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等了兩天。這兩天裏,整個嶽家寨近萬的寨民們,幾乎都來嶽廟看了一遍這個石碑。大家一致的看法便是:這個石碑是嶽王對他們寨子的指示。
到了第三天,眾人都早早的來到嶽廟門前。辰時剛過,楊伯也來了。周圍的空地裏,此時早已被寨民們圍的裏三層,外三層。田昊帶著沈鶯、陰梨花還有孫力與李由,也一起來到了這裏。隻是,他們今天是以一個外人的身份來的,故而,並沒有站在前麵。
楊伯領著嶽亮一到,眾人自然的便分開了一條道,好讓他們進去。楊伯也看到了田昊與他手下的幾個人。但他此時也沒功夫來應付他們,隻是向田昊點了點頭便走過去了。
楊伯來到石碑麵前,發現,現在的石碑已經完全長了出來。上麵清晰的刻著四句詩文:“南歸身去甲子盈,忠魂不熄報國心。玄鐵遺牌現世日,組軍再戰鐵拐軍。”
眾人靜靜聽著楊伯念完這四句詩。其實,他們這當中也有識字的,早已把這四句詩說過一遍了。但是,現在由楊伯再念出來,感覺又是不同。就仿佛聽到嶽王爺親口在他們耳邊的諄諄教導一般。也不知是誰帶頭跪了下來,於是呼啦啦一下子便跪下了一大片。
楊伯靜靜的站在場地當中,麵對眾人的跪拜,他仿佛沒有看見一般。他的目光凝視遠方,深邃而有力。
過了許久,楊伯慢慢的將眼光收了回來。見到全寨的人都向他下跪。楊伯吃了一驚。
“你們這是怎麼了?幹嘛都跪著啊!快快起來吧!”
有了楊伯的這句話,眾人這才陸續從地上站起來。此時的氣氛有些凝重。又過了好一會兒,有人向楊伯問了一句:“楊伯,你說,嶽王爺留給我們的這幾句話倒底是什麼意思呢?”
楊伯低頭看了看石碑。“這頭兩個句很好理解,是說嶽王自己被召回南國已有六十多年了。雖然他老人家已經身故,但一顆忠君報國之心卻從來沒有停息過。至於後兩句,我想應該是嶽王他老人家希望我們能夠重振他當年的雄風,為大宋收複失土。”
“那這句:玄鐵遺牌現世日,又是什麼意思呢?”那人接著問。
“這個……,我想,可能講的是傳說中,當年嶽王留下來的一塊可指揮上萬鐵甲兵的那塊玄鐵牌吧!”
眾人一時間都不說話了。大家終於明白了這幾句話,代表的是什麼了。對於年輕人來說,這是個好消息,這正是他們心中期待以久而一直未敢做的事情。隻是,嶽王神示中所說的玄鐵牌目前還沒有出現,看來,還要再等等才行。而年歲稍長的人則在擔心,這個神示也就兆示著,他們六十年的平靜的生活一去不複返了。但是,就算如此,他們也沒有一人敢出來質疑嶽王的神示。
“楊伯,既然神示上說到玄鐵牌。那麼,這個玄鐵牌現在在哪裏呢?”嶽亮突然問了一句。
“這個,現在我也還不知道。但是,既然神示上說了,我想,用不了多久,這個東西一定會出現的。就請大家耐心的等待好了。”
說著,楊伯向下麵一擺手,“今天就到這兒吧!大家且散了吧!”
眾人於是紛紛議論著離開了嶽廟。楊伯走前,向一旁的田昊看了一眼。田昊向他露出一個會心的微笑。
接下來的幾天裏,嶽家寨的寨子裏,一片平靜。馬快嘴與老兵仍然每天午後便到輪到的寨子裏去表演。寨民們看表演的熱情也仍然一點不減。
田昊則在與那些工匠們開始在山邊建起了一個簡易的加工坊。他們要在這兒把帶來的鐵器與少量的一些其他金屬器具融掉以後,再製成火槍。因為他知道,目前的一百支槍,很快就會不夠用。
此外,出於在上一次與方城追兵交戰的教訓,田昊還決定按二戰中中國戰場上常用的刺刀,打製一批尖短的小刺刀,以便能夠綁在火槍頭上使用。由於這一批帶來的都是這方麵經驗豐富的名工匠,這件事情進行的倒很順利。沒出十天,加工坊便差不多做好了。
而孫力的征兵,自那次嶽廟顯靈之後,便再沒有一人來報名。甚至前麵已經報過名的幾名年輕人也跑來,要求退出。孫力也沒勉強他們。隻是說,以後隨時歡迎他們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