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旦進場,玩笑旦出場,大觀園的人才著實不少!四月二十四日。
注釋:(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六日《申報?自由談》,署名幹。
(2)大觀園《紅樓夢》中賈府的花園,這裏比喻國民黨政府。劉老老是《紅樓夢》中的人物,這裏指國民黨中以"元老"自居的反動政客吳稚暉(他曾被人稱作"吳老老")。吳稚暉,參看本卷第125頁注(2)。
(3)大"放"一通吳稚暉的反動言論中,常出現"放屁"一類字眼,如他在《弱者之結語》中說:"總而言之,統而言之,隻能提提案,放放屁,……我今天再放這一次,把肚子瀉空了,就告完結。""褲子後穿",是章太炎在《再複吳敬恒書》中痛斥吳稚暉的話:"善箝而口,勿令舐癰;善補而褲,勿令後穿。"(載一九○八年《民報》二十二號)(4)指一九二七年四月蔣介石背叛革命時,吳稚暉充當幫凶,叫囂"打倒"、"嚴辦"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
(5)"開放××"指當時一些國民黨政客鼓吹的"開放政權"。
(6)徐娘《南史?後妃傳》有關於梁元帝妃徐昭佩的記載:"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後來因有"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成語。這裏是指汪精衛。
(7)"似戰似和"等語,是諷刺汪精衛等人既想降日又要掩飾投降麵目的醜態。如一九三三年四月十四日汪精衛在上海答記者問時曾說:"國難如此嚴重,言戰則有喪師失地之虞,言和則有喪權辱國之虞,言不和不戰則兩俱可虞。"(8)"以天下與人易"語見《孟子?滕文公》:"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9)入火坑汪精衛一九三三年四月十四日在上海答記者問時曾說:"現時置身南京政府中人,其中心焦灼,無異投身火坑一樣。我們抱著共赴國難的決心,踴身跳入火坑,同時……,竭誠招邀同誌們一齊跳入火坑。"文章與題目一個題目,做來做去,文章是要做完的,如果再要出新花樣,那就使人會覺得不是人話。然而隻要一步一步的做下去,每天又有幫閑的敲邊鼓,給人們聽慣了,就不但做得出,而且也行得通。
譬如近來最主要的題目,是"安內與攘外"(2)罷,做的也著實不少了。有說安內必先攘外的,有說安內同時攘外的,有說不攘外無以安內的,有說攘外即所以安內的,有說安內即所以攘外的,有說安內急於攘外的。
做到這裏,文章似乎已經無可翻騰了,看起來,大約總可以算是做到了絕頂。
所以再要出新花樣,就使人會覺得不是人話,用現在最流行的諡法來說,就是大有"漢奸"的嫌疑。為什麼呢?就因為新花樣的文章,隻剩了"安內而不必攘外","不如迎外以安內","外就是內,本無可攘"這三種了。
這三種意思,做起文章來,雖然實在稀奇,但事實卻有的,而且不必遠征晉宋,隻要看看明朝就夠。滿洲人早在窺伺了,國內卻是草菅民命,殺戮清流(3),做了第一種。李自成(4)進北京了,闊人們不甘給奴子做皇帝,索性請"大清兵"來打掉他,做了第二種。至於第三種,我沒有看過《清史》,不得而知,但據老例,則應說是愛新覺羅(5)氏之先,原是軒轅(6)黃帝第幾子之苗裔,?於朔方,厚澤深仁,遂有天下,總而言之,咱們原是一家子雲。
後來的史論家,自然是力斥其非的,就是現在的名人,也正痛恨流寇。但這是後來和現在的話,當時可不然,鷹犬塞途,幹兒當道,魏忠賢(7)不是活著就配享了孔廟麼?他們那種辦法,那時都有人來說得頭頭是道的。
前清末年,滿人出死力以鎮壓革命,有"寧贈友邦,不給家奴"(8)的口號,漢人一知道,更恨得切齒。其實漢人何嚐不如此?吳三桂之請清兵入關,便是一想到自身的厲害,即"人同此心"的實例了……四月二十九日。
附記:原題是《安內與攘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