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則寓言故事很好地詮釋了這個道理:有一天,一個國王獨自到花園散步,使他萬分詫異的是,花園所有的花草樹木都枯萎了,園中一片荒涼。後來國王了解到,橡樹由於妒忌鬆樹那高大挺拔的身段,輕生厭世死了;葡萄哀歎自己終日匍匐在架上,不能像桃樹那樣開出美麗的花朵,於是也死了;牽牛花因為歎息自己沒有紫丁香那樣的芬芳也病倒了;其餘的植物也都垂頭喪氣,沒精打采,隻有最弱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長。
國王問道:“心安草,別的植物全都枯萎了,為什麼你這小草卻安然無恙呢?”
心安草回答說:“國王啊,我一點也不灰心、不嫉妒別人,因為我知道,如果國王您想要一棵橡樹,或者一棵鬆樹、一叢葡萄、一株桃樹、一株牽牛花、一棵紫丁香等等,您就會叫園丁把它們種上,而我知道您希望我的就是要我安心做小小的心安草。”
如果我們僅僅想獲得幸福,那很容易實現。但我們希望比別人更幸福,就會感到很難實現,因為我們對於別人幸福的想像總是超過實際情形。生活中的許多煩惱都源於我們盲目地和別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擁有的幸福。
“靜坐常思”,“思”的是什麼?應該是自己不知足與攀比產生的錯誤;“閑談莫論”,不讓“論”的是別人的生活與作風。踏踏實實地做我們自己,幸福、快樂自然會圍繞在我們身邊。
要寬容別人不要放縱自己
放,是解脫約束,得到自由;縱,是縱容、驕奢不羈。綜合起來,放縱的意思是:縱容、不管、不加約束;不守規矩,沒有禮貌,驕奢不羈。而寬容是尊重意見,理解差異;寬容是因勢利導,順其自然;寬容是長善救失。在現代管理理念中,寬容就意味著:多些允許,少些不準;多點肯定,少點批評;多點欣賞,少點指責。
有一次,理發師正在給周總理刮胡須時,總理突然咳嗽了一聲,刀子立即把臉給刮破了。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但令他驚訝的是,周總理並沒有責怪他,反而和藹地對他說:“這並不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動呢?”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卻使我們看到了周總理身上的美德——寬容。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僅能夠溝通人們的心靈,而且還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寬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行為。寬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尊重別人的處世原則。我們在接受別人的長處之時,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缺點與錯誤。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發生的事絕不是隻有簡單的事。生活,往往紛繁,又常常平淡。正因為寬容如水,使紛繁經過過濾變得純淨;正因為寬容似火,使平淡經過鍛燒,日趨鮮明;更因為有這詩般的寬容,才賦予人生以藝術,賦予生命以永恒。因而,我們才能真正地和平相處,社會才顯得和諧。
但是,寬容一定不能放縱,寬容也需要技巧。寬容並非一味的免除對方應該承擔的責任。任何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何人都要承擔各種各樣的後果。否則,對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從而也顯示出自己的軟弱。
寬容自己是一種醒悟。寬容別人是一種胸懷。寬容不僅可以教育他人,還能贏得友誼。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裏散步,突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隻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們可以想像聽到老禪師此話後,他的徒弟的心情,在這種寬容的無聲的教育中,徒弟不是被他的錯誤懲罰了,而是被教育了。
公元279年,趙國的藺相如完壁歸趙,立了大功,拜為上卿,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自恃功高,很不服氣,揚言要羞辱他。藺相如聽到廉頗的話 ,常常稱病不上朝,不跟廉頗爭位。有時藺相如坐車外出,碰見廉頗就趕緊避開。門客以為 他膽小怕事。藺相如說:“秦王那麼厲害,我都不怕,難道還怕廉頗?我考慮,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入侵趙國,隻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如今二虎相鬥,必有一傷,勢必削弱抵禦外敵的力量。我之所以躲避廉將軍,是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啊!”這話傳到廉頗耳中,廉頗很覺慚愧,便袒衣露體,負荊登門請罪。說:“我粗野低賤,誌量淺狹,開罪於相國,相國能如此寬容,我死不足以贖罪。”於是將相重歸於好,成了生死之交。
在企業管理中,好的領導,應該寬容員工的某些出於良好動機的錯誤、原諒員工一時頭腦發熱犯下的小錯誤,而且,還應該采取適當的行為,督促、指導員工改正缺點、糾正錯誤。但是,他不會放縱員工屢次犯下同樣的錯誤,不會放縱員工違反公司相關規章製度的錯誤行為,不會放縱員工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違法行為。否則,他將突破優秀領導的界限,而變成放縱型領導。
同樣,在校園管理中,寬容能夠激勵學生自省、自律、自強。寬容是對學生獨立人格和創新能力的尊重,其主旨在於讓學生的自然天性得以充分的顯揚。但是,寬容並不代表放縱,“容人之過,莫縱其非”,若寬而不當,寬而無度,會導致學生紀律渙散,恣意妄為,就不能保證學生健康發展。
一位中學教師在開班會時是這樣講的:今天讓學生明白不能養成粗心的習慣,但由於對粗心的忽視和寬容,粗心一次次地出現在我們的學習中,對此,能夠有清醒認識的同學恐怕不多。因為粗心,考試時成績的不理想又反作用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學習。
因此,以後我們對待粗心,一定要端正態度。因為放縱錯誤就等於扭曲了寬容。我們絕不能寬容因粗心造成的錯誤,放縱自己。使自己對學習逐漸喪失了興趣和信心。
