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
本段是在解釋下麵兩首詞的含義。
原文:
度張珍奴二詞:
悶損我 望師不至
張珍奴(贈呂洞賓)
逢師許多時,不說些兒個。
安得仍前相對坐?
懊惱韶光空自過。
直到如今,悶損我!思量我 吳興妓館答張珍奴韻
呂洞賓(贈答張珍奴)
道無巧妙,與你方兒一個。
子後午前定息坐,
夾脊雙關昆侖過。
這時得氣力,思量我!”
步蟾宮 再過珍奴, 館唱此度之。
坎離震兌分子午,須認取自家宗祖。
地雷震動山頭雨,待洗濯黃芽出土。
捉得金精牢閉固,煉甲庚要生龍虎。
待他問汝甚人傳?但說道先生娃呂。
原文:
昔夫子與顏子登泰山頂,望吳門白馬。顏子見為匹練。太用眼力,神光走落,故致早死。回光,可不勉哉!
回光在純心行去,隻將真息凝照於中宮,久之自能通靈達變也。總是心靜氣定為基,心忘氣凝為效,氣息心空為丹成,心氣渾一為溫養,明心見性為了道。
子輩各宜勉力行去。錯過光陰,可惜也!七子勉之:一日不行,一日即鬼也;一息行此,一息真仙也。參讚化育,其基於此。七子勉之!
注譯:
從前孔子和顏回一同登上泰山的頂峰,望見山下東吳地界有一匹白馬。顏回專注著那匹奔跑的白馬,導致他太耗損眼力了,走落了神光,結果他過早地夭折了。這可是回光不努力造成的呀!
回光,全在於專心致誌地去練習,隻要將真息凝照在中宮,久而久之,自然會通靈達變。總之,要以心靜氣定為基礎,以心忘氣凝為效驗,氣靜心空為丹成,心氣合一為溫養,明心見性為了道。
各位最好分頭去認真修煉。錯過了光陰,那就太可惜了!一天不回光,一天即是鬼;一息能回光,一息是真仙。悟道參禪,脫胎換骨,就要從這裏開始。各位要勉力啊!
疏解:
生命是走向死亡的過程,回光是嗬護生命的方法。一天不回光,一天即是鬼;一息能回光,一息是真仙。還猶豫什麼呢?
本章要點
一首勸世歌,表達了祖師的度世之願、慈悲之心。
兩首答妓詞,表達了祖師的胸襟之大、誠摯之真。
幾句衷腸語,表達了祖師的關愛之情、殷切之望。
綜觀《太乙金華宗旨》全書,無論從有為、無為、無不為三個層次分析,或者從修煉、悟道兩個方麵闡述,或者用佛家、道家理論論述,其要義隻有兩個詞“回光”、“天心”。“回光”是方法和過程,“天心”是目標和證驗。如果加上“回光”的對象和“天心”的基礎——不同層次的“元炁”,就構成了係統的丹道。從內容和結構分析《太乙金華宗旨》,也能夠認識到其內在的邏輯關係:以“逍遙訣”和“勸世歌”指出,修煉丹道由有為進入無為、無不為境界的本質是“天心”,“天心”是通過“回光”(回光守中、回光調息、回光差謬、回光證驗、回光活法、百日立基),由“元神識神”到“性光識光”逐步得以顯現,由“坎離交媾”到“周天”逐級造化丹體,並在“金華”中得以還虛“太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