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使身心擺脫困境的辦事技巧(7)(1 / 3)

三是對於個人前程的絕望感。因失業或再就業失敗,而陷入心灰意冷的心境,並開始懷疑自己的職業能力,擔憂自己今後能否被職業社會再接納,繼而,對今後的生活方式與職業前途失去自信。

四是對於自我存在消失的恐懼感。就業作為一種人生價值觀念,因失業而受到了挑戰,尤其是對於具有一定技術與學曆的人來說,他們原來的自我期待比較高,失業不僅意味著失去了自我能力發揮的場所,同時也意味著個人地位與尊嚴的喪失,因此在心理上容易產生恐懼感。

莎士比亞說:“聰明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裏為他們的損失而哀歎,而用情感去尋找辦法來彌補他們的損失。”想發揮自己的潛能,取得事業的成功,必須勇於忘卻過去的不幸,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心理學家說,性格決定人的命運。一個人能力再強,但性格有問題,就會影響他能力的發揮。同樣,隻要一個人具備堅韌的性格和不被困難壓倒的精神,那麼任何打擊和磨難都不會使他放棄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就像外國一句古老的名言所說,“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這句話包含了豐富深刻的哲理。過去的已經過去,不管從前多麼輝煌,都已經成為曆史,重要的是要接受現在的事實,讓一切從頭再來。分析失業人員再創業的經曆,不難看出,他們的成功與其堅強的性格、豁達樂觀的處世態度有著密切的聯係。

在一般情況下,失業者會產生諸如沒麵子、抱怨“命運不佳”、消極、剛愎自用、自暴自棄、異想天開等心理,表現為沮喪、抑鬱、不能麵對現實、怨天尤人,但卻沒有從行動上來改變自己,從而陷於巨大的心理落差之中不能自拔。而成功者則善於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不回避或歪曲下崗現實,他們拋棄怨天尤人或自暴自棄的心理,樂觀生活,積極調整自己的不良情緒。

對於失業,切忌對自己失去自信。列出你曾經取得的成就,幫助自己認識到曾對原先雇主作出的貢獻和自身的價值,激發自我認同感。首先要讓你自己相信,雇主讓你離職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決定,你一定會取得更好的職位和更好的業績,讓他後悔莫及。恢複自信心,是你走出失業困擾的第一步。

挫折當前疏導你的不良情緒

人所能夠承受的心理壓力總有一定的極限,當心理壓力超過這個極限時,便出現一係列困擾,同時身體健康也會受到威脅。但是,如果我們在適當的時機(即適當的時間與場所)打開自己的“心理控製閥”,進行適當的宣泄,將積累起來的不良情緒以適當的方式發泄出去,就能有效地緩解心理壓力和心理緊張度,恢複心理的平衡。比如,當人們遭遇到意外的精神打擊後,別人往往會勸他:“你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吧!不要憋在心裏,要不會生病的!”

人遇挫折之後各種不良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必須加以宣泄才能保持一種健康良好的心態。那麼,究竟怎樣疏導才能將這些不良情緒排解開來呢?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一是傾訴性宣泄,即用語言或文字將自己遭遇挫折後所產生的不良情緒向別人表述。傾訴是人們最常用的一種宣泄方法。遭遇挫折後,我們可以找親人、知心朋友、老師或信得過的人,把自己的苦惱、怨恨和憤怒盡情傾訴出來。這樣,不但能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還可以得到別人的開導和安慰。另外,還可以進行自我傾訴,當你的痛苦、憤怒無法或不便對他人傾訴時,可以用日記,或給自己寫信等形式將心中的痛苦和不快記載下來,從而達到宣泄的目的。

二是活動性宣泄。人有了不良情緒時,在大腦皮層中常常會出現一個強烈的興奮點,倘若能找到開心的刺激物並在大腦皮層建立另一個興奮點,就可以削弱與抵消不良情緒的興奮點,使緊張得到緩和,從而獲得心理上的平衡。例如,當要發怒時,盡量避開發怒的刺激,有意識地找點別的事幹幹,如進行一場激烈的體育活動,或幹點體力活,強製自己轉移注意力,減少不良刺激,心裏自然就會平靜下來。如果我們在緊張、沮喪、焦慮等不良情緒發生後不久進行活動宣泄,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是精神性發泄。精神發泄法是心理治療中的一種方法,它的原理是,通過製造一種情境使受挫者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受壓抑的情感,從而將自身的緊張情緒發泄出來,以達到平衡心理的目的。它可采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如給造成自己痛苦的對方寫信,傾訴心中的怨氣。當然信寫好後不要寄出,以免傷害別人。有時,隻要晚上寫好信,第二天早上便心平氣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