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人人都渴望著成功,但這個社會又注定了隻有少數人能成功。成功有什麼妙訣嗎?如果說沒有,你肯定會不相信;如果說有,那麼它到底在哪裏?是什麼呢?

智謀!

中國是一個特別看中智謀的國家。從很小的時候,家裏的長輩們就希望我們能成為“智多星”、“賽諸葛”、“神算子”。同樣,假如我們有孩子的話,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絕頂。這也是我們民族能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驕傲所在。在當今世界最有名望的科學家中不乏華人科學家的身影,有人認為是遺傳基因的作用,有人認為中國人的聰明是源於我們民族的勤奮和吃苦耐勞……

一本《孫子兵法》讓世界矚目,一本《三國演義》更是讓世人拍案叫絕。《三國演義》已經被證明是一本集“人生訓,處事方,成功法,領導術,對策論”為一體的社會科學百科全書。三國有成功的經驗,有失敗的教訓,總之,即使社會以光的速度發展,有些屬於民族本身的東西也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流逝。

中國人善於“用計”、“鬥智不鬥力”、“以計勝人”,不懂得用計的人在這個社會上老是吃虧,難怪我們的老祖宗留下了那麼多關於計謀的書。

成功與否與一個人的品行修養息息相關。正如蒲鬆齡筆下的監生,雖然學到了穿牆術,可當他要炫耀的時候,法術卻失靈了。因此,智謀是與人格息息相關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潛移默化的大智慧,就像世間何止落下千千萬萬隻蘋果,可隻有一隻蘋果砸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人格智慧是一種高尚的智慧,它與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它出自於前人的經驗,更來自於我們心靈的深處。

縱觀曹操、劉備的成功,他們計不如謀臣,功夫不如武將,撩開他們成功的麵紗,我們驚訝地發覺,支撐他們成功的內核居然是一種圓滑變通的“為人之道”、“為官之道”、“為友之道”和讓人霧裏看花的“權變之術”,他們處事、為人的方法因為經典而成了傳世的謀略。

那是一種境界,就像佛家修煉的一種境界,在他們的平平常常一舉手一投足間,莫不充斥著令人歎為觀止的圓融處事之道。他們沒有諸葛亮借東風的本領,卻有讓人親和的魅力;他們沒有關羽“溫酒斬華雄”的勇猛,卻在不經意的舉手投足之間,讓無數個關羽和孔明圍在了他們的身邊。

這就是他們的成功之道。

常常聽到長輩們在教育下一輩人的時候說:要做學問先學做人,要做生意先學做人!做人,其實就是東方文化中一個人的安身立命的根本,先做人再做事。做人、做事,當然還有做領導,做別人的領導,做自己的領導——已經提高到我們每個人生命中哲學一樣的高度,也成為要想在社會中更好地生存的每一個人都不得不學的一門“技藝”。

真正的智謀不是一門單純的“技藝”,是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前人從很多錯誤和教訓中汲取的成功方法。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走上一條寬暢而明亮的大道。智慧之光就會像砸中牛頓那個蘋果一樣,照在你的腦袋上。

隋曉明

2004年2月於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