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皇太極勞軍務染疾 睿親王遣侄孫驚駕(3 / 3)

“不,不好了,王爺,明軍人馬已經來到了陣前,要向我軍挑戰呢?”

多爾袞這一回是真的清醒了,他眉頭一擰:“來而不往非禮也,各牛錄額真聽令,嚴陣以待,聽本王的調遣!”

多爾袞披上戰袍,跨上寶馬蒼龍驥,帶著豪格等將帥登高遠望,觀敵嘹陣。這一看他心裏猛然一驚:天哪,似乎是一夜之間,明軍的大隊人馬漫山遍野四處都是,更令多爾袞感到觸目驚心的是,那烏壓壓的明軍軍營裏旌旗獵獵,醒目地寫著“洪”!

“洪承疇來了?莫非他是從地底下鑽出來的嗎?”多爾袞的臉色陰沉下來。

洪承疇所統領的軍隊為“洪兵”。

從清崇德元年(1636)以後,皇太極便把進攻的矛頭指向了明朝,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裏,清軍數萬鐵騎五次征明,肆意踐踏著大明千裏平川的華北大地,令明朝上下人人自危。關鍵時刻,明廷於崇禎十二年初,特命洪承疇為薊遼總督,主持對關外的清兵戰事,以拱衛京師。

洪承疇針對皇太極長期圍困錦州的政策,決定以守為戰,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但迫於朝廷速戰速決的壓力,他不得不進行軍事冒險:將兵馬糧草留在寧遠杏山以及錦州七十裏外的海島筆架山上,親率六萬兵馬搶占了鬆山城北乳峰山,七座大營安營紮寨,一夜之間出現在清軍多爾袞大營的陣前。

“主帥,還猶豫什麼?趁明軍連夜奔波馬乏人困之際,我軍應速速出擊殺他個下馬威,讓明軍無喘息之機。”

“豪格,洪承疇用兵如神,決不能等閑視之。阿巴泰,你即刻派幾名旗牌官向盛京求援,敵兵實重,請皇上速派濟爾哈朗前來助戰!”

“豪格,帶領你手下的精兵向乳峰山西側的明軍進行騷擾,注意保存實力,避開明軍的神器紅衣大炮!”

“杜度,率你的精兵速速切斷洪兵的後路,在鬆山與杏山之間嚴防死守,隻許成功不許失敗!拿去,本主旗下的十牛錄兵力歸你調遣!”

多爾袞從腰中掏出了令旗,杜度領兵而去。可豪格仍愣愣地站在一旁。

“你?想違抗本王的軍令嗎?剛才不是你喊得最響嗎?”

多爾袞對這個比自己大幾歲的侄子並沒有好感,甚至在內心深處還處處提防著他。為什麼?就因為豪格是皇太極的大阿哥!其實,多爾袞的擔憂差不多是多餘的,種種跡象表明,豪格一直沒討得父皇皇太極的歡心,盡管他有文韜武略和赫赫軍功,但他始終未能當上主宰一旗之旗主;他隻轄有皇太極麾下的正黃、正藍和鑲黃三旗之中的若幹牛錄而已!

“豪格隻是想請求主帥也撥一些兵馬,因為我手中的兵力實在是有限!”

“哦!”多爾袞沒有立即表態。

對麵明兵安營紮寨的炮聲驚動了圍錦州的清軍,他們看到明軍這逼人的氣勢,無不麵露驚恐之色。洪承疇占據的乳峰山東側,距錦州僅五、六裏遠,他的數萬人馬環鬆山城結營,掘起了長壕,豎起了木柵欄,耀武揚威的騎兵隊巡遊於鬆山東、西、北三麵,防禦甚嚴。

“必須將洪兵的氣焰打下去,以振我清兵士氣!”多爾袞一字一句,擲地有聲。

“豪格,本帥將統轄的正白旗中的十個牛錄交與你調遣,你可憑借熟悉的地形對洪兵進行襲擊,打亂他們的陣腳,瓦解他們的士氣!”

