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一年一度的“揚帆起航”杯教學展示活動,為我們提供了跨年段、跨學科看課和上課的舞台。我十分珍惜每一次聽課的機會,一有空,我就主動去看其他教師上課;而每一次親身參與的同課異構,都能讓我在教研組評課時捕捉到思維碰撞的智慧火花。每學期至少看課20多節,執教公開課3節以上,通過細致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我將看課評課中學到的經驗轉化成為自己的方法,融入到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去,提高課堂質量。平日裏,我也將掌握的現代化教學技術及一些教學的新想法、新思路與同組的教師交流,真正達到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
此外,校際聯誼活動也為我們青年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平台,近三年來,我一共參加校際聯誼活動5次,其中4次都作為執教者參與其中,來自兄弟學校的教育教學經驗和理念,思維碰撞,也大大豐富了我們的教學事業,提升了我們的教學水平。
2010學年,我先後參加了區裏和市裏的教壇新秀比賽。這場比賽曆時近一年,經曆筆試、上課等多個環節,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就像毛毛蟲化蛹成蝶的過程必須經曆陣痛一樣,磨課過程中所經曆的一切苦悶、彷徨在茅塞頓開的那一刻統統轉化為專業成長的催化劑。其間,教研組內老師犧牲大量時間,一次次為我聽課評課;師父手把手地教我教學設計、課堂調控;學校更是不遺餘力,請來薑茗芳、滕春友等名師親臨課堂,專家會診;市教壇新秀評比期間,學校還請來了教研員蔡老師親自指導……集體是力量的源泉,眾人是智慧的搖籃,在東海這個優秀的集體裏,在教研組這個強大的團隊的幫助下,我采擷到了成長之路上最大最美的幸福之花——北侖區教壇新秀,寧波市教壇新秀。
三、總結反思,促進提升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說,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是膚淺的知識。因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反思就是教師在上過課之後總結學習及實踐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現的問題,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實踐方式,以獲得持續的終身發展,達到成長的質的飛躍。實踐是中心,反思是關鍵。一個不懂得反思自己成敗的教師,是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的,反思與成長是相輔相成的,反思越多成長越快。我不僅每一次看課和執教公開課後,深入思考,不斷進行教學環節的優化再設計,而且在日常教學中也堅持每課一反思,以求今後更大的進步。“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隻要長期堅持,從細微入手,日積月累,終究會有驚人的質的飛躍!所以,每天我問自己的第二個問題是:今天,你思考了嗎?
另外,我還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有思考沒行動等於零。所以我每天問自己的第三個問題是:今天,你寫教育筆記了嗎?借助教育筆記將這些教育教學過程中點點滴滴的思考記錄下來,借以總結、提升自己。截至目前,我已有多篇教學論文案例在市、區級獲獎。
這些榮譽的獲得,隻是成長路上的一個小小的裏程碑,更何況還有一句話這樣說:任何一塊裏程碑上都刻著兩個字——“起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隻要堅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態對待教學過程中的困難和挫折,不斷求知,善於實踐,積極反思,就一定會成為一名符合現代教育需要的“新”而“成熟”的教師。隻要充滿激情地奮鬥、開拓、進取,再苦、再累、再遠的道路,我也會一路放歌而行!
最後,我代表年輕教師,感謝學校對我們的培養,感謝教研組這個強大有力的後盾,感謝其他老師對我們無私的幫助,我們將會用每一分、每一秒的行動和努力,在東海這個和諧大家庭中,共同奮鬥,共同成長!展開翅膀,放飛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