是現在的你,而且是有所想成就的你。

想要正確地界定自己,就要弄清這樣一個問題:“我是誰?”對這個問題清晰的理解與意識就是界定出獨一無二的你。如果你有一個清晰的自我形象,那麼你便不會被你所做的工作、所住的房子、所開的汽車或是所穿的衣服所定位,你不是這些東西的總和,成功者相信的是他們自己本身,他們取得成功的潛力不依賴於地位或身份,而依賴於自身實現目標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