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5章 溥儀(2 / 2)

劉鳳池後來因為招搖撞騙,被人抓住後槍斃了。

絕命酒

溥儀在蘇聯給關押後回國,在火車上因為感覺自己的末日即將到來,忽然神經不正常了。先是聲言要和談論民主的侄子“決鬥”;後來又向押送人員檢舉揭發;再後忽然跪地求饒。

到了沈陽,溥儀等幾人被安排去休息,到了東北公安部,見桌上有招待他們的水果、香煙,就以為這是給死刑犯人吃的最後的“絕命酒”,抓起一隻蘋果就吃。有公安部領導講話,溥儀一邊咬著蘋果一邊喊:不用再說了,趕快走吧!

逗的那公安部的領導直笑。

改造在哈爾濱關押期間,溥儀總想著給政府些好印象,苦思苦想之後,決定獻寶。他想好了,要獻一個三件套的乾隆皇帝的田黃石印章。決定之後又考慮,要獻就獻給大一點的官,監獄裏的官員似乎小了點,於是溥儀就等著。某天終於有大官模樣的人來監獄視察參觀了,溥儀抓住機會,向那“大官”提出獻寶要求。不料那人比較冷淡,說你可以向所方提出要求。

結果溥儀隻好把乾隆田黃石印獻給了監所,固然是收下了,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嘉獎。

記錄

溥儀在關押期間,除了要學習、勞動之外,還要參加學習檢討會,內容就是犯人們之間互相揭發、批評,還都做記錄。有些對溥儀揭發批判的記錄,現在看來非常有趣:——自來水龍頭向來開了不關……向來隻開門不關門……開門不願意碰門把手……用報紙墊著去抓門環……——打蒼蠅的時候不真打……蒼蠅拍打下去的時候總是有距離蒼蠅一巴掌遠……這是破壞衛生運動……——今天拔完草洗手,為什麼不和別人在一個臉盆裏洗手……洗澡的時候搶先下去……不是唯我獨尊的思想是什麼?——別人吃六個包子就夠了,可溥儀非要吃八、九個包子……太自私太貪婪……

資料來源:《澄齋日記》、《死虎餘腥錄》、《故宮五年記》、《我的前半生》溥儀(1906-1967),清朝末代皇帝,偽滿洲國皇帝,姓愛新覺羅,字浩然。滿族,醇親王載灃之子。1908年11月14日,被立為嗣皇帝,授載灃為攝政王,年號宣統。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登基不滿3年的溥儀由隆裕太後於2月12日代行頒布《退位詔書》。根據清室退位優待條件規定,不廢帝號,仍居宮禁。1924年馮玉祥等發動北京政變後,攝政內閣決定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廢除皇帝稱號並將其驅逐出宮。溥儀先搬進原醇王府,不久逃入日本公使館。1925年2月由日本便衣警察護送到天津日租界,繼續進行複辟活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侵華日軍的策劃下潛往東北。次年3月,當上偽滿洲國執政。1934年3月又改稱偽滿洲帝國皇帝,改元康德。溥儀於1935年4月和1940年6月,以偽滿洲國皇帝的身分,先後兩次訪問日本。1945年8月14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溥儀於8月17日逃往日本途中被蘇軍俘獲,押到西伯利亞,在集中營裏關押5年。1950年8月溥儀與其他偽滿洲國戰犯一起被蘇聯政府移交給中國政府,先後在哈爾濱和撫順兩個戰犯管理所關押10年,1959年12月4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根據特赦令予以釋放。後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1964年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67年10月17日卒於北京。著有《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