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許玉蓮老師這些年來寫了很多泡茶、喝茶的文章,她寫得生動活潑,有滋有味,不像我的似如嚼蠟。許玉蓮老師是茶人也是作家,而且在茶企業工作二十一年,不斷從事茶學教育工作,她寫出來的泡茶、喝茶文章,除了銳利的點評外,還具備了正確性與專業性。
她應北京中華書局之邀,整理了這些泡茶、喝茶的文章,成就了這本《我就要讓這世界香——我的品茗記錄》,誠如她在書名上所說的:品茗記錄,都是她親身體驗。由於內容的生活化,任何一位想喝茶、想了解茶文化的人都可以把它當作入門書,中、高級院校茶文化相關專業的學生在教材之外,可以把它作為補充性的參考書。
許玉蓮老師因為地緣關係,對普洱、六堡、熟火烏龍頗為熟悉,尤其是老茶部分,接觸之多、衝泡之多、飲用之多可謂經驗豐富,又因其所說的正確性與專業性,少掉了江湖氣、賣場氣,是可以藉書親近的茶人。
漳州科技學院茶文化研究中心
自序
本書編成五個篇目:一、讓普洱茶老,二、六堡就是老的好,三、熱愛熟火烏龍,四、一茶一世界,五、離散茶相。前三篇一目了然,不贅言;篇四一茶一世界,是隨時隨地遇茶則品的境地;篇五離散茶相,是茶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品茗法,茶在這麼多年來一直不曾間斷過遷移、離散,因而形成了許多不同的茶文化精神,此為記。
品茗為何要做記錄,因為我們不想含糊地泡含糊地喝,我們希望能把茶愛得清清楚楚,品得明明白白。書中亦收集了我與老師及學生們在品茗時做的記錄,即篇一的“普洱品茗記錄”,黃碧雯記;篇二的“六堡一壺二杯泡法”,蔡榮章老師記;篇三的“鐵羅漢品茗記錄”,黃淑儀記;篇四的“龍井品茗記錄”,林彥杉記;篇五的“白毫烏龍品茗記錄”,呂慧君記;以及篇二之篇末,我在家裏品六堡茶的品茗記錄。我們長期隨手做這樣的記錄,時間久了累積一定經驗後開始發覺泡茶、品茶時比較實在與篤定。我們的記錄,也包括拍照,書中共有照片一百二十六張,除注明的攝影師Miss Lee Seesy提供十九張,其餘皆屬於我在工作時自拍的工作照。
本書主軸是品茗,環繞著主軸的是各類茶葉,書中記錄的茶幾乎都是經過時間珍藏的舊茶:普洱、六堡與熟火烏龍,次之是紅茶,再次之就是綠茶、白茶、白毫烏龍及一些無茶名的茶,與之鏈接的每一個點是在泡茶、享用茶的過程中所接觸到的茶性、茶法、茶人、茶境,以及戀茶、製茶、煉茶、收茶等滋味,這滋味潛伏舌尖,亦深埋心頭。可以說,本書是一位茶道老師有關泡飲的工作記錄。
於紫藤茶藝學習中心
201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