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的背後總是有著艱辛的付出,不過王中軍性格裏與生俱來有著一種樂觀:對於艱苦的事情他總是很健忘,對於幸福他總是記憶深刻。曾經有人問他:“那段生活苦嗎?”他笑了笑說:“苦,但是更多的是覺得很幸福。”
說到當兵的苦,晚上站崗那是第一“苦”。十六七歲的王中軍,在部隊裏絕對是個小兵,但部隊裏可不是講特殊的地方,他和大兵們一樣每天晚上要站崗。運氣好的話,站頭班崗和最後一班崗都還好,最怕碰到中間那班崗。常常是王中軍睡得最香的時候,三更半夜的輪他站崗,感覺有人撥拉自己的腦袋:“該你站崗了。”心裏那個懊惱就別提了,尤其是遇到冬天,又冷又困,那是一百個不樂意,不過誰讓咱是當兵的人,必須站好每一班崗。此外,為了磨煉士兵的意誌,他們常常48小時不能睡覺,或者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火車……但是,相對偵察兵訓練的苦,這些都是“小巫見大巫”。
偵察兵的苦,那叫有苦說不出。訓練常常是在他們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展開的,時間、地點、訓練的內容一般本人毫不知情,隻要一道命令下來,他們就得出發。
有一次,王中軍他們一群人剛剛還在一起高談闊論,突然就通知集合,很快他們就被分割在悶罐車裏麵,在什麼也看不到的情況下送到連隊出發。大家都還沒弄明白是怎麼回事,結果,車在前進了三小時後停了下來。大家剛從車裏“解放”出來,連長就告訴他們考核開始了,任務就是要從這裏出發到十幾公裏之外的地方找一個東西。士兵們還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可想而知訓練的難度有多大,並且這種訓練是常常發生的。經過四年的“魔鬼”訓練,王中軍終於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偵察兵,以至於現在他的團長、首長等幹部還對他念念不忘。
在首長們的心目中,王中軍不但是個好兵,還是個多才多藝的兵。不但畫畫得好,字寫得也很漂亮,各種美術字、仿宋、隸書、魏碑……王中軍樣樣拿手。既然有特長,就要讓他發揮。剛開始,王中軍常常被叫去幫忙做軍隊的標圖,首長一看效果還不錯,後來幹脆就把他調去給首長做標圖員。能和首長們麵對麵地“零距離”接觸,那是多大的榮幸啊,這可是普通士兵不可想象的事情。那段日子是王中軍當兵生涯中最幸福、最風光的時光。年紀輕輕,不到20歲的王中軍卻整天有機會和首長們在一起,跟著他們坐在車上出出入入,看軍隊演習,讓其他戰友好生羨慕。之後一個女戰友的到來,更是讓王中軍成為了全軍上下關注的焦點,成為戰友們口中的“英雄”。
王中軍所在的部隊裏,都是清一色的男兵,很少見到女孩。要是哪天有誰家的媳婦來探親,全連上下就沸騰了,大家是議論紛紛,被探望的戰士在所有人眼裏就是那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等探親的軍嫂一來,戰士們是忙前忙後,不亦樂乎。有一陣子,來了一兩百個醫訓隊的女兵,入駐團裏的營房。這可把戰士們“樂”壞了。女孩子們一身戎裝,個個英姿颯爽,在部隊裏就是一道光彩奪目的“風景線”。戰士們個個是“望眼欲穿”,希望多看幾眼,和她們多說幾句話。要是能跟女兵認識,那就是全連的英雄。當其他人對女兵們“虎視眈眈”之時,王中軍也不例外,心裏想:“我要是能認識她們中的一個就好了。”沒過幾天,他的心願居然神奇般地“實現”了。
有一天,突然有一個漂亮的女兵來看望王中軍。那在當時絕對算得上是“頭版頭條”,轟動了一整天。王中軍一聽,喜出望外,以為是自己的“誠心”顯靈了,急忙奔出來要看個究竟。看到之後,王中軍一拍腦袋,哦,這個不是自己的小學同學嘛。原來,她在宣傳隊拉小提琴,後來聽說王中軍在這個團,便借著演出的機會來探望一下老同學。這一探望,可給她的老同學長了不少麵子呢。
首長麵前的“大紅人”,又受到美女的“青睞”,王中軍不免有點“得意忘形”。所謂“樂極生悲”,和班長的一次打架,成為王中軍記憶裏的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