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投資智慧非常簡單,可以概括為:明白自己需求的投資規劃,讓自己有信心持有,等待收獲的季節。站對地方的投資,能讓投資事半功倍。投資就是這麼簡單。巴菲特用親身經曆告訴我們,投資隻有簡單的才更易懂,更易於掌控。
簡單才是成功之道
巴菲特曾說過,華爾街的那些學者們,就像手裏拿著錘子技癢的人,看到哪兒都像是有一隻釘子,都要敲一下。實際上真正的投資大師是不會這麼折騰的。投資中的許多事情,有時遠比他們想象的要簡單得多。簡單才是成功之道。
英國思想家以賽亞·伯林將人類分為兩種:一種為狐狸,一種為刺蝟。狐狸總是追求很多目標,可因為精力有限,卻沒有自己最擅長的。刺蝟的目標則簡單多了,由於它日積月累地朝一個目標發展,最後自然練就了一套特殊的本領。這就是商場上所謂的刺蝟理念。目前,像伯克希爾·哈撒韋、微軟、英特爾等這樣的大公司都是采用刺蝟理念來管理公司的。他們的口號是:將一切複雜的東西簡單化,越簡單,越能成功!
做到簡單,就是不簡單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一夜暴富”的心理,一天到晚地想著買哪支股票,到處詢問哪隻股票好,手頭的股票要不要拋等等,從而難以逃離這種投資賺錢的怪圈。其實,不僅是你,大部分的人都不知將來哪隻股票會漲得更多些。隻要你有心,市場上到處可能發現8%~10%收益率的機會,但是許多股民卻不屑於這種穩健的小收益,他們總想經過一通折騰迅速吃成個胖子,結果到頭來反而適得其反。
觀察我們身邊的股民,大部分是很勤勞的人。比如,有些人每天上班也不忘關注行情,還不時打電話與人探討。到家要聽股評,看證券版,分析K線,不光影響了正常的工作休息,也使自己的心情隨著股市上下波動。雖然如此,一輪牛熊轉換下來,還是沒賺錢。巴菲特認為,這樣的人因為總試圖要抓住每一個領域的每一次機會,不停地將財富從這邊倒到那邊,但事實證明,他們最終隻能像猴子掰苞穀的寓言一樣,一樣都沒抓住。巴菲特認為:不停地更換是件最耗成本的事,頻繁交易侵蝕收益。
我們也可以發現,有些人在投資股票時心態平和,看起來不常出手,空閑時間多用來閱讀、思考、運動和修身養性,就連電腦中的股票軟件也很少看。他們不知K線中各種所謂的組合,也很少關注各種細枝末節,似乎隻是關心一些與投資股票無關的國家大事和生活中的閑情逸致,然而長期下來,這些人卻取得了超越“勤勞”的那群人的收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人真正掌握了投資的智慧。投資股票的關鍵是做出一種長遠的規劃,並堅持執行下去。當然了,這種規劃必須是經過深思熟慮做出來的,必須是正確的。投資高手都明白,過分頻繁的交易會侵蝕收益。這個道理不僅在股票交易中適用,在其他理財領域也能夠發揮不錯的作用。如你有份不錯的高薪工作,沒必要非要學別人在風險較大的投資領域折騰。因為比起投資你更擅長本職工作,在當前金融危機下能守住這份工作,把它做得更好才是首要任務。
其實,投資股票是非常簡單的,巴菲特的整個投資智慧簡單到:認準了投資對象,就長期地堅持下去,你就成功了。
巴菲特的投資智慧:不折騰
隨著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越來越多的人都加入了炒股的大軍中。如果他們也想在股市中穩賺利益,那麼就不妨將巴菲特的投資智慧變為自己的投資智慧。
對於全球的投資者來說,每年“股神”沃倫·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舉行的股東大會,是一個學習投資理念不容錯過的好機會,因為從這裏總是可以傳遞出不少的關於投資的重要信息。有一年5月初,在舉行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公司董事長沃倫·巴菲特和副董事長查理·芒格,與股東們進行了長達5個小時的交流。巴菲特表示,不要試圖在股市“落地”的時候進行投資。應該做一些合理的分析,價格是一種遊戲,逢低買入的時候,不要過分考慮價格因素,防止通貨膨脹最好的辦法就是“賺錢能力”。其實,他就是在提醒廣大的投資者,日常投資在節流的同時,更要懂得開源。