“請主帥放心,豪格此去定能馬到成功!”

正午的陽光炙熱地烤著黑土地,遠處,塵埃飛揚,人歡馬嘶,大隊人馬滾滾而來。

從盛京到錦州有數百裏之遙,大隊人馬馬不停蹄已經行進了三天,估計還有三天的路程。

“皇上,前麵有一處廟宇,可否請皇上歇息一下?”緊跟在皇太極左右幾乎寸步不離的索尼察覺到皇太極臉上的疲憊之色,請求讓大隊人馬稍事休息。

皇太極點頭同意,但他的內心卻萬分焦急。翻身下馬,皇太極立刻又覺得一陣頭暈目眩,眼疾手快的索尼快步上前扶住了他。“哎呀,皇上您,您又流鼻血了!”

“不要緊張,更不要聲張,朕休息片刻就會好的。”臉色蒼白的皇太極低聲囑咐著索尼,索尼會意,招手示意,由幾位禦醫和侍衛攙著皇太極進了大廟。

大雄寶殿裏寬敞清靜,建造精巧,金身佛像閃著亮光,和藹地衝著皇太極發笑。皇太極心念一動,恭恭敬敬地在佛像前合掌下拜,連連作揖,嘴裏念念有辭:“大慈大悲的佛嗬,賜福給大清國,保佑我皇太極此次出兵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見皇上如此敬佛,跟在身後的索尼、佟圖賴等一幹內大臣們慌忙趴身下拜,連連磕頭。他們心中奇怪,大清國一向最信薩滿教,出兵作戰或是祭祖祭天都要請薩滿跳神,對漢人看重的菩薩廟或是佛祖廟並不感興趣,皇上這是怎麼啦?

佟圖賴本為漢人,皇太極於崇德七年(1642)組建漢軍八旗之後,佟圖賴被授予漢軍正藍旗固山額真——即都統,他由此跨入清軍高級將領的行列。

看起來,滿漢相互融合,這是曆史發展的大趨勢呀。目睹著皇太極虔誠敬佛的範文程暗中歡喜,連連點頭。

廟裏住持趕緊收拾了一間僻靜的禪房,竹簾、竹椅加上竹床,皇太極立刻覺得清涼了許多。士兵們早已躺在樹蔭下或是大殿裏呼呼大睡了,可皇太極卻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他的心早已飛向了鬆錦戰場……

錦州是明朝設置在遼西的軍事重鎮之一,自從明清爭戰以來,錦州的戰略地位日益重要。因此,明朝派遣重兵由祖大壽統領,加固城池,力圖使錦州成為阻止清兵西進的一座堅強堡壘。很明顯,錦州不破,清軍就隻能囿於東北一隅,毫無前途可言。

然而,自努爾哈赤受阻於寧遠城下,到皇太極即位後的十幾年間,遼西的多次進兵一直未能取得重大進展,因此形成了明清在寧、錦長期對峙的局麵。

“唉!”皇太極回想多年來的坎坷,不禁一聲長歎:“難道上蒼真不助我,我大清隻能安於東北一隅麼?中原,人傑地靈、土肥水美的中原,何時我皇太極才能騎著大白和小白在那裏策馬揚鞭呢?”

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皇太極無論如何也忘不了那次他承襲汗位的第二年在寧錦城下所遭受的敗績,他的父汗努爾哈赤也是因為在寧遠戰役中失敗,受了重傷,窩了一股火不久就去世了。現如今,已經明顯感到自己體力不支的皇太極急於拿下這一隻攔路虎。他或許是因為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十幾年了,一個彈丸之地竟然成為了清兵入關的關鍵,一直心高氣傲的皇太極,他實在是咽不下這口氣!

“你皇太極不過是一員敗將!”這諷刺的聲音讓皇太極坐立不安。他猛然翻身起床,一聲怒喝:“誓死也要拿下錦州!來人哪,傳朕的旨意,大軍立刻朝著錦州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