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到了八十年代,“文人”圈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由於在經濟改革的第一陣浪潮中,社會分配方式出現了重新排序的現象,其中人們最關注的一種現象就是所謂的“腦體倒掛”現象,即從事教育、科研等方麵工作的知識分子階層收入增長明顯滯後的現象。時諺所謂“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即指這類現象而言。

“腦體倒掛”的問題如果作為一個單純的收入分配問題來看,意義就很有限了。即使當真存在分配不公的問題,也隻是個重新調整分配機製的問題。但從文化角度來看問題決不那麼簡單。“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這句諺語的意義並不是指出了一個偶然的事實,而是表現了一種態度,一種對“搞導彈的”知識分子既同情、又帶幾分輕蔑的態度。這是隨著知識分子收入增長的滯後而造成的社會地位低落的反映。從這時起,“文人圈”作為一個社會文化圈在社會結構中的位置便起了變化,他們不再被當作社會結構的上層、當作引導普通人的精英階層,而被看成是一個多多少少有些背時的文化圈,如果說不是比別的文化圈地位更低,至少不會更高。平民們開始帶著幾分揶揄的神情以旁觀者的身份看這些曾經是代表著社會文化價值標準的知識分子們。

社會結構變化的結果影響於娛樂文化,就是使得傳統的雅俗等級關係發生了淆亂。一般人不再認為喜歡流行音樂是一件應當感到“不好意思”的事,恰恰相反,他們會覺得喜歡古典音樂可能是一件古板乏味的事。結構層次消失了,不同的文化圈開始形成各自不同的趣味傾向,而不必向某一個更高的文化圈靠攏。從這時起,“雅”不再意味著高尚,而可能意味著迂腐;“俗”也不再意味著卑下,而可能意味著時髦。當雅俗之別沒有了高下之分的時候,娛樂文化也就沒有了結構性的統一,而成為平行地、平麵地展開排列的娛樂文化圈。在這樣的娛樂文化環境中,由於沒有了供人們服從的層次性標準,人們不得不自由地選擇自己的娛樂方式,實際上也就是意味著不得不自由地或自主地生活。這種娛樂文化環境看起來是滿足了人們從精英的趣味專製下解放出來的要求,但同時卻造成了人們對娛樂活動與自己的需要之間關係的誤解,似乎娛樂活動隻是對自己本能的服從和放縱,而不是一種引導自己的性格與精神境界的方式。有些流行音樂的愛好者和音響器材的“發燒友”在聽膩了同一層次的音樂之後,終於覺得可以通過欣賞“高雅音樂”來提高自己的身份和品位,於是“雅”娛樂又時興了起來。但這種時興並沒有改變雅俗等級已消失的狀況,所以這種“雅”便成為“俗”的一種調劑方式而不是另一個層次。文人圈隻能按照時尚的變化而沉浮,卻不可能決定這種時尚的變化。

在這種文化環境中,不同文化圈之間的關係不是引導與被引導的結構性關係,而是相互影響的平行關係。這一點對於我們理解當代城市社會中娛樂活動的性質有重要意義。在傳統的社區文化分割下,娛樂活動的差異可以被看成是民俗的差異;而在後來的都市文化圈結構中,我們可以從不同層次的娛樂方式上看出一個都市文化發展的趨向。但在今天這種平行劃分的文化圈差異中,對娛樂文化的認識很容易走向偏頗。比如把一時風行的時尚當成未來的發展趨勢,把某一個文化圈的趣味當作整個都市文化的總體特征等等。

§§第十章 困難的對話——娛樂與話語交流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