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國內外對社會分工問題的研究取得了一係列重大的成就,為我們研究社會分工這一重大理論問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提供了眾多的啟示。

首先,分工確實與人的需要、利益、秉性以及理性有關,但若把這些加以誇大,忽視生產勞動的決定作用,就必然會從抽象的“人性”出發,用觀念、道德和功利原則來解釋和評價分工,看不到分工所包含的真實意義。脫離生產勞動來研究社會分工就會造成兩個方麵的後果:一方麵,無法從社會曆史出發揭示社會分工在曆史發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麵,無法通過對分工的研究來揭示生產活動的秘密,從中尋找社會曆史發展的奧秘。

其次,社會分工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是多方麵的。社會分工在社會結構中處於異常重要的地位,它廣泛地作用於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我們不去進一步論證,分工除了擴展到經濟領域以外,又怎樣擴展到社會的其他一切領域,怎樣到處為專業化、專門化的發展、為人的細分奠定基礎。”社會分工在人類曆史上作用的性質又是雙重的:社會分工既是生產力發展的杠杆,又是人的片麵、畸形發展的根源。由於分工不是一個基於人類本性的抽象範疇,而是一個在生產活動中產生和發展著的具體曆史範疇,所以,對分工性質的界定必須與一定曆史階段的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社會關係的性質相聯係。這是理解馬克思“消滅分工”問題和消除人們在“舊式分工”本質問題上認識分歧的關鍵所在。

三、本書研究思路

本書擬以前人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在堅持邏輯與曆史相一致、從抽象到具體等方法論原則的基礎上,借鑒現代西方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的某些理論與方法,對社會分工的起源、本質、作用、性質和發展趨勢等問題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反思。在前人未涉足或涉足不深的問題上對社會分工問題繼續深入地分析,將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與全球化時代發展的現實相聯係,用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來分析人們普遍遭遇到的全球化的事實,對全球化提出的新問題作出馬克思主義的回答。同時,將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與我國當前的現代化建設相聯係,以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為指導,分析現階段中國社會分工發展的現狀,為我國社會發展戰略的選擇提供理論依據。以期將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的研究現實化、具體化。

本書旨在立足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分析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形成的過程及其在社會分工思想史上實現的偉大變革,闡明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的基本內容及其特點,考察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在唯物史觀形成中的地位及與其他原理之間的關係。本書還將考察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的當代意義: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對當代經濟學和社會學發展的影響及其在當代經濟學和社會學中的發展;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對當代全球化發展的指導意義;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對中國現代化的指導意義。第一章是對社會分工理論的曆史回顧。第二章是對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梳理。第三章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分工理論基本內容的論述。第四章是對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的特點與地位的分析,這是本書的重點部分。第五章是對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的當代意義的論述,這是本書的難點部分:首先,本章第一節是分析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在當代經濟學和社會學中的發展。其次,本章第二節是分析馬克思的社會分工理論與當代全球化的關係,具體將分析社會分工的發展與全球化之間的關係、全球化時代社會分工的發展現狀,以及全球化對社會分工與人的發展的雙重影響。從科學技術和普遍交往發展的角度分析全球化為社會分工與人的發展提供的機遇,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人的發展存在的問題。最後,本章第三節是分析馬克思社會分工理論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意義。本書立足當前的中國社會所處的社會分工的曆史階段,以人的發展為價值取向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理論上的規範與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