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眾人也顧不上歇息,趕緊收拾好工具,往山上趕。那個岩洞所在的山叫天河,是平窯村最高的一座山。
時間不夠了,像床啦,家具什麼的,暫時也來不及置辦,先從徐氏和慕貞家拿了幾床被子就出發了。
天色不算早了,慕貞把小包子放到紅梅家,也跟隨何老三他們一起往岩洞趕。
趙明哲受的有重傷,那崎嶇的山路他是寸步難行。好在徐大夫家有那種支架床,由何老三和阿牛一起抬著他。齊氏的身體有些若,趙寶珠要扶著她。
這麼晚了,徐大夫要跟著一起幫忙,慕貞自然是不許的。最後人手不夠,何老三又去叫了水玲的相公孫貴和錦山,這才堪堪把東西裝下。
孫貴這段時間,經常聽到自家媳婦還有爹娘提起慕貞,都說她和以前大不一樣了。那天他燒窯的時候,慕貞去看過,那是隻是覺得,和以前比起來,人爽朗了不少,看著舒服些了,今兒看看她這三個討上門的親戚,孫貴對貞娘的胸襟還是深感佩服的。
“老三,你媳婦兒不錯啊。都說小時是兄弟,長大各鄉裏。你看你媳婦多仗義,親戚有難大老遠來了,人家處處想的周到,小意照顧著,為人真是不錯。”
何老三今兒已經聽到太多,誇自己的媳婦的話了,隻是笑了笑沒有做聲,倒是躺在擔架上的趙明哲開口了,“是啊,茫茫四海人無數,哪個男兒是丈夫?貞娘雖然不是男兒,但是卻不比男兒差。對我一家的收留之恩,不知何時可以報答。”
這些古人就是喜歡客套,其實在慕貞自己眼裏,她也沒幫個多大的忙,邊喘著氣,邊道:“這不也要靠大家的幫忙嘛,良田萬頃,日食一升,隻是多了三張嘴。靠山吃山,大家勤快點,這年成也不算差,肯定是餓不了肚子的。”
眾人邊走邊說,雖說從山腳下看著路遠,但人多也就不覺得累,坡也不陡,二十來分鍾就到了。
岩洞的位置還比較好,前麵是別人種的地,非常寬敞,四周都是茂密的樹,綠油油的一片,看著十分養眼。
岩洞的門能容得下兩人並排過去,裏麵的空間還非常大,差不多有百十來平方。空間大,還不陰暗,在這裏暫住著,還是十分的合適。
整個岩洞的內部,又被岩石隔離成了三間大小不等的屋子。靠近門口的最小,順著洞往裏走,中間的最大,靠裏麵的要小一些。
奇怪的是,這個洞的通道還非常有規律,就像那種宿舍樓似的,一個門一間屋,各個屋子之間還是隔斷的。
“這個洞是自己長成這樣,還是有人修過的啊?”這本來是村長家的,所以文村長的兒子,他應該曉得。
“這洞本來是有的,但是沒有這麼大,往年日子不太平,不是打仗就是征兵,我祖上就剩下一個男丁了,帶著妻女躲到這裏來。那個門當時也比較小,前麵那塊地還沒有開出來,這地方又隱蔽,就沒有人發現。後來兩口子又添了一個兒子,洞有些小,住不下了,他就一天敲一點,幾年過去了,等他們出來的時候,這個洞就變成現在這樣了。”孫貴見慕貞感興趣,就詳細的介紹著。
她就說呢,這洞有些地方像是人為的,十分的規則。
不過,不管它怎麼來的,至少現在給自己提供了方便。錦山和孫貴幫忙把東西送上來了,何老三就讓他們回去了。剩下的撿拾,就由慕貞和他在這裏幫忙。
洞雖然比較大,但是沒有床,這個時候也來不及了,就從外麵抱了一捆苞杆子進來,把被子鋪那上麵,先將就一夜。
這個時候所有的勞作,除了牛就是人,而牛又隻能犁地。所以像這種莊稼離屋裏比較遠的,大家一般都隻把糧食收回去,想苞杆子這樣的,就把它砍了堆在地邊上。
岩洞的不遠出,就是一個山溝,有溝的地方就有小溪,何老三當時想到吃水的問題了,所以當顧從屋裏抗了一把鋤頭上來,把溪水挖個溝,引到岩洞的旁邊。
不過掏溝也是個技術活,要是處理不仔細,引來的水裏全是泥巴,也喝不成。
不僅要掏溝,還要挖個蓄水池,把這些弄好了之後,再拿著一個像棒槌似的東西,沿路把挖過的泥巴都捶結實,這樣水流動的時候,才不會帶來大量的泥水。
何老三忙的時候,慕貞也沒閑著。這洞畢竟很長時間沒有人住了,裏麵的張了好多雜草。齊氏本來身體就不行,慕貞就和趙寶珠兩個人來扯這雜草。
畢竟是四月份的天氣,雨水也比較足,洞裏還是有一些濕。忙完了手裏的事,慕貞又和趙寶珠去林子裏撿了不少幹柴,在洞裏生起了火,把濕氣烘一烘,住著也舒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