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2 / 3)

注釋:(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一日上海《申報?自由談》,署名何家幹。

(2)《東方雜誌》綜合性刊物,一九○四年三月在上海創刊,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停刊,商務印書館出版。一九三三年一月十六日該刊第三十卷第二號,曾刊載浙江婺州鬥牛照片數幀,題為《中國之鬥牛》。

(3)"負弩前驅"語見《逸周書》:"武王伐紂,散宜生、閎天負弩前驅。"當時國民黨政府對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每當日軍進攻,中國駐守軍隊大都奉命後退,如一九三三年一月三日日軍進攻山海關時,當地駐軍在四小時後即放棄要塞,不戰而退。但遠離前線的大小軍閥卻常故作姿態,揚言"抗日",如山海關淪陷後,在四川參加軍閥混戰和"剿匪"反共的田頌堯於一月二十日發通電說:"準備為國效命,候中央明令,即負弩前驅。"(4)"愛和平"當時國民黨當局經常以"愛和平"這類論調掩蓋其投降賣國政策,如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九月二十二日在南京市國民黨黨員大會上演講時就說:"此刻必須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痛含憤,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斷。"逃的辯護古時候,做女人大晦氣,一舉一動,都是錯的,這個也罵,那個也罵。現在這晦氣落在學生頭上了,進也挨罵,退也挨罵。

我們還記得,自前年冬天以來,學生是怎麼鬧的,有的要南來,有的要北上,南來北上,都不給開車。待到到得首都,頓首請願,卻不料"為反動派所利用",許多頭都恰巧"碰"在刺刀和槍柄上,有的竟"自行失足落水"而死了。(2)驗屍之後,報告書上說道,"身上五色"。我實在不懂。

誰發一句質問,誰提一句抗議呢?有些人還笑罵他們。

還要開除,還要告訴家長,還要勸進研究室。一年以來,好了,總算安靜了。但不料榆關(3)失了守,上海還遠,北平卻不行了,因為連研究室也有了危險。住在上海的人們想必記得的,去年二月的暨南大學,勞動大學,同濟大學……,研究室裏還坐得住麼?(4)北平的大學生是知道的,並且有記性,這回不再用頭來"碰"刺刀和槍柄了,也不再想"自行失足落水",弄得"身上五色"了,卻發明了一種新方法,是:大家走散,各自回家。

這正是這幾年來的教育顯了成效。

然而又有人來罵了(5)。童子軍還在烈士們的挽聯上,說他們"遺臭萬年"(6)。

但我們想一想罷:不是連語言曆史研究所(7)裏的沒有性命的古董都在搬家了麼?不是學生都不能每人有一架自備的飛機麼?能用本國的刺刀和槍柄"碰"得瘟頭瘟腦,躲進研究室裏去的,倒能並不瘟頭瘟腦,不被外國的飛機大炮,炸出研究室外去麼?

阿彌陀佛!

一月二十四日。

注釋:(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申報?自由談》,原題為《"逃"的合理化》,署名何家幹。

(2)指學生到南京請願一事。九一八事變後,全國學生奮起抗議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十二月初,各地學生紛紛到南京請願。國民黨政府於十二月五日通令全國,加以禁止;十七日出動軍警,逮捕和屠殺在南京請願示威的各地學生,有的學生遭刺傷後,又被扔進河裏。事後反動當局為掩蓋真相,誣稱學生"為反動分子所利用"、被害學生是"失足落水"等,並發表驗屍報告,說被害者"腿有青紫白黑四色,上身為黑白二色"。

(3)榆關即山海關,一九三三年一月三日為日軍攻陷。

(4)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時,處於戰區的暨南大學、勞動大學、同濟大學等,校舍或毀於炮火,或被日軍奪占,學生流散。

(5)山海關失守後,北平形勢危急,各大、中學學生有請求展緩考期、提前放假或請假離校的事。當時曾有自稱"血魂除奸團"者,為此責罵學生"貪生怕死"、"無恥而懦弱"。周木齋在《濤聲》第二卷第四期(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一日)發表的《罵人與自罵》一文中,也說學生是"敵人未到,聞風遠逸","即使不能赴難,最低最低的限度也不應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