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第二項 目標的修煉(1 / 3)

猶太人始終相信一句話: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豆子如果沒有賣出去,還可以加入水讓它發芽。長成豆芽後就可以去賣豆芽。如果豆芽賣不動,那麼幹脆讓它再長大些,賣豆苗。而豆苗如果賣不動,那麼就移植到泥土裏,讓它生長。幾個月後,豆苗長大,它就會結出許多新豆子。一粒豆子變為上百顆豆子,這不是一種更大的收獲嗎?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發就是:有一個無堅不摧的信心就可以隨時隨地使自己的豆子賣得出去。

人生何嚐不是一粒豆子呢?我們的一生並非平坦如意,就像這粒豆子一樣要經曆種種風雨,但是,隻要我們相信自己,有一顆無堅不摧的信心,那麼我們就可以迎著風雨堅強地說:“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

製定合理的目標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一直以來,我們都這樣認為。

其實我們都誤解了王婆。

瓜是好瓜,何須自誇?若是好瓜,怎叫自誇?

其實,就是好瓜也有自誇的必要,因為,隻有自己先肯定自己,先發現了自己的優勢所在,才能讓他人更好的認識自己;同時,人才濟濟,伯樂不是總是會降臨在我們身邊,“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有眼無珠的人比比皆是,如果隻顧賣瓜而不自誇,就是千裏馬也會埋沒,自誇的話就有可能突出自己而不至被埋沒的可能。

然而有人會說“好酒不怕巷子深”,其實,這應該是有前提的,如果巷子是九曲回腸、曲曲折折十八彎,即使是再好再香的酒恐怕也無人知曉吧!所以,最有可能的前提就是這個巷子不能太深,起碼應該不拐彎,才有可能讓一壇好酒的香味飄到大街上去。

其實,既然不怕別人知道自己有一壇好酒,那最好不要放在自家裏頭,而應該搬到大街上讓眾人品嚐、見識一番才好,不然豈不白白埋沒了這壇好酒?

一壇好酒如此,推其及人更是如此:一個有學問有才華的人,如果終日把自己綁在家裏,而不出去推銷自己,展示自己,那麼哪怕擁有再深的學識再高的才能也隻是人才的浪費而已,對自己體現不出一點生命的價值,對社會起不到一點貢獻的作用,那麼這個人才至此還有何意義可言呢?

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就算你是一壇藏了上百年的貴州茅台,如果不肯稍稍“自誇”的話,恐怕也隻能繼續被人收藏,而永無出頭之日了。

現實中,許多人認為自己學富五車、才華橫溢,卻常常抱怨是社會、是他人的不賞識而使自己沒有發揮才能,於是他們孤芳自賞,退而結網。殊不知,如果他們敢於跨出家門,好好展示自己的一番才華的話,總是會有人賞識的,而如果他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那麼再好的人才也隻能終生被埋沒。

懂得這個道理,再來看現在滿天飛的廣告、促銷、展覽,也許我們就能更加明白自誇的必要和迫切。商家尚且如此,作為一個人,一個在社會中商品化了的人、一個靠自己能力和才華換取生存條件的人而言不更是如此嗎?

自誇也就是推銷自我,下麵有個故事可以給我們更多啟發:

在大學時,我曾經和同學們一塊去學校的大禮堂聽一個著名企業老總的演講。

這名老總很有威望,據說他曾在微軟工作,如今他在美國有了自己的事業。這次是他第一次應邀到大學演講。同學們聽得都很認真,有的人還在一邊做著筆記。

大禮堂裏麵鴉雀無聲,隻有他一個人的聲音在回蕩,偶爾有熱烈的掌聲響起。他說他很是奇怪為什麼沒有人提問或者應和他說說的話,他說如果是在美國,同學們早就站起來對自己提問或者進行爭辯了,而現在除了自己在滔滔不絕地講之外,沒有一個人附和或反應,難道是自己的演講很糟?

