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不可失,既然又有了可以表態的機會,那還猶豫什麼?索尼對鼇拜一使眼色,兩人筆挺地站著,理直氣壯地將所立的誓言又說了一遍:“我們這些人,吃的是皇帝的飯,穿的是皇帝的衣,皇帝的養育之恩比天大,比海深。如果不立皇帝之子,我們寧可死從先帝於地下!”
“好!兩黃旗之重臣對於太宗皇帝赤膽忠心,是大清國不可多得的人才,本王深表敬佩!肅王,你可有話說?”
“我?”豪格眼珠子一轉,瞪著多爾袞:“兩黃旗重臣的誓言便代表了本王的心聲,還有必要讓本王再重述一遍嗎?”豪格內心狂喜,事已至此,那寶座皇冠和龍袍不都將屬於他皇長子豪格的了嗎?他情不自禁地朝正中大殿之上的禦座看了幾眼,恨不得立馬就坐上去。
“鄭親王、豫親王,你們也都聽明白了吧?”多爾袞微笑著征求濟爾哈朗和多鐸的意見,濟爾哈朗明確地點著頭,而多鐸卻不滿地看著哥哥,嘟噥了一句:“我們又不是聾子!”
“既是這樣,本王以為議立新君之事可以定矣!”多爾袞不慌不忙,雙眼炯炯發亮,緩緩說道:“本王以為兩黃旗重臣的倡言是正確和明智的,新君當立先帝之子!”他故意將“先帝之子”這幾個字加重了語氣,然後看著大家的反應。
“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豫親王多鐸狠狠瞪著哥哥,垂頭喪氣地癱坐在椅子上。
鄭親王濟爾哈朗麵露讚許之色:“這樣最好,我等可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了。”
“多謝睿親王和鄭親王的擁戴!”豪格喜不自勝,眉開眼笑,笑嘻嘻地看著多爾袞。
多爾袞收起了臉上的笑容,單刀直入:“既然大家都無繼承大統之意,皇長子豪格又謙讓退出,為了尊重兩黃旗重臣的意見,也為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本王以為當立先皇的第九子福臨為帝!”
“什麼?”豪格聞聽此言如五雷轟頂,大驚失色:“你,你,你安的是什麼心?”
多爾袞目光一凜,直視著豪格:“你自認為福小德薄,難當大任,我隻好退而求其次了。難道有什麼不妥嗎?諸位王公大臣,”多爾袞轉過身來,麵對眾人不解的神色侃侃而談:“我同意兩黃旗重臣的建議,擁立先皇之子為帝。正如你們所聽到的那樣,皇長子豪格無意承嗣帝統,幸好先皇還有其他眾多的兒子,年幼的就有高塞、常舒、韜塞、博穆博果爾和福臨五個,又選誰為帝呢?”
多爾袞說得合情合理,既然你豪格不願意當皇帝,那隻有從其他諸多的皇子中選了,豪格你又怪得了誰呢?兩黃旗重臣索尼和鼇拜略一思忖,表示同意睿王的說法。睿親王已經明確無誤地說了要擁立皇子為帝,他們自然也就無話可說了。
“我為什麼選福臨呢?諸位心裏都清楚,先皇去世前對福臨非常喜愛,福臨本人又非常健康聰明,他的母親莊妃又是先皇的五官之一,地位尊貴,因此我以為除了皇長子豪格以外,福臨便是最佳的人選。”
多爾袞有意抬出了福臨的生母莊妃,意在貶低其他皇子包括皇長子豪格在內的生母的地位。高塞、常舒的生母均為太宗皇帝的庶妃,韜塞的母親身份不明,博穆博果爾雖是麟趾宮貴妃所生,但貴妃早年侍奉察哈爾林丹汗,已失了名節,如果將為帝母說不定要招天下人的恥笑。至於莊妃,她的賢惠、聰穎是眾貝勒大臣有目共睹的,深為他們所讚賞。對於莊妃,無論是人品、出身,還是才能,人們都無可挑剔。
“可是,九阿哥才六歲,還什麼都不懂呢!”多鐸冒了一句,聽他的口氣已經同意了哥哥的決定。
“這個不足為慮。福臨天姿聰敏,生母又尊貴賢淑,其他皇子自然是望塵莫及,隻是年齡尚幼,就由我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左右輔政,分掌八旗軍兵,到他年長之後,立即歸政!”睿親王多爾袞終於將心中所想之事和盤托出,心裏鬆了一口氣。他這番話說得光明磊落,滴水不漏,口口聲聲是為了撫慰先皇在天之靈,一心一意擁立先皇之子為帝,不僅索尼和鼇拜他們無話可說,就是皇長子豪格也是幹瞪眼。豪格雖然心裏有一百個不願意,但現在被舉為皇帝的並不是多爾袞和別人,而是自己的弟弟福臨。盡管出乎眾大臣的意料之外,但兩黃旗重臣們看來已經默認了,豪格沒有了兩黃旗重臣的支持,也隻有仰天長歎,追悔莫及了!
“這個折中方案實屬上策!”鄭親王濟爾哈朗擊掌叫好。濟爾哈朗捋著頦下焦黃的胡須,臉上露出十分滿意的笑容。而豪格卻兩眼發呆,像一隻泄了氣的皮球癱在椅子上。
接著,多爾袞發誓要效忠皇帝,誓死不變。
永福宮裏,莊妃娘娘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猛然尖叫一聲,身子一軟,癱倒在地上。
有人歡喜有人優。從大殿出來之後,索尼、圖賴、鼇拜等人來到三官廟進行秘密商議,他們擔心的是,以後自己的日子不好過。福臨即位之後,這大清就成了多爾袞的囊中之物,他要呼風喚雨,他要百官朝賀,他要坐鎮龍庭,都是指日可待的事了,而九阿哥福臨隻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了。而事實就是如此。
永福宮門前,內侍大太監海中天揚著嗓子喊道:“今日大清國舉行新王登基大典,八旗王公大臣和外藩蒙古王公已齊集在篤政殿前候駕,恭請幼主出宮!”
真是想不到,未諳世事的六齡童福臨僥幸被推上了皇帝的寶座,他還沒登基,便被這些慣於阿諛諂媚的禦用文人們吹捧成了“至聖至睿”、盡善盡美的小超人了。
篤政殿裏,太子福臨身穿龍袍,高坐在金鑾殿上,南麵為君。此時此刻的他忽閃著烏黑的眸子,饒有興致地看著前來朝賀的文武百官,顯得氣度雍容,毫不膽怯。
攝政兩親王睿親王與鄭親王率領內外諸王貝勒貝子加上文武群臣紛紛而至,烏泱泱地跪了一地,麵對著六齡幼主福臨行三跪九叩首大禮。太監們立下香案,讚禮官手捧誓書大聲誦讀起來:“……我等八旗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奉先帝第九子福臨繼承大位,誓當遵守先帝定製,敬事幼主,精忠報國。嗣後若有藐視皇上、私結黨羽、欺君懷奸、妄自尊大、不從眾議之人,天地譴之,令短折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