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章 改革與傳統(2 / 2)

“有錢人危險了,馬上就要查封財產,均貧富了。”

各種傳言在幾天時間內,甚囂塵上,給整個匡廬省民間蒙上了一層陰影,這裏盡管經濟發展水平滯後,民營企業卻相對很發達,瀕臨私營經濟最發達的溫嶺省、閩南省和嶺南省,這裏的人思想遠比其他內陸省份更活躍。

作為小江三角洲、嶺南三角洲和閩南三角洲地區的腹地,在這個沿海經濟向內陸實行產業轉移的今天,很多私營業主都在觀望,都在抉擇。

這個時刻弄出這麼一種嚇人的言論,而且來源還是堂堂的省委副書記,這讓很多商業運作踟躕不前,甚至有些本地業主,都有了逃亡的念頭,很顯然,那個幕後黑手又開始動作了。

在省委黨校課堂上,劉楓詮釋了這個偽命題:“改革開放的腳步不會因為任何政治勢力和個人的喜好而停止,華夏的改革開放是一條民族複興之路,是華夏民族登上世界舞台的必由之路。

這條路是曆經幾十年的艱辛探索走出來的,任何人沒有理由也沒有資格開倒車,我們學習傳統,是要在前進中反思,要在大踏步進步中清除身體上的各種毒瘤,華夏的未來在改革,不僅是經濟改革,還在於政治改革,最主要的是觀念改革。”

《改革與傳統並行不悖》這篇文章,被全文發表在匡廬省黨報的頭版頭條,這一期的報紙在報攤上被搶購一空,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這個時代大家更多關注經濟信息,關注股市,誰會關注政治上的事情。

那些需要關注政治的,根本不需要在報攤上買報,自然有福利姓質的報紙送到辦公桌上,這一次全然不同,前幾天那種炒作或者說惡意渲染,已經讓很多人開始揪心,尤其是先富起來的一群人,他們最怕的就是政策變化。

很多民營企業家都一摞一摞買報紙,買回去不僅是自己看,也讓那些工人看,仿佛這樣就能壓服那些蠢蠢欲動的心,很多平常不看報的老百姓,也都會來到報攤前,來上一份。

匡廬省黨報第一次加印。

第二天,這篇《改革與傳統並行不悖》,被中央黨報全文轉載,沒有任何的刪節,後麵附上編者按,隨後,全國地方黨報進行轉載,第三天,中視熱點話題欄目進行專題訪談,采訪燕京黨校副校長張海岩,就這個命題進行麵對麵探討。

麵對主持人的,不隻是燕京黨校副校長張海岩,還有幾位知名學者,主持人開門見山:“現在的很多地方,似乎都把傳統和改革對立起來,說到傳統,常常就會想到一些紅色年代的專屬名詞,比方說鬥資批修,比方慫忱Фタ蓁漲個年代的黑五類,還有割資本主義尾巴。

說到改革,仿佛就是和這些傳統相對立,今天我們看到,匡廬省直麵這一對矛盾問題,提出《改革與傳統並行不悖》,對於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張海岩微微一笑:“其實這篇文章的作者曾經是我的同事,劉楓同誌一直是燕京黨校客座教授,幾年前因為公務繁忙,才卸任燕京黨校的職務,劉教授的文章一向鞭辟入裏,由淺入深,循循善誘,他在黨校的課程是最受歡迎的。

在這篇文章中,劉楓同誌首先詮釋了什麼才是值得傳承的傳統,這一點很重要,就相當於吃飯的時候,你首先要選擇有營養無毒害的食品,而不是什麼東西都往嘴裏塞,那是要吃出毛病的。”

在座的主持人和嘉賓都笑起來,主持人打趣道:“沒錯,如果為了一時的口腹之欲,把炫麗的毒蘑菇吃進去,那才冤枉呢,我們可以理解為,傳承文化,是要進行甄別的,優中選優,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全盤接受,是不是這樣。”

“正是這樣。”張海岩笑道,“解決了什麼是應該傳承的東西,也就明白,這些優秀的傳統,諸如養成密切聯係群眾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作風;培養實事求是、理論聯係實際、謙虛謹慎等良好品質;養成艱苦奮鬥、勤勞勇敢、不怕困難的品德等等。

看看這些華夏幾十年中形成的優秀傳統,有哪一個是和改革開放相矛盾的,沒有,一個也沒有,實際上很多人把那段錯誤的曆史當成是傳統,這是對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的玷汙,是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曲解······”

如果您覺得《官網天下》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10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