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1)(1 / 3)

熱愛自己的專業,穩定才是硬道理

現在有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都麵臨著就業與失業的雙重壓力,一方麵他們害怕攤上“畢業即失業”的情況,另一方麵他們怕第一份工作幹不長遠,與其這樣,還不如不幹。千萬不可以對自己失去信心,而要培養自己的信心,首先就是要熱愛自己所學的專業。現在有不少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沒有達到非常熱愛的程度,與其交談就會發現他們其實是憑著一腔熱血或者說三分鍾熱度而選擇的專業。

那麼木已成舟,怎樣亡羊補牢呢?殷謙勸告大學生們,要努力培養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興趣,而不是破罐子破摔,混著畢了業,造成不好找工作的局麵。那麼大學生已經畢業,將要踏入社會的他們要怎樣麵對自己的抉擇呢?

像銷售、服務業這樣的專業畢業的青年是經常來找我談心的,他們感到自己選錯了專業。我告訴他們,不是選錯了專業,是沒有理解當初自己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專業。誠然,有的大學生所學專業並不是自己的本願,更有一些學生隨便地一報誌願,將自己的未來當成兒戲。但那些自己為自己選擇的專業,為什麼畢業後反而沒有多少興趣了呢?這是個心理問題,有些大學生當初填報誌願,是真的喜歡這項專業,可是畢業後卻對本專業對口的工作不敢問津。

這大體說來有兩種情況:

一是大學生在校期間並沒有真正學好自己的專業,導致明明拿了學曆文憑,也是能力有限,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高分低能”現象,這種狀況是由於以前的應試教育造成的,現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這種狀況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二是大學畢業生能力較強,由於在求職過程中屢屢受挫,導致其對本專業產生了懷疑,認為這個專業就是不好找工作,自己所學的是冷門專業。其實現在多元化社會,根本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熱門和冷門的界限了,哪一個專業也會有飽和的一天,當然,這不是我們職業指導師要研究的具體問題,那是社會學家的事情。

大學畢業生求職受挫,屢次換工作,對於這個普遍的社會現象,殷謙給大學畢業生的建議是,不要好高騖遠,不要把目標定的太高,要紮紮實實先幹好第一份工作,穩定才是硬道理。當你有了從業經驗,你要麵對的天地就會煥然一新了。現在是用人單位挑你,所以不要求薪水的多少,穩定即可;將來你積累經驗到一定程度,就是你挑用人單位了,到那時再講薪水的上升也不遲。

搭乘轉行直通車,為自己做好人生規劃

轉行的現象在現在職場早已司空見慣,頻繁轉行成功的案例也令人豔羨,但這些轉行人士的成功經驗卻鮮為人知。殷謙分析出三點轉行成功的經驗,當可與職場人士分享。

1.清楚自己究竟想幹什麼,就是自己的目標何在,能不能做好。

你要確立一個切合自己實際的目標,並堅持不懈地執行。了解自己為什麼要轉行,轉到什麼行業最佳,搭乘轉行的直通車,而不是‘倒車’。

劉墉一開始做的是記者,由於自己從小對文學就有極高的造詣,後轉而為專職作家,其作品響譽海內外。劉墉成功的例子恰恰說明,轉行要走自己能走的路、願意走的路,不是盲目搭便車,而要真正搭乘一輛屬於自己的直通車。

2.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麼,就是自己的價值觀何在,是不是發自內心的。

任何人都追求金錢,包括我在內。但錢多並不代表你過的平安、過的瀟灑。我要對青年們說的是,捫心自問,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麼,是名譽還是地位?不管什麼,都不要盲目追求金錢。隨波逐流、一味追逐金錢就會失去自己的價值觀,就會不明白自己真正想得到什麼。

事業的成功是看一個人能不能穩定地做好,而不是金錢的多少。

2.清楚自己究竟是誰,就是為自己定好位置,合不合乎自己的條件。

許多轉行者之所以在轉行過程中受到了不少意想不到的挫折,是因為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現在的大學生求職,特別是學曆高的大學生,老想著自己一步到位。就是說將自己的人生規劃過於理想化了。我還是要強調在穩定的工作環境中不斷積累、不斷鍛煉,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做,終會有成功的一天。還有一些應屆大學畢業生沒有正確估量自身的能力和條件,盲目轉行,這必然造成不想要看到的被動局麵。

積累豐富經驗,走好人生每一步

像會計這樣的專業,需要積累大量的經驗,方能做到遊刃有餘。這就需要大學生們勇於鍛煉自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並有效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機械、會計等專業都是越做越熟練、越做越精通、從業時間越長,用人單位越看重的。也就是說,經驗的多少成為用人單位衡量人才的一個標尺。但也有的單位最看重學曆,一般說來,法律、醫藥等專業側重學曆,機械、駕駛等工作側重從業經驗。因為有些用人單位招收技工,特別喜歡經驗多的人,而不是一味看文憑的高低。

當你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不管是工作方麵,還是人生方麵,都會有長足的進步。人生和自己的本職工作都是相通的,在工作中得到快樂,人生就顯得充實。人生態度是樂觀的,本職工作就會細心做好。還是那句話,要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踏實地做好,穩定下來之後再考慮薪水的問題。

在人力資源中心職業指導室,不隻是應屆大學畢業生在谘詢,也有一些“40、45人員”在職業指導師麵前敞開心扉、暢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不要被自己的年齡束縛住,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

一位姓張的師傅說,自己沒有什麼學曆,隻有靠技術吃飯,但有的用人單位一看到自己的年齡就望而卻步了。

你們這個年齡其實也有優勢,年輕人的優勢是學曆高、理論強,相對而言,你們的優勢是經驗足、實踐好,這恰恰是年輕人不能相比的。

大齡人員參加人力資源中心開辦的短期培訓班,兩、三個月就能拿到技能證書,有的單位專門招收參加過這種培訓班的學員。

職業指導室麵向各個年齡段的求職、在職人士,其宗旨就是幫助他們做好職業規劃、從眾多規劃策略中選擇一條適合自己最佳的工作策略,走好人生每一步。

不久前,為了解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筆者走訪了青青島市幾所大學,通過了解發現,大多數畢業生在畢業前沒有做過良好的職業規劃,也導致了很多人在就業方麵失利和茫然。到底做職業規劃有沒有用,做好職業規劃會對我們人生有什麼樣的作用?為此,筆者走訪了不同年齡的不同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