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人的交往離不開語言,但是你會不會說話呢?俗話說“一句話說得讓人跳,一句話說得讓人笑”,同樣的目的,但表達方式不同,造成的後果也大不一樣。學會糊塗的說話藝術,你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 對顧客而言:良言一句三冬暖
大家知道,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我們不難看出,相聲正是很好地利用了語言這種交流工具,巧妙地調動聽者的情緒,讓聽者興奮起來,大聲笑出來,它足以說明善說與不善說的區別,很難想像一個人想什麼就直接說什麼會演好相聲。話說得合適,不僅能體現出自身修養的高雅,也能夠很舒服地讓別人接受你的觀點或意見,才可以使人願意接近你,沒有誰喜歡那種經常用惡語傷人的人。
有一位老年顧客,拿著一隻酒瓶請營業員打黃酒,在營業員接酒瓶時,酒瓶忽然掉下來摔破了。那位營業員馬上道歉說:“老同誌,對不起!是我沒有接好,這是我的過失。”說完,他立即掏出錢來要賠償。老年顧客見營業員連聲賠禮,不但沒有發火,反而自責說:“不要緊,是我沒有遞好!我回去重新拿一隻來就是了。”就這樣,一件很容易引發爭吵的事,比較圓滿地解決了。
還有一個事例。有一位業務素質很好的同事,因為與某位上司意見不合,在公司改組過程中,被精簡到車間。他很消沉。許多人勸他說:“這樣對你不公平,還是跳槽吧。”在別人慫恿下,他打好辭職報告,準備遞交。但是,有一位老友卻對他說:“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我相信你會東山再起的。”這句話對他幫助很大,他覺得隻要自己不放棄,自己在公司裏還有機會。他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車間裏仍然好評如潮。
過了一年,那位上司調走了。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他理所當然地被抽調到公司經營部門。現在,他已是公司的副總經理了。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以這位營業員為例,他主動道歉,短短幾句話便使顧客心裏暖烘烘的。這並不表示他比顧客低一等,相反,正是從這樣的小事中,體現出他的糊塗智慧,化解了可能的糾紛。而那位同事的老友則用鼓勵的語言化解了他內心的疙瘩。這就提醒我們說話時要注意分寸,多講良言。
說話要分場合、要看“人頭”、要有分寸,最關鍵的是要得體。不卑不亢的說話態度,優雅的肢體語言,活潑俏皮的幽默語言……這些都屬於語言的藝術。嫻熟地使用這些語言藝術,你的職場人生會更成功!
◇ 對自己而言:不妨嘲笑一下自己
自嘲是一種美德。嘲弄他人是缺德,嘲弄自己卻是美德。一個善於自嘲的人,往往就是一個富有智慧和情趣的人,也是一個勇敢和坦誠的人,更是一個將自己上上下下裏裏外外看得很明白的人。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有一次被盜,家裏值錢的東西都被洗劫一空。羅斯福的朋友知道後,都安慰他,不要太在意。誰知羅斯福給他的朋友解釋說:“親愛的朋友,謝謝你的安慰,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隻偷去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地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好一個慶幸: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按常理講羅斯福應該譴責盜賊的不道德,可是這樣也是於事無補,但羅斯福慶幸,是別人做了一個不光彩角色。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麵對淒風苦雨的侵襲,於惡劣的環境中,對待生活就應該有一顆感恩而知足的心。心理學家認為,懂得自嘲的人,不但活得快樂,而且自信,心胸開闊。
有一對老夫妻,當年也是新潮一族,且不說衣著打扮時尚摩登,生活方式上也有著自己的個性愛好,比如經常出入舞廳啊,打打橋牌啊。於是在左鄰右舍世俗的眼光中,該對男女的舉止行為是極為紮眼。現在還是比較客氣的,把新潮男女歸納為:另類。但那時人們則很鄙夷地把他們這類人統一稱之為“阿飛”,而且是一對“阿飛”!這對“阿飛”倒也不生氣,而且飛也飛不到哪裏,也踏著普通人的生活足跡活著,戀愛完了就成家,成完家後生孩子。給孩子取名時,才做了爸爸的男阿飛則開始自嘲了,對太太講: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既然人人都說我是阿飛,你也是阿飛,這孩子是“阿飛”成雙配對後的結晶,幹脆,兒子就叫“雙飛”吧!太太讚同,最後他們孩子的名字就叫“雙飛”!
