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善。夏脈如鉤,何如而鉤?岐伯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日鉤。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大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
帝曰:夏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
三、秋天的脈主應肺髒
按照中醫學的認識和解,秋天的脈,主應肺髒。
黃帝和岐伯討論醫學的時候,歸納概括出了相當符合中醫學的認識和解釋。
黃帝問:人秋天應該出現浮脈,怎樣才算浮呢?
岐伯回答說:秋天的脈,主應肺髒;而肺在五方(東西南北)中則屬西方,在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屬金;而秋天是萬物收成的季節,故脈氣來時浮;與此相反的脈象,就是病脈。
黃帝又問,怎樣才算反常的脈象呢?
岐伯回答說:凡是其脈氣來時浮而中央堅,兩旁虛,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亦就是說主病不在人的身體內;凡是其脈氣來時浮而微,叫做不及,主病在裏,亦就是說主病不在人體外。
黃帝又問:秋天太過與不及的脈象,其發病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凡是人的肺脈太過,就會使人其氣上逆,背部疼痛,慍然而不舒暢;而肺脈不及,就會使人呼吸短氣、喘咳或氣上逆而咳血,喉間有喘鳴的聲音。
以上所說的內容,來自《黃帝內經》“玉機真髒論篇第十九”。其原文為:
帝曰:善。秋脈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日浮。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旁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秋脈大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大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四、冬天的脈主應腎髒
按照中醫學的認識和解釋,冬天的脈,應主腎髒。
黃帝和岐伯討論醫學的時候,歸納概括出相當符合中醫學的認識和解釋。
黃帝先向歧伯提問:冬天應該出現如營的沉石脈,怎樣才算營呢?
岐伯回答說:冬天的脈,主應腎髒,而腎在五方(東西南北)中則屬北方,在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屬水,而冬季則是萬物閉藏的季節,故脈氣來時而搏手,所以叫做營;與此相反的脈象,就是病脈。
黃帝又問:怎樣才算反常的脈象呢?
岐伯回答說:凡是其脈氣來時,如以指彈石一樣堅硬,叫做太過,主病在外,亦就是說主病不在人體內;凡是其脈去如數,叫做不及,主病在裏,亦就是說主病不在人體外。
黃帝又問:冬天太過與不及的脈象,其發病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凡是人的腎脈太過,就會使人懶怠而肢體乏力,脊中疼痛,少氣不足以息,懶於說話;凡是心脈不及,則就會使人心中空虛,就如有饑餓的感覺,脊脅下清冷,脊骨疼痛,少腹脹滿,小便變為赤黃色。
以上所說的內容,來自《黃帝內經》“玉機真髒論篇第十九”。其原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