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書第一個站出來,說:“南崗這塊地,要承包也行。不過,價錢得和張樓村一樣。我聽說,小玉在張樓村那邊已經出了十五萬。”
此言一出,有不少村民跟風,紛紛支持村支書的觀點。
劉小玉不想為這點小事,和村民們鬧翻,非常爽快地答應了。
村支書還想看劉小玉的熱鬧呢!誰知,劉小玉連一聲價都沒還。這不禁讓他,對劉小玉又要高看三分。
“看來,劉小玉這段時間是真的賺到錢了。這小子遲早是當大老板的料啊!”村支書在心裏歎了口氣。他決定以後,不再和劉小玉唱反調。
實力擺在那兒,他和劉小玉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接下來,劉小玉又把自己準備在村子裏推廣木耳種植的事情說了。
“鄉親們,我準備在東竹林開一個食品廠,到時需要大量的木耳。我決定在村子裏推廣木耳種植計劃。村裏有人願意種植木耳,我會幫他解決銷量和技術方麵的問題。你們隻要種三畝地的木耳,一年最低不會低於三萬塊錢的收入。比種植水稻劃算多了。”
劉小玉原本以為會反響不錯,可此話一出,會場裏議論了一陣後,立馬又靜了下來。
沒有一個村民願意償試種植木耳。
“小玉,怎麼個種法啊!我倒是願意償試一下。”村子裏的寧紅梅挺身站出來支持劉小玉。
劉小玉給她看過婦科病,寧紅梅心裏記著他的恩情,這種時候站出來,完全是出於人情。
馮玲的嬸嬸李霞也站了出來,特意問了一句:“小玉,你這木耳真的能賺錢嗎?我也想試一試。”
史香草和孫有蓮二人也參加了村會,兩人在會上自然是站在劉小玉的這邊。
李霞一開腔,香草嫂便接了一句。
“我在小玉的養蛙場打工,他那裏也有一些木耳。別的我不知道,我隻知道小玉的車子和蛙場的錢,都是從這兩個地方賺來的。我想,種木耳應該要比種水稻要賺錢。可惜我在小玉的場子裏打工,沒時間打量,要不然,我肯定也種一些。”
孫有蓮聽了,也跟著接了一句:“我也認為種木耳比種水稻更賺錢。不說別的,今年小玉光賣木耳都賺了有好幾十萬了吧!雖然這些木耳是收來的,但如果種的話,銷量肯定不成問題。我是相信劉老板的眼光。”
村會上有幾個女人發言了,受過劉小玉恩惠的一些婦女和村民們,也都一個個議論起來。
她們在想,是啊,前陣子劉小玉賣木耳都是一車一車的賣。說明銷量肯定沒問題。當時村子裏有不少人還幫忙分裝了木耳。這事,可是全村皆知。
劉小玉現在的實力,村民們有目共睹。
“小玉,你把合同再念一念,我倒想償試一下,騰出幾畝地來種植木耳。”村裏的曹金根朝劉小玉道。
“行,我再給大家念一念這木耳的購銷合同吧!”說著,劉小玉又拿起合同向眾人念嘮起來。
村民們聽完劉小玉的介紹後,一個個躍躍欲試了。
銷量的問題解決了,還能賣二十五塊錢一斤,而且還有人免費指導生產。這種好事,上哪兒去找啊!當然願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