自嘲是一種鮮活的態度,它可以使原本很沉重的東西刹那間變得很輕鬆無比,會讓別人砸過來的重拳落在棉花上。“雙飛”的父母在他人嘲笑之語說後聽後不僅自嘲,且將自嘲作為一種符號和痕跡伴隨著生活而不斷延伸,暫不論其他,這份肚量及內功就不可小覷。
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自嘲、幽默的人,終究是人際中的潤滑者,他們讓單調呆板的生活增添色彩。他們所得到的並不隻是笑聲,更贏得尊敬和由衷的友誼。一位叫美琪的朋友,被頑皮男同事調侃為“小美冰琪淋”,但她不以為意,還接口道:“對啊!營養豐富、味道好!謝謝你的讚美”。還有一個外號叫“寶哥”的人,非常愛耍寶,是朋友中的開心果,喜歡調侃人,但沒有人會生他的氣,因為他總是把最賤的那個角色留給自己,讓大家覺得很公平,甚至有一種被“明貶暗褒”的感覺呢!自嘲表麵看來雖然自己有點吃虧,但實際上卻輕易地建立親和的形象來,周圍的朋友會覺得你輕鬆、自在,是個“開得起玩笑”的人,因而樂於靠近你。
自嘲是一種智慧。生活有時總不那麼令人滿意,如果我們一味地去追求完美,也許會患得患失,少了做人的樂趣。但是,要是我們換一種方式來對待生活,自己給自己一點安慰,以感恩的心情來生活,也許我們會快樂得多。
◇ 對交往而言:善意的謊言也美麗
謊言,在人際交往中幾乎是不可缺少的。有些人宣布自己從來不說謊言,這句話本身就一定是謊言。任何一個人獲悉親戚病重或朋友遭難,就會時常說一些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的謊言。在這個意義上講,世界上沒有不說謊言的人。
因此,誠實要看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麵對什麼人、講述什麼事情。俗話說:“適當的謊言是權宜之計。”由此可知,在某些場合還是有說謊的必要的,這種例子,隨處可見。有時,謊言不一定全是壞話。人與人相處是沒有絕對誠實的,有時謊言和假象更能促進友情和愛情。
雨果的不朽名著《悲慘世界》裏那個主人公冉阿·讓本是一個勤勞、正直、善良的人,但窮困潦倒,度日艱難。為了不讓家人挨餓,迫於無奈,他偷了一個麵包,被當場抓獲,判定為“賊”,鋃鐺入獄。
出獄後,他到處找不到工作,飽受世俗的冷落與恥笑。從此他真的成了一個賊,順手牽羊,偷雞摸狗。警察一直都在追蹤他,想方設法要拿到他犯罪的證據,把他再次送進監獄,他卻一次又一次逃脫了。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他饑寒交迫,昏倒在路上,被一個好心的神父救起。神父把他帶回教堂,但他卻在神父睡著後,把神父房間裏的所有銀器席卷一空。因為他已認定自己是壞人,就應幹壞事。不料,在逃跑途中,被警察逮個正著,這次可謂人贓俱獲。
當警察押著冉阿·讓到教堂,讓神父辨認失竊物品時,冉阿·讓絕望地想:“完了,這一輩子隻能在監獄裏度過了!”誰知神父卻溫和地對警察說:“這些銀器是我送給他的。他走得太急,還有一件更名貴的銀燭台忘了拿,我這就去取來!”
冉阿·讓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警察走後,神父對冉阿·讓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重新開始吧!”
從此,冉阿·讓洗心革麵,重新做人。他搬到一個新地方,努力工作,積極上進。後來,他成功了,畢生都在救濟窮人,做了大量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常多於順境。身處逆境,麵對不幸,當事者不僅需要堅強,也迫切需要別人的勸慰。而此時及時送上真誠的安慰,必要時說上幾句謊言,也都如雪中送炭,能給不幸者以溫暖、光明和力量。例如,對於身患絕症的病人,隻能把病情如實告訴其家屬,而對其本人,則應重病輕說。如果謊言喚起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增強了他對病魔鬥爭的意誌,就有可能使其生命延續得更長久,甚至戰勝死神。
善良的謊言,其用心當然也是善良的,即為了減輕不幸者的精神痛苦,幫助其重振生活的勇氣。即使此人以後明白了真相,也隻會感激,不會埋怨。即使當時半信半疑,甚至明知是謊話,通情達理者仍會感到溫暖、寬慰。明知會加重對方的精神痛苦,但仍要實言相告,如不算壞話,也該算是蠢話。
善良的謊言,即便是當事人以後明白了真相也隻會感激的原因,是他掌握了說謊言的三條規則。
第一,真實。謊言是無法真實時的一種真實。當人無法表露自己的真實意圖時,就選擇一種模糊不清的語言來表達真實。例如一位女孩穿著新買的時裝,問朋友是否漂亮,但朋友覺得實在難看時,就可以模糊作假。回答說:“還好。”“還好”是一個什麼概念,是不太好或是還可以?這就是謊言中的真實。它區別於違心而發的奉承和諂媚。
第二,合情合理。合情合理是謊言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許多謊言明顯是與事實不符的。但因為它合乎情理,因而也同樣能體現人們的善良、愛心和美好。經常有這樣的問題:妻子患了不治之症不久將要死去,丈夫為之極感頹喪。他應該讓妻子知道病情嗎?大多數專家認為:丈夫不應該把事情的真相告訴她,也不應該向她流露痛苦的表情,以增加她的負擔,應該使妻子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盡可能快活。當一位丈夫忍受著即將到來的永別時,他那與實情不符的安慰反而會帶給人們以心靈的震撼和感動,因為在這裏,謊言包含了無限艱難的克製。
第三,必須。是指許多謊言非說不可。這種必須有時候是出於禮儀。例如,當一個人應邀去參加慶祝活動前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必須把悲傷和惱怒掩蓋起來,帶著笑意投入到歡樂的場合。這種掩蓋是為了禮儀的需要,怎能加以指責?有時候說謊言是為了擺脫令人不快的困境。例如,美國曾經就一項新法案征求意見,有關人員質問羅斯:“你讚成那條新法案嗎?”羅斯說:“我的朋友中,有的讚成,有的反對。”工作人員追問羅斯:“我問的是你。”羅斯說:“我讚成我的朋友們。”
糊塗學提倡按照上述三條規則去說謊言,把謊言僅作為在善意的基礎上進行交際的必要策略。這同醜惡的謊言、同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編造的謊言相比,兩者有著本質的不同。那種心術不正、詐騙、奸妄、誣陷的人遲早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善意的謊言會倍添其人性魅力,使人們更愛他、敬他。
◇ 對反對而言:沉默震懾力量最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