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新秀才院中舞棒 老狀元告老還鄉(1 / 2)

公元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惡疾天花籠罩紫禁城,一時間皇城內外人心惶恐。順治帝與愛妃董鄂氏皆染天花,不久不幸歸天。年僅八歲的皇三子玄燁,卻幸運的在這場災難下存活。並在其祖母昭聖皇太後(後來的孝莊文皇後)的扶持下登上皇位,改年號康熙。

康熙元年四月,康熙帝師武英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傅以漸,以年邁多病上疏乞歸。康熙帝體其辛勞準其解任回原籍。並賞賜白銀千兩,良田百畝以安天年。

山東聊城東昌府區,一座府邸古樸莊肅,兩扇塗漆大門繪有凶神惡煞的門神,一對石獅端坐在大門兩旁,雕刻的栩栩如生。最有趣的是此宅院與彼鄰的宅院之間竟然隔有一條六尺寬的小道。如果有位山東人士在此一定會認出來,這條小道就是流傳後世的仁義胡同。

大門的上方是一塊匾額,匾額上書寫傅府。兩字蒼勁有力猶若虎踞龍盤,一看便知是出自名家之手。大門兩旁還有一副對聯,上聯寫道“積累溯前徽,博學能文,早樹蘭台品望。”,下聯寫道“繩承期後裔,敦詩說禮,無慚玉尺風流。”。光看這幅楹聯就知道是書香門第。

此時宅院內柳樹旁,一個年約十二三的少年,正在舞弄棍棒。少年眉清目秀,皮膚白嫩麵若傅粉,身形略顯消瘦。然而舞起棍棒卻氣勢如虹虎虎生威,一雙秀目寒光閃爍。與之白嫩的皮膚和弱小的身影不相匹配,卻另有一番威嚴。

少年原名李輝,本是二十一世紀某軍區的一名軍長家長子。因癌症晚期英年早逝,卻不想生命並未因此而終結。莫名其妙的回到大清順治年間,更不可思議的是自己還帶有前世的所有的記憶。李輝想不明白,若是真有轉世之說自己也應該轉世到自己之後的時代啊,怎麼會莫名的回到前朝大清,而且還是清代初年。

自己也算走過鬼門關,闖過閻羅殿的人了。難道自己沒有喝孟婆湯?可又為何自己唯獨不記得在陰間轉世之事。想不明白李輝也不去想,他本就是瀟灑之人,上天既然給自己重新生活一次的機會,自己何必要自尋煩惱。

開始的時候李輝還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在這個封建製度的社會,仕途之路是所有人發達的最好出路。特別是像他這種書香門第的公子,從出生就注定了未來的方向。封建社會的官員並是那麼好當的,不是靠清廉就可以做好的。

特別是康熙初年,權臣當道藩王自恃,朝野內外官員結黨營私,一時間多少忠將良臣含冤而亡。直到康熙親自執政這種現象才有所好轉,而結黨營私是整個康熙年代普遍現象,先是臣子結黨,之後又是皇子黨爭。

李輝知道,自己雖然出生在順治年間,但順治帝隻當了十八當年皇帝,康熙才是自己這世的主宰者。按時間算自己應該比康熙大四歲,康熙卒年是69歲。估計自己在這樣的年代也很難活到70歲,就是有幸活到雍正年間也是風燭殘年了。

也算不幸中的萬幸,自己雖然回到了封建社會,卻遇到一個封建王朝崛起的盛世年代。康熙也是自己最欽佩的古代皇帝之一,而對孝莊的敬意更是無人可以比擬的。在李輝眼裏孝莊是勝過漢代呂雉唐代武則天的偉大女子。有著遠勝慈禧的政治能力卻沒有貪權的野心。

為了能見到傳說中的偶像,李輝從小就很刻苦,五歲就可背誦《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六歲就可熟讀《論語》《四書五經》等經學,七歲便可吟詩作畫。在整個聊城都知道傅家有個直追其祖父的神童。其實這些李輝在前世的時候就學過,隻是沒有嚴格的背過。所以學起來要容易的很多。

這還要歸咎於李輝不想太過張揚,故意放緩了自己的學習進度。最讓李輝滿意的還是自己的武學,前世的格鬥技巧不但沒有忘,練起來也沒有受現在身體的限製,隻是力量要小很多,隨著身體的增長,已經勝過前世的自己了,怎麼說自己也算練得童子功了。

而自己的祖父竟然是傅以漸,剛開始知道的時候他還真大吃一驚。傅以漸可是滿清第一位狀元,還有一個讓李輝沒有想到的身份,傅以漸還是康熙的帝師。李輝早就知道前世看的電視劇《康熙王朝》裏的康熙的老師魏承謨是個虛構的人物,卻不知康熙真正的老師是自己今世的祖父。

自從得知這一點之後,李輝的學習就更加刻苦了,自己若是考個功名,靠著祖父的人脈關係,自己的仕途飛黃騰達並不是難事。除了康熙和孝莊,李輝最想見的還有滿清第一才子納蘭性德,李輝可是對其崇拜已久了。那句人生若隻如初見,在後世可是每個熱戀女子的座右銘。

“少爺,老夫人讓你到他那去一趟。”老夫人身邊的丫鬟走到李輝的身邊道。

“哦,知道了,你回去告訴祖母,我一會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