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一個危險的信號(3 / 3)

在這一片喧鬧聲中,唯獨有一個人保持了清醒。

這個人就是一直意氣難平的張昭!

張昭本是東吳第一重臣,但自赤壁之戰後,他的地位一落千丈,先後被周瑜、魯肅、呂蒙超越。而夷陵之戰後,陸遜再一次異軍突起,成為了孫權最為倚重的人,被擢升為輔國將軍兼荊州牧,並被封為江陵縣侯。而張昭在孫權準備重用陸遜之際,曾經大力阻止。陸遜的這一得誌,讓張昭深感顏麵無存。所以,在這一場歡宴中,心氣鬱結的張昭根本體會不到半點快樂之情。

孫權越喝越高興,下令說:“今日酣飲,不喝到醉得掉下台去,就不罷休!”張昭聽了,越想越生氣,站起身來,氣衝衝地就往外走。孫權見狀,急忙派人將張昭請了回來。

孫權說:“子布,大家歡飲共樂,您為何要生氣呢?”

張昭氣呼呼地說:“紂王修築糟丘酒池,徹夜長飲,當時也認為不過是作樂而已,不是作惡!”

張昭這句話份量很重。為什麼張昭敢於這樣直指孫權之非呢?

麵對孫權,張昭一直擁有心理優勢。這源自張昭的特殊地位以及孫權剛剛繼位時的稚嫩和不自信。後來,孫權的不待見讓張昭越來越心理失衡,而他越是心理失衡,就越是想通過倚老賣老來挽回顏麵。

聽了張昭如此嚴重的指責,孫權的興致一下子就煙消雲散了。為了避免負麵影響,孫權強壓下心頭的不快,下令罷酒。

後來,孫權故態複萌,又一次舉行酒宴,讓群臣盡情暢飲。這一次孫權甚至親自勸酒。騎都尉虞翻不願多飲,假裝醉倒在地而躲過了孫權的勸酒。孫權跳過虞翻,給下一個人敬酒,忽然餘光看見虞翻從地上坐了起來。孫權大怒,立即拔出劍來,要殺了故意欺誑自己的虞翻。虞翻這個人性情耿直,經常對孫權直言勸諫,惹孫權不高興。孫權這一次發怒,頗有借題發揮的成分。

一旁的大司農劉基眼疾手快,急忙從身後抱住孫權,為虞翻求情。劉基說:“即便虞翻有欺上之罪,大王酒後殺人,天下的人又怎麼會知道呢?況且,大王一向包容,吸引天下賢士來投,如果現在因為這麼一點小事就殺人,豈不是令聲譽大損?”

孫權醉酒後,自控力大大下降,咬牙切齒地回應道:“曹操都能殺了四海聞名的孔融,我殺個虞翻,又算得了什麼?”

劉基急忙道:“曹操殘殺孔融,天下非議洶洶,難道大王要效仿曹操的殘暴嗎?”

這時,其他群臣也反應過來,紛紛上前勸解。孫權終於冷靜了下來,放過了虞翻。

事後,孫權對自己的縱酒狂歡有所反省,為了避免自己再犯類似的錯誤,下令說:“今後凡是我酒後下令要殺人,都不算數!”

孫權下這一命令,是為了避免自己酒後亂性,做出荒唐之舉。但他始終沒有讓自己節製飲酒。這其實如微波輕瀾,釋放出了一個危險的信號。當生存的壓力日漸減輕後,當形勢的發展大順人心時,孫權人性中的陰暗那一麵也即將顯山露水了。

孫權的未來之路,將會走向何方呢?

……

心理感悟:誘惑是一麵足以照出原形的鏡子。

登門檻策略當終極目標樹大招風,不可能一蹴而就時,將大目標細分成逐級而上的多個小目標,以緩解內外部壓力或資源匱乏,從而登堂入室,拾級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