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丁羅男
一通電話、一包快遞,劉瑛就義不容辭地把我這個為她的新書《清風明月》作序的人拿下了,理由很簡單:你是我“尊敬的老師”,這回“算是一次大的交作業行動吧!”我無語了,記起一句話:“師生之間有一種準血緣的關係”,我自己說過的。
待到打開厚厚的一疊書稿,心中隻能用“驚喜”二字來形容。驚者,沒想到昔日一個文弱女生,多年來居然悄不聲兒地弄出這許多的作品,而且創作、評論一應俱全,洋洋灑灑二十多萬字,真是“生”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喜者,自然是學生成果累累、獲獎頻頻,做過她老師的心裏也美滋滋的,臉上有光。近些年我為曆屆學生出版的新作寫了不下十篇序言,每每提筆的光景,這份虛榮心便油然而生,現如今當教師的大概也就剩這份樂趣了。
瀏覽了收在這個集子裏的作品,發現劉瑛十幾年來寫作的體裁和樣式真的廣泛得很。除了未收錄的小說、散文,本集中的舞台劇劇本就涉及了話劇、音樂劇、小劇場戲劇、科幻劇和話劇小品等多種,電視也有單本劇與連續劇;評論方麵,既有影評、劇評,又有正兒八經的對“戲劇審美”的研究論文。她這一“通吃”不打緊,可我作序的難度卻陡增。看來逐一評介是不可能了,隻好擇其要者,談談我的一點印象吧。
顯而易見,兒童題材是劉瑛創作的一個強項。拿她的話來說,手裏有太多的青少年素材。這也許與她從小接觸和熱愛兒童劇的經曆有關?或因為長期關注兒童教育問題,始終保持著一顆童心和觀察生活的特殊視角?反正,光是收入本書的9個舞台劇中,就有6個表現或涉及兒童形象和青少年生活的。其中,《在花季,我們飛翔》《紅裙子,綠裙子》《天上星亮晶晶》等堪稱代表作,還不算影響頗大的紀實文學《我的世界你不懂》和廣受好評的長篇小說《倒吊男》。
當然,僅有豐富的兒童素材還是不夠的,關鍵是手裏要有打開兒童心靈的鑰匙,腦中要存著解讀兒童心理的密碼。這一點,劉瑛做到了。她當過中學生的校外輔導老師、主持過電台的青少年心理谘詢節目,還自學成才地拿過心理谘詢師資格證。所以,她寫起兒童題材的作品來顯得得心應手,能夠從孩子的眼光和思維方式進行表達。譬如,曾獲中國戲劇文學獎的音樂劇《在花季,我們飛翔》,生動地展現了一群來自不同的家庭、性格各異的初三學生。他們原本應該生活得更加輕鬆、自由和快樂,可是激烈殘酷的生存競爭過早地向他們壓來,升學成了人生唯一的目標。劇中,當“好學生”、班長嚴佼佼看到“搗蛋鬼”鄧剛領著同學們到操場上去玩時,她一邊嗬斥他們“浪費時間”,一邊思忖:“看小燕子在天上歌唱,我的心也會跟著她飛翔,看同學們整天嘻嘻哈哈,我真想跟他們鬧作一團”,但是轉念一想,真去了會被鄧剛他們笑話她平時的熱愛學習是“裝”出來的,隻得“沉重地捧著書本”退下。可是嚴佼佼沒弄明白,這時候的用功才真是“裝”呢!過去有個詞“問題少年”,現在不大用了,其實,如今的問題少年更多——不是品德有劣跡,而是心理上的不健康。作者曾在小說《倒吊男》裏,讓處在青春期的主人公男孩常常打著倒立看世界,因為現實生活中的壓力與困惑太大了:學業、家庭、朦朧的戀情……,隻有倒立的時候,他的心靈才得到撫慰,心情才恢複平靜。不得不佩服,劉瑛對青少年心理的把握到了穩、準、狠的地步!
問題出在孩子們身上,板子卻要打在社會和家庭中一切應當負起教育責任的大人們心裏。應試教育像一個巨大的磨盤,有多少孩子、教師和家長疲憊地圍著它運轉。許多人累得倒下,卻有更多人前赴後繼地推著它繼續轉。中國的教育到底怎麼啦?劉瑛想提出這個嚴峻的社會話題,用的不是論文、報告,而是活生生的藝術形象。當我們看到劇中的家長們,有的用物質滿足來誘使孩子就範,有的動輒拳腳相加,有的完全按自己的意誌讓下一代走他們並不喜歡的路,真的有點不寒而栗。在當今一切都物化的社會裏,我們的孩子也被嚴重地物化了。許多人把孩子當作私有財產,根本沒有想到他們也是人,需要人格的尊嚴、感情的溫暖,需要自由的夢想、快樂的成長!我想,這就是劉瑛兒童題材創作的人文價值。她對青少年這一社會的弱勢群體——當然,還有老年人群體——給予了特殊的關愛。有意味的是,在《樓上的彩虹》中,作者把這兩個群體放到了一起來寫。劇中那位因子女都出國而倍感孤寂的空巢老人,與一個父母忙於在外國賺錢而獨留家中的小男孩,老少同樂做遊戲,互相溫暖著對方,但最應該給他們以溫暖與關愛的人,卻全體“缺席”!喜劇性場麵中透露出的諷刺令人心酸,催人深思。
話劇小品也是劉瑛創作中的一個亮點。可能是作者身處群眾文化工作前沿的緣故,這些年來不斷有優秀的小品成果問世。收進本書的3個小品都是得過各種獎的,其共同的特點就是構思精妙、人物和語言生動有趣,可看性強。這或許得益於她在上海戲劇學院幾年的專業學習。譬如《小偷與讚美詩》,寫一個不知民警父親已經犧牲的孩子,錯把一個冒充警察偷自行車的小偷當成了父親,側麵頌揚了人民警察的高尚品德。該劇的成功在於,當小男孩認定小偷是“爸爸”時,作者層次分明地描寫了小偷從震動、感動,到決定自首的心理過程,先有他被迫初犯的鋪墊,中間是將錯就錯的尷尬和羞愧,最後是小孩念誦寫給父親那首天真幼稚而又充滿赤誠愛心的詩,終於促使小偷未泯的良心戰勝了邪念,所以他的轉變還是可信的。《婚紗》是一出生活氣息很濃的喜劇小品。一戶普通人家,一個即將出嫁的女兒串通了父親,“騙”上了年紀的母親穿上婚紗拍了結婚紀念照。作品從一個小場景反映了時代的變遷與人的觀念更新。在不長的篇幅裏顯示了作者駕馭人物心理的能力。那位母親在老伴的挑、激、勸之下,從對婚紗的羨慕、擺弄到終於試穿的過程,也表現得真實細膩、情趣盎然。小品具有以小見大的特點,真正好的小品創作也是不容易的,劉瑛經過多年的實踐摸索,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所以我們期待著她推出更多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