寬容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嚴格,是教師充分利用情意因素,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從而激發強大的內驅力,實現更快更高的發展,所以“寬”與“嚴”從根本上是統一的。寬容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了伸展空間,而嚴格要求則為學生發展鋪設了正確軌道,創新教育就是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使學校真正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搖籃。
中國文化幾千年來以儒為尊,而儒家的中庸之道核心就是寬恕。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孔子答道: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寬容。明代學者薛楦曾說: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能寬容別人是一種喜悅,被別人寬容是一種幸福。有容乃大,厚德載物,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先哲們給我們留下了無盡之寬容的智慧。
在西方文化之中,寬容也是一種高尚人格的追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說: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人的心靈為什麼寬闊無邊?就是因為心存寬容。當代以傳染快樂著稱的安德魯-馬修斯在《寬容之心》中這樣寫道:當你的一隻腳踩到了紫羅蘭的花瓣上時,它卻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腳上,這就是寬容。
寬容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在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重視的是彼此的寬容和理解;在法律精神上,也推崇寬恕救贖,即使是對於十惡不赦的罪犯,也大都免於一死;在國家關係上,注重協商、寬待和平等相處,因此,寬容成為世界和諧的主旋律。當然,寬容並不是放縱。對那些惡意的、有意識的、得寸進尺的傷害者,不能聽之任之,因為放縱為非作歹就等於放縱邪惡。
我們的寬容隻能對待那些有自知自明,克己為人的人,如果有人歪曲我們的寬容,無視我們的存在,變本加厲的欺弱怕硬,自私自利的欲望膨脹,玷汙我們的親情和人格,使大家不能真誠的交流,不能坦誠的相待……那麼寬容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義。
不要把別人的寬容看成是軟弱可欺,不要把蠻橫無理當作自己的山頭,做人要有自知自明。任何對社會,對家庭,對親情友情有危害的人和事我們都不要放縱!寬容不珍惜寬容的人,是濫情;寬容不值得寬容的人,是姑息;寬容不可饒恕喪盡天良的人,是放縱。
生活需要寬容,但不是不加分析地一味放縱,這是道德的墮落與良心的泯滅,更是懦弱與精神的麻木。寬容不是放縱,它是道德的準則,寬容不是麻木,它是人生的哲學。
寬容更能為自己創造機會
寬容是理解和尊重的體現,是修養和美德的象征,代表著關心,蘊含著信任。它不僅能夠感化別人,同時也會為自己贏得廣闊的空間。
有一位部門經理,在一次外出時,手提包被盜,裏麵除了常用的錢物外,還有公司的公章。當她又內疚又擔心地站在總經理麵前講完所發生的事情後,總經理笑著說:“我再送你一隻手袋好嗎?你前段時間的工作一直非常出色,公司早就想對你有所表示,但一直沒有機會,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那位沒有暴跳如雷的總經理,用寬容的態度處理了這件事,使部門經理心懷感激,後來任憑其他公司有多麼優厚的待遇聘請她,她都不為之所動。這就是寬容的力量。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總會遇到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燦爛的陽光下,也有陰暗的角落;和風日麗的天空,也會有烏雲飄來的時候;巨輪航行在大海上,經常會遇到狂風惡浪的挑戰;車輛奔馳在大地上,經常有高山大河的阻礙;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或善解人意,知書達理;或心胸狹窄、蠻不講理;或憤世嫉俗、感情用事;或寬容大度、冷靜沉著。
寬容是一種博大的胸懷,是一種崇高的美德。
公共汽車上人多,一位女士無意間踩疼了一位男士的腳,便趕緊紅著臉道歉說:“對不起,踩著您了。”不料男士笑了笑:“不不,應該由我來說對不起,我的腳長得也太不苗條了。”哄的一聲,車廂裏立刻響起了一片笑聲,顯然,這是對優雅風趣的男士的讚美。而且,身臨其境的人們也不會懷疑,這美麗的寬容將會給女士留下一個永遠難忘的美好印象。
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潔的鋪著木板的商店裏,手中的奶油蛋糕弄髒了商店的地板,便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卻說:“真對不起,我代表我們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歡吃您的蛋糕了!”於是女士笑了,笑得挺燦爛。而且,既然老板的熱心打動了她,她也就立刻下決心“投桃報李”,買了好幾樣東西後才離開了這裏。
這就是寬容——它甜美、溫馨、親切!寬容不僅給別人帶來了快樂,也為自己贏得了更廣闊的空間。
寬容本身也是一種溝通、一種美德。假如生活中,我們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或自己身邊的人做錯了什麼,千萬不要生氣憤怒,而應學會寬容。生氣憤怒是人類最壞的毛病之一,它是在用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是一種徒勞的、於己於人無益的活動。
然而,要想做到寬容並不容易,需要有廣闊的胸襟。當你的真誠被視作幼稚,你的勇敢被視作魯莽,你的靈活被視作滑頭,你的讓步被視作軟弱,你的慎重被視作保守,你的讚美被視作諷刺……你怎麼辦?淒淒慘慘地躲起來哭?哭不能改變別人的看法,傷心的還是自己;喋喋不休地為自己申辯?那隻能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羞羞答答地按照別人的看法來改變自己?那更會使自己失去自信,失去自我。在沒有被理解的地方,會激發出自尊的力量。不要乞求理解。不求理解,你就沒有不被理解的煩惱;不求理解,你才有更加坦蕩的胸懷和義無反顧的勇氣。隻有學會寬容,能夠容納不同的意見,讓風和雨交織在一起,才能看到美麗的彩虹;讓愛和恨纏繞在一起,才懂得真情的可貴;把讚美和批評留在心底,才能夠塑造完整的自我,保持自己的良好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