在演講即將結束的時候,他終於忍不住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他以期待的眼神望著台下的一雙雙眼睛,可令他失望的是,下麵一片寂靜,甚至比剛才更寂靜許多,沒有一個人站起來回答他。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還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他感到失望了,他默默地在心裏想:“真是太可惜了,本來我打算要給你們一個出國深造的機會的,可是,你們卻自己放棄了這個機會。

這時候,我的同學亞寧站了起來,說出了自己理解的答案。

老總為他鼓掌,同學們都以為亞寧的回答得到了老總的認可,可出乎意料的是,老總卻說:“你的答案是錯的。但你的回答為你贏得了一次出國深造的機會。”

此時,很多人都表現出了後悔的神情,他們紛紛說:早知道有這樣的好事,我就站起來了,而且我的答案還是正確的。可是機會往往隻有一次。最後,老總送給同學們一句話:“記住,在許多時候,如果你相信自己是個好瓜,就不要放棄自誇的機會。”

老總的話讓同學們醍醐灌頂。

一切要靠自己主動爭取才有希望離成功更近一步,而有些人卻信奉謙虛的美德,認定自己是金子總會發光,其實,這樣的道理反而把人害了。如今社會競爭激烈,人才濟濟,機會不會無緣無故跑到你麵前來。如果你不表現自己,那麼你永遠就有被埋沒的危險;如果要讓伯樂發現你這個金子,就要適當地亮一下你的“光”,比如,在工作中,不要把自己的才華和能力隱藏起來,要把你的工作做好,讓你的領導你看到你才能,這樣才能賞識你,你也才能有機會向更高的空間發展。但是如果你隻是默默無聞地工作,雖然做得很好但也很可能不被領導發現,不會被同事認可。

而大多數人往往出於謙虛的社會規則,不好意思將自己的才能展現出來,也不好意思推銷自己,這樣隻能使自己的才能終生被埋沒,而不可能有被伯樂發現的那一天。所以,成功的人總是那些少數敢於表現自我的人。其實,謙虛固然很好,但是過分謙虛隻能讓自己淪為平庸和無所作為的地步,何況如今的社會更需要敢於表現自我、大膽展示才華的人才,而不是隻會唯唯諾諾的庸才。

如果你是一個人才,就把自己當成一個好瓜來自誇一番吧,這樣招來的伯樂會更多,你的前程也會更燦爛。

成功提醒:

如果現在的你依然默默無聞,那麼扔掉這個壞習慣,自信、勇敢地亮出你自己,讓別人都知道你是一個好瓜,一壇好酒,一匹千裏馬。

自己想要做什麼

24歲那年,我辭去老家的教師工作,不顧家人和親友的反對,毅然來到向往以久的北京,我想在這個舉目無親、無依無靠的遙遠他鄉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我想追求自己一直以來的人生夢想,我想以看得見的成績證明自身的價值和意義。

來這裏半個月之後,我才感受到追求夢想的過程是多麼艱難和痛苦,當我拖著疲憊的身軀行走在北京這個繁華的都市時,看著路上的人來人往,我覺得格外的荒涼——那麼多的人裏卻沒有一個我熟悉的人,沒有一個可以傾訴這許久以來壓抑在胸中的失意的親人和朋友,我感到自己是個被世界遺忘的小醜,一個卑微可憐的角色,似一根浮萍迷失了前進的方向,找不到靠岸的路。

還好,上天總算肯發慈悲給予我這個可憐的人一點施舍,終於有一家很有實力的公司肯聘我為他們的編輯記者,此時,我也感覺到上天還是公平的,盡管北京這裏的很多公司對畢業生都不怎麼看好,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不喜歡要沒有任何經驗的畢業生。

直到此時,我才結束了半個月以來不斷尋找工作的艱辛和煩惱,可是當我喜不自禁地把這個消息告訴遠在他鄉的一個好友時,透過話筒,我卻聽到對方淡淡地說:“做編輯好啊,但是做好了還行,做不好就狗屁都不是了。你以為在北京那麼好混啊?我看你啊純粹是去湊熱鬧去了,你以為你能混出個什麼樣來啊?”從她那不冷不熱的腔調裏我分明感覺到這不是一種朋友的建議,而是夾雜著一種嫉妒和嘲諷。

