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熱愛何嚐不是傷害(2 / 2)

張昭等數十人人一看大事不妙,急忙聯名上書,拜求孫策,放過於神仙。孫策心中驚怒交迸,對張昭等人說:“你們都是讀書人,怎麼不知道道理?當年交州刺史張津,誤信邪教,經常用紅頭巾包頭,說是可助軍威,結果被敵人殺了。這等裝神弄鬼的道道兒,有害無益。你們不要多說了。我要殺於吉,就是想禁了這股歪風邪氣。”

呂範一看苗頭不對,越勸孫策反而越是壞事,急忙說:“這於道人可以祈風禱雨。現在正好遭逢大旱,為什麼不讓他祈雨贖罪呢?”

呂範的真實用意其實不是祈雨贖罪,而是希望通過於神仙施展法術,展示神跡,來贏得孫策的信服,從而不但放過於吉,而且對他禮敬有加。

孫策一直想不通,這個於道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不但自己的母親為他說情,骨幹重臣們集體為他作保,而且,就連獄吏們也敢置自己的命令於不顧,擅自給他除去枷鎖。

孫策有心看看於神仙到底有什麼能耐,於是答應了呂範的請求,將於吉放出,令他沐浴更衣,登壇求雨。孫策同時安排好一堆幹柴,聲明如果到了午時,還沒下雨,就要當場燒死於吉。

百姓聞訊,奔走相告,立時觀者如雲,填街塞巷。

於吉求雨良久,將近午時,狂風驟起,風過之後,陰雲漸合,但卻還是沒有一滴雨落下來。孫策下令,吩咐左右將於吉扛上柴堆,準備點火焚燒。正在此時,忽聽一聲驚雷,頃刻間,大雨如注,街市成河。

旁觀眾官及百姓,搶上前去,將於吉扶下柴堆。數萬軍民,為於吉的神跡所感,竟然不顧大雨瓢潑,自動自發對著於吉下跪磕拜。人人均深感慶幸,大雨一降,於神仙的命就算是保住了!

但就是這一跪,卻把於吉給活活跪死了!

孫策剛一見到大雨滂沱,不由對於吉的神力有所觸動,但隨即看到官民百姓均對於吉頂禮膜拜,頓覺驚懼無比,於是暴怒發作,喝道:“晴雨乃天地之定數,被這妖人正好趕上了。你們怎麼會被他迷惑到這等地步?!”下令速斬於吉。

於吉的成功,就是孫策的失敗。在失敗之後,人們往往以自我保護式的歸因方式來為失敗申辯。所以,孫策會將這一場大雨歸因於天地定數,而不是於吉祈求之功。

眾官大驚,再一次集體勸諫孫策。孫策卻是越勸越怒,拔劍在手,質問道:“你們是不是想跟著於吉一起造反?!”

眾人見孫策麵色鐵青,唯恐多說一句,於神仙還沒死,自己的腦袋就先搬家了,隻好閉口不語。說時遲,那時快,於吉立即被砍了腦袋。孫策還不解恨,下令將他的屍首號令於市,以作警示。但是,當晚於吉的屍身就不見了。顯然,這是他的虔誠信徒所為。

回顧這一事件,我們不得不說,熱愛,何嚐不是一種傷害?或者說,熱愛是這個世界上最愚蠢的一種傷害。

於吉的忠實信徒,不惜一切手段要營救於吉,卻不知好心也是會辦壞事的。正是他們的營救斷絕了於吉的生機。孫策之所以對於吉苦苦相逼,就是擔心他的影響力勝過了自己。威信是孫策賴以維係高自尊的基礎。他絕不能容忍在江東地麵上,還另有一人在威信上超越自己。而可怕的是,於吉的信徒們已經屢屢用實際行動強悍地證明了這一點。

如果於吉的信徒們沒有動用一切力量來幫助他,解救他,孫策也許不一定對他恨之入骨。如果於吉的信徒們沒有不顧一切的表達對他的崇拜,孫策也許不一定將他置於死地。

對孫策造成最沉重打擊的是,他幾乎所有的部屬,竟然都是於吉的忠實信徒。孫策不能不擔心,萬一於吉登高一呼,自己的部下也就立即就會調轉槍頭,對準自己。所以,於吉越是神奇,越是有威望,就越是沒活路。

而且,孫策遇刺後自尊一再受損,也讓他對“於吉現象”變得更為敏感。如果他還是最初那個自信滿滿的少年英才,也許於吉的存在並不會讓他深感威脅。事實上,於吉在江東時日已久,威望早著,此前卻根本沒有引起孫策的關注。孫策的母親吳太夫人,也沒有覺察到孫策內心的自信弱化,在說情時未能將她最為擅長的後果策略用到極致,從而也影響了說服的成效。

孫策殺了於吉,終於放下心來。可是,於吉雖然死了,孫策因為此事一而再,再而三的大動肝火,其實也把箭瘡未愈的他自己推向了危險的深淵……

心理感悟:偶像在被推向了神壇的同時,也被推向了祭壇。

後果策略通過揭示某一行為的不良後果,以達到說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