近日,內地富豪在海外市場上遭遇“富豪殺手”——Accumulator的新聞,即累積期權,成為百姓茶餘飯後討論的理財話題。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但是,有些久經沙場的精明投資者因為被利益蒙蔽了雙眼,而做出了錯誤的選擇,結果後悔莫及。其實,不僅是累積期權,還有許多理財產品從設計上非常複雜,許多人雖然也做足了“功課”,但最終仍可能會“顆粒無收”。所以,如果你想在投資股票上不折騰的話,不妨記住巴菲特曾經說過的:你懂就去投資,不懂就不要去投資。
在投資股票的時候,許多人一遇到市場調整,就慌忙買進賣出。頻繁地進進出出,一年到頭不但弄得身心疲憊,而且收益不大。
巴菲特非常反對短線交易,認為那隻是浪費時間及金錢的行為而已,而且會影響到操作績效,影響身體。巴菲特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如果你沒有把握能夠持有10年的話,那就連10分鍾都不必考慮持有。”此話完全道出了投資股票不折騰的真諦:日常投資不要輕易出手,一旦出手就要堅持自己的看法。
“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方能就其高!”。真正的事業成功並非是成功者有多高的水平,而是他們善於把事情簡單化,更善於把複雜的事情做到簡單,直至他們能夠完全控製,能夠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直到取得最後的成功。
無論是投資,還是做其他的事情都是如此。比如一種產品,判斷其好壞關鍵在於質量,其次才是價格。如何來保證品質呢?不是依靠高科技,而是依靠簡單。因為隻有簡單的才是能夠控製的,簡單化是處理事情、解決問題、確保高品質的最佳辦法。
做人要簡單,做事更要簡單,簡單才能複製,才能做大!麥當勞為什麼能成為世界500強?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產品簡單,裝修風格,產品質量,服務水準都一樣,都能夠100%的複製,容易形成產業化。一句話,就是簡單!再反觀中餐中的八大菜係,雖然也非常有名,但是由於過於複雜,所以很難複製,很難做大,更不易產業化。
總而言之,記住:折騰絕不是投資,投資絕不能折騰,否則隻能讓自己在財富分配中處於劣勢,讓自己的財富“雪球”越滾越小。
吃透巴菲特
巴菲特的投資智慧非常簡單,可以概括為:明白自己需求的投資規劃,讓自己有信心持有,等待收獲的季節。站對地方的投資,能讓投資事半功倍。投資就是這麼簡單。
巴菲特不折騰的投資,是明確方向的,是簡單的。要做好一件事情的基礎就是把事情做簡單,因為隻有簡單的事情才是能夠控製的!巴菲特用親身經曆告訴我們,投資隻有簡單的才更易懂,更易於掌控。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會懂得許多內地富豪折戟複雜的海外理財產品的原因,更會了解一些成功的投資理財大師堅決不投過分複雜的金融衍生品的理由了。
成功的事物就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了。成功就是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地做到成功為止。投資股票同樣如此。
投資機會就在你的身邊
巴菲特認為,按常規的思維考慮目前的投資,可能會出現一些判斷失誤。不可否認,投資中需要人們堅守一些規則與鐵律,但是,求變也應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盡管我們能對市場做出更長遠的預測,但是這對於交易而言,並不是必須的,你可以在黑暗中手拿電筒走的足夠遠。其實投資之道就在於,重視現在。既能高瞻遠矚,也能心細如絲。危機中本身就孕育著機會,悲觀和恐慌帶不來利潤。去尋找,才會發現機會就在你身邊!
