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想起了玉女心經(2 / 2)

戰略方向已定,但要采用什麼樣的戰術策略呢?

這是一個必須慎重考慮的問題。

關羽雖然舉兵北向,圍攻樊城,但他依然在南郡的江陵、公安等地留下了足夠的防守力量。而且,關羽沿途早就安排了烽火台,一旦孫權出兵抄後路,關羽很快就會聞訊趕回。要是關羽不再將曹操作為主攻方向,轉而攻擊孫權,那麼,東吳就會先於曹操遭殃。

孫權憂心忡忡,苦思冥想。突然,他想到了一個人,頓時就像一道閃電掠過暮色濃重的夜空,照亮了在黑夜中踽踽獨行者的前行的路。

已經整整十年過去了!孫權幾乎已經忘記了這個默默無聞的人了!但是,這個人在命運遽然變色之際的絕世壯舉卻早已深深地刻入了孫權的潛意識。當孫權再一次陷入了人生的困境,他的潛意識終於調出了他最需要的智慧指引!

這個人就是孫權的弟媳婦徐氏!

徐氏當年麵對媯覽、戴員二凶,其力量對比之懸殊,猶勝於今日孫權之於關羽。但徐氏竟能不露聲色,妙手除凶,為夫報仇。徐氏致勝的“玉女心經”無非就是“卑辭求歡,虛與委蛇,靜候時機,反戈一擊”這十六個字。

早在十年前,孫權就看懂了徐氏的致勝策略。但是,知易行難。內外部的種種限製導致了孫權很難奉行這一套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玉女心經”。

首先,徐氏之所以“卑辭求歡,虛與委蛇”,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在那個時間點,她手上毫無資源。而孫權身為江東之主,資源豐沛,絕不是手無寸鐵的徐氏可比擬的。但資源反過來也是一種限製。穿鞋的人,自然很難援用光腳的策略。

其次,當時的孫權,正處於一片質疑聲中,他必須證明自己是孫策的合格繼承者。哪怕他心裏怕得要死,他也隻能沿襲孫策硬橋硬馬的威猛作派。這直接導致了他的逆恐反應。三討黃祖就是最好的例證。

第三,當時的孫權非常自卑。越是自卑的人,越是擔心別人覺察自己的自卑。所以,凡是可能引發外界自卑懷疑的言行,一律自我禁忌,絕不奉行。

第四,徐氏是一個女子,而孫權是一個男人。在社會規範中,女子示弱是天經地義的,而男人則是“頭可斷,血可流”,決不能卑躬屈膝。麵對外部的強大壓力,“士可殺而決不可辱”。這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因素。即便後來孫權變得自信與成熟,足以排除其他限製因素,也很難擺脫這一強大社會規範的約束。

正因難能,所以可貴。在整個中國曆史上,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鳳毛麟角,屈指可數。春期末期的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九年,開創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奇跡。勾踐也因此被視為“忍辱負重”的典範人物。(詳見“心理吳越三部曲”之《辱越》、《吞吳》)

如今,身處吳越故地的孫權,在極特殊的情勢中,在強大的自信和巨大的恐懼的混合作用下,克服了所有的限製,終於要將這“玉女心經”付諸實施了。

孫權咬著牙,親筆寫了一封服軟認慫的謝罪信給關羽。他惡狠狠地想,今日的“卑辭求歡,虛與委蛇”,必將化作來日的“反戈一擊”、一擊致命!

孫權立即召見了呂蒙。呂蒙是東吳最堅定的“反劉派”。早在魯肅擔任都督時,他就已經為魯肅獻上了如何對付關羽的五條策略。

君臣兩人一番密謀,一拍即合,迅速擬定了“示弱以勝強”的策略。

關羽這個驕縱成狂的猛將,依然沉浸在自己戰無不勝的神話中,絲毫沒有覺察到致命的危險已經向自己迫近。而最可怕的是,關羽突如其來的神奇大捷,不但打亂了曹操孫權的陣腳,也攪亂了劉備的手腳。

當初諸葛亮在“隆中對”時對劉備說:“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如今天下已變,最好的戰略機會出現了,關羽已經“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但劉備卻根本沒做好“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的準備……

心理感悟:唯有真正自“信”的人,才能做到真正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