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沒完沒了》和《大腕》的植入廣告還顯生硬的話,那麼《手機》則從一開始就和手機廠商簽約,研究手機怎麼植入到劇情中去。結果該片獲得摩托羅拉、中國移動、美通通信和寶馬的高額讚助,外加音像版權和貼片廣告,還沒有上映就已收回了投資。最終《手機》的票房以5500萬元大獲全勝。雖然《手機》在商業上大獲成功,卻遭到專家批評。不過《手機》這種植入性廣告的運用,卻開創了中國電影的先河。
《天下無賊》:賣的不僅僅是票房
《天下無賊》是華誼兄弟於2004年底推出的賀歲片,早在影片開拍過程中,媒體和觀眾就對此片非常關注,而影片上映後,取得了過億的票房收入,充分證明馮氏電影的質量和影響力。
2004年,馮小剛醞釀了三年的《天下無賊》開機,長期以來,馮小剛的京味喜劇隻在北方獲得認可,而南方觀眾反響並不熱烈。為拍好這部電影華誼煞費苦心,選用了劉德華和劉若英扮演男女主角,以打通東南亞市場。馮小剛在該片中展現了一些不同於以往的風格,起用港台兩大巨星劉德華和劉若英出演男女主角,一改過去作品中的濃鬱的京味,融入了動作、特效、時尚等多重元素,逐漸將作品演變成全國以至全球華人的賀歲大餐。影片圍繞小偷與小偷之間的交鋒,展現了人性中善與惡的交鋒,結尾更是表現了善良和真誠的巨大力量。
在上映檔期上,《天下無賊》和周星馳的《功夫》同一檔期,因為《功夫》中也有華誼10%的股份,因此兩部電影為了雙贏,安排《天下無賊》早上映兩個禮拜。最終《天下無賊》的票房超過8000萬元,突破了以往馮小剛電影的瓶頸,在南方城市取得良好的反響。如同馮小剛的前幾部作品一樣,該片中的經典台詞成為2005年人們使用頻率頗高的對白。
在這部影片中,王中軍充分發揮了貼片廣告和植入式廣告的優勢。《天下無賊》僅靠貼片廣告和植入式廣告收入就達4000萬,足以抵消製作和宣傳成本。《天下無賊》國內票房1.2億,海外保底版權收入1000萬美元,國內的版權和碟片銷售超過千萬,還有手機鈴聲和短信授權帶來的無線增值業務收入……王中軍非常重視電影後續產品的開發和產權交易,《天下無賊》中的短信也授權給其他公司。
《集結號》:萬人空巷,國民電影
2007年12月20日馮小剛首部戰爭大片《集結號》吹響了年度賀歲檔期票房爭奪戰,發行規模為630餘個膠片拷貝和300多張數字銀幕。影片沒有用以往觀眾熟悉的明星,以悲情、慘烈、感動給歲末觀眾帶來一部新類型的賀歲片。影片挑戰了傳統國產戰爭片模式,聚焦在每一個普通個體身上。相對高額的投資,馮小剛把其中的80%用於拍攝與製作特技、特效上。馮小剛導演在這次賀歲大片的漂亮轉型,不僅保持了商業大片強烈震撼的視覺衝擊力,更給觀眾帶來了一份久違的發自內心的感動。《集結號》沒有明星,也顛覆了以往馮氏賀歲的喜劇風格,但馮氏賀歲片的品牌讓院線、影院、觀眾有極大期待。同時,影片投資方積極和金融資本合作,獲得了來自招商銀行的無抵押低息貸款5000萬元。
早在《集結號》上映之初,劇本就受到了韓國電影《太極旗飄揚》的導演薑帝圭的高度評價,認為如果影片可以如期上映,一定能取得比《太極旗飄揚》在韓國的票房的更大成功。這給了王中軍極大的信心,他相信《集結號》在中國也會很有市場,並且將《集結號》的票房期望值定在1.8億到2億元人民幣。果然,電影一上映就出現了萬人空巷的局麵。
馮小剛拍攝的影片迄今為止沒有賠過錢,而且票房是一部比一部高。但在《集結號》的票房預期上,馮小剛不像以往那樣信心十足,他甚至在開拍前主動勸投資人王中軍:“別拍了,你收不回來。”在這部號稱中國版的《拯救大兵瑞恩》中,擅長喜劇片的馮小剛玩起了真槍實彈:坦克、大炮、機關槍和烽火連天的戰爭場麵。馮小剛對此片一度信心不足:“這部影片沒有大明星,又是受眾頗小的戰爭片,如何收回上億的投資,讓我很有壓力。”
王中軍對《集結號》的風險也有清醒的認識,麵對一部高達8000萬人民幣卻沒有一個明星的電影,王中軍早就做好了賠本的打算:“就算真賠20%也不算什麼,隻要做出東西、做出華誼自己的明星,我覺得也值了!”
《集結號》在戰爭題材方麵做出大膽嚐試,風險和收益並存。8000萬的製作費用,2000萬的宣傳費用,超過1億元的投資讓《集結號》成為2007年最受矚目的商業大片之一,最終《集結號》票房取得了1.8億元的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