從身邊尋找投資對象
巴菲特,一位令無數投資者頂禮膜拜的投資大師,他的投資念和選股方法其實非常簡單,關鍵就是去挖掘別人沒有發現的價值。如何挖掘別人沒有發現的價值呢?那就是從我們的身邊尋找投資的對象和機會。
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見慣的小事,有時候往往蘊藏著意想不到的投資機會。被人稱為“市盈率鼻”的美國價值派投資大師約翰·奈夫,在講到自己的投資經曆時,說過一件事情:當時,他在分析一家名為“布林頓外套”的折扣連鎖公司的股票,請求妻子和女兒去做實地調查。在母女兩人調查回來時,她們竟然一次買回了三件外套,並稱讚那家公司的商品物美價廉。聽了她們的講述後,約翰·奈夫果斷地買下了50萬股該公司的股票,日後竟然真的如他意料的那樣——這些股票大漲,讓他狠狠地賺了一筆。
美國最成功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的投資靈感也是經常來自於他的女兒與老婆。她們喜歡什麼吃什麼食品,喜歡穿什麼絲襪,喜歡用什麼化妝品,那麼該產品的生產商往往會成為林奇的投資目標,而且效果非常地棒。
其實,像這種通過身邊小事而發現投資機會的案例,在大師們的投資生涯中並不鮮見。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許多人報怨自己買不到好股票,沒有內幕消息,沒有操盤技藝,沒有專業知識,表麵上來看,這對於一個普通投資者來說,真是夠倒黴的了。可是,機會總是青睞有心人的,隻要我們有足夠的細心和耐心,發現身邊的投資機會並非難事。有位詩人曾經說過:“世界上從不缺少美,隻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人們總是從這個那個基金的未來可能發展趨勢,甚至於從別人會買什麼股票中,來決定自己是否購買,結果往往是直到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些漲得最高的,賺得最多的股票就是在我們的身邊:它或者是你平日裏青睞的品牌,或許是某個親戚朋友供職的單位,甚至就是你每天上下班都會路過的那個不起眼的公司……
一天,一個股票投資者在某個公司的股東大會上認識了一個人,那個人長期重倉持有贛粵高速,招行和平安,並解釋了為什麼介入它們:“我老家是江西,我住在深圳,經常坐長途汽車,看到這條高速路上的車流越來越多,所以我就買了贛粵高速。有一次在馬路邊看到一個銀行在擺攤子推銷信用卡,心想奇怪,銀行不是都高高在上的麼?怎麼會在路邊設宣傳攤子?一看原來是招商銀行。信用卡也不難辦。於是填了申請資料。後來隨著對招行服務的使用和認識加深,就買了招行的股票。買平安更簡單了,我家的保險就是平安的。”
其實,很多時候投資機會就在身邊,隻是看自己有沒有這個細致的觀察力和心思。比如,留心觀察身邊朋友們的喜好,他們喜歡吃什麼食品,喝什麼酒,上哪兒旅遊……往往投資機會就會被你發現:孩子們喜歡吃雙彙牌火腿腸,你可以投資雙彙發展;喝飲料喜歡選王老吉,你可以投資廣州藥業;朋友們都喜歡去麗江玩,你可以投資麗江旅遊;喜歡吃康師傅方便麵,你可以投資康師傅控股;喜歡聊QQ,你可以投資騰訊控股,等等。其實,投資就是這麼簡單,它並不一定就需要你有很高深的專業知識。隻需要用心去感受、體會周圍的變化,你就可能會有較大的收獲。
市場永遠處在一個信息不對稱中,如果單從行業分析和公司調研來看,那麼,這對一些普通的中小散戶來說,他們始終處於信息劣勢。從日常生活中身邊的小事、細節中,來發現基金經理所沒有注意到的價值增長點,才能走在基金的前麵,讓那些後知後覺的機構投資者們為自己“抬轎子”。但是,這看似容易,做起來卻不易。因為它需要你把持住短線投機的誘惑,靜下心來進行長期觀察和跟蹤,而投資大師巴菲特也不過如此罷了。
培養自己發現商業的眼光
巴菲特認為,隻有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投資才能掌握主動權。其實,從另一個方麵說,也就是要培養自己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商業的眼光。
從眾多的行業中逃選出一個或者幾個好的公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這裏,巴菲特將告訴你一個非常簡單的挑選股票的好方法:從身邊找投資的機會。巴菲特說:不要投資你不熟悉的股票。換句話說就是投資你熟悉的股票,而你所處的行業應該就是你最熟悉的。而巴菲特在投資時,也的確是這麼做的——絕不投資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如果你是一家醫院裏的醫生,那麼對於醫藥類的公司應該很熟悉,什麼藥效果好,什麼藥銷量好,人們經常服用什麼藥……相信這些問題,你心裏應該是非常清楚的。那麼,你就可以通過對這些藥產生興趣進而到對公司發生興趣,從中發現投資機會;
如果你在一家證券公司做事,那麼,你所在公司的營業部從門可羅雀到人滿為患這個過程你也應該很清楚,你應該可以從中想到手續費的增加會導致公司收益的增加……由此,你將會產生對證券公司進行研究的興趣;
如果你是一名汽車銷售人員,當你發現汽車的銷量開始越來越大時,你可以從中發現汽車行業的快速增長,並對相關公司進行研究;
如果你在一家外貿公司做事,當人民幣升值時,你將可以想到它能給哪些行業帶來好處,由此你會對這些行業進行研究,進而找出龍頭企業;
如果你是一名房產銷售人員,當你發現房價上漲,購房人數增多,你會由此對房地產公司進行研究。
也許你所在的公司沒有上市,沒關係,你應該知道你最大的競爭對手或是行業領導者,憑借你對本行業的熟悉,分析這些公司應該比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