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0億歐元數字巨大,但作用,至少在過去一周顯得很小:歐元依然在跌,投資者依然在擔心,一些專家依然在警告危機可能擴大到西方其它國家。
媒體尋找著原因。在英國《獨立報》看來,也許是歐盟找錯了病因。“7500億歐元救助機製要解決的是流動性的不足,但當下危機實際上卻是償付能力的不足。”該報21日社論認為,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和愛爾蘭等未來幾年都可能麵臨著公共開支不足導致的經濟衰退,而德國卻又難以成為推動增長的需求來源。造成危機的是大銀行在繁榮期間過度借貸,但投資者卻被當作問題的根源。
這樣的看法也得到《經濟學家》的認同。在《經濟學家》看來,7500億歐元也許能為歐洲買來時間,但買來的時間卻有可能被歐洲的三大誤解所浪費。第一個誤解,就是“向報信者開槍的綜合征”,“太多歐洲政治家把責任歸咎於投機者、風險基金、評級機構等”;第二大誤解,就是太相信7500億這樣的數字帶來的震撼效果,但希臘的償還能力不足無法依靠積累更多債務來解決;第三大誤解,就是相信隻要希臘和其他地方削減預算赤字,深層次的結構改革並不一定需要。
希臘的問題讓西方各國擔心不已,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20日卻警告美國說,“我們不是希臘,相反,我們越來越像日本”。
“在過去幾個月,很多經濟評論都有一個中心議題:決策者現在做得太多。政府需要停止刺激政策。”克魯格曼說,希臘被作為一種告誡,美國應該關注它的赤字。但他認為,事實上卻是決策者做得遠遠不夠,“最近的數據顯示美國陷入高失業低增長的日本式的十年”。
“我們所認識的那個世界已經結束了?”對於當下歐洲與美國的危機,《外交政策》雜誌最近的評論則提出問題。文章說,過去幾百年,世界政治形態很大程度由跨大西洋的力量(所謂“西方”)決定,但這個時代完全結束了,亞洲占全世界GDP的份額比例已經超過了美國和歐洲,IMF估計到2030年亞洲將比歐美之和還大。在文章看來,盡管美國有幾大有利因素,包括更大的增長潛力,更年輕以及不斷增長的人口,更靈活的勞工市場以及更大的海外借貸能力等,但伊拉克戰爭和金融危機而積累的債務,失業率居高不下,醫保成本的增長等,也會導致未來幾年美國軍事預算的削減。“一旦塵埃落定,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經曆會讓美國對‘國家重建’或者‘地區轉化’的熱情冷卻下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巴西外交在本周的表現很是搶眼,顯示出新興國家的強勁實力。在西方國家麵對伊朗核問題一籌莫展的背景下,巴西、土耳其與伊朗達成了核燃料交換協議。“盧拉的外交攻勢已經擴展到世界每個角落,涵蓋AIDS到全球變暖的所有重要議題。”《全球主義者》雜誌說,“巴西已經就伊朗核問題向美國與維也納發出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