也許她以為憑我這個普普通通的人想要在偌大的北京城做出一番事業來簡直不可思議,也許她以為我沒有任何希望做出一番成就,也許她以為這個看似很不錯的工作其實並沒什麼了不起,因為她當時隻是我們縣城的一名中學教師,拿著微薄的工資,而工作不僅辛苦而且很不順心。

當時我萬萬沒有想到昔日推心置腹的好朋友竟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可是我畢竟沒有人家過得好,但那也隻是暫時的而已,我雖然氣憤,但念在朋友一場的份上,還是給她留了情麵。我隻是淡淡地說:“你以為我不能就一定不能嗎?就憑你這番話,我也要做出個樣子來讓你看看我不是在湊熱鬧。”

此後,我時時記得朋友那天所說的這句話,我在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做出個樣子來,至少讓她看一下我並不是她所認為的弱者,雖然我知道也許她並非有意,但我也一定要爭回這口氣不可。

再過半年後,我已經在這家公司成長為一名很有實力的編輯了,老板也開始讓我負責策劃等管理工作,我所策劃、編輯的圖書不斷受到讀者的好評。

當我再給這個朋友打電話時,我首先詢問她的工作情況,她沒有一如既往地說還好,而是帶著明顯的不滿說自己的工作整天累的要死卻依然得不到別人的承認。我想起上次通話時她所說的話,本來想說上幾句話“回擊”她,可是,我沒有那樣做,我想朋友一場不容易,何必斤斤計較呢?於是我安慰她要放開心胸,不必在意外界的風雨,這樣才能挺住,勇敢向前。我接下來認真地說:“雖然工作做不好,也不要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是,別人這樣想我們管不著,但是關鍵的自己一定不能這樣想才對。”她頓時語塞,也許她想起了上次她言語的不妥。我沒有講自己在這裏的工作其實做的也挺好,我知道沒有必要。

就是朋友那句看似玩笑的話,使我深深明白了如果沒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做不出一番成績來,就會遭到他人的鄙視。而關鍵的是,不管別人怎麼說三道四,怎麼詆毀自己,隻要我們堅信自己的能力,堅信自己能夠做出一番成就來就足夠了。成功是要給自己一個交待,而不是任何其他人。

當別人認為你沒有能力成為強者時,你可以先采取沉默,但是一定要在心底告訴自己將來要證明給他看你並不是個弱者。憑什麼你不能成為強者?我們非要有這種氣勢這種骨氣才行,做一個有自信有骨氣的人,而不做自卑懦弱的可憐蟲。

強者從逆境中找回自信,弱者從自卑中失去自己。做個強者,直麵生活中的艱難和困苦的考驗,享受生活所賜予的快樂和幸福滋味。

人人都有自己的強項,也有自己的弱項,不一定別人走的路你也走得通,不一定別人走不通的路,你就走不通。與其盲目地跟在別人的後麵說自己不行,還不如仔細想想,選擇適合自己的事,信心十足地對自己說:“憑什麼我不能成為強者。”

強者,永遠是世界上的英雄,這個世界不是弱者在推動著前進的步伐,而是強者在用胸中那傲然之氣締造著一個又一個神話。這絕不是誇誇其談、畫餅充饑,更不是望梅止渴。俗話說:“這個世界是由自信心創造出來的。”可見,樹立堅定的自信對一個人成功的重要性。生活在機遇和挑戰無處不在的21世紀,欲有所作為,有所建樹,堅定的自信心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憑什麼你不能成為強者呢?隻要你相信自己可以做個強者,那麼沒有誰可以否定你的信心。

成功提醒:

英國曆史學家弗勞德曾經說:“一棵樹如果要結出果實,必須先得在土壤裏紮下根。”一個人要走向成功的頂峰,也要首先學會相信自己的實力, 不自卑,不懦弱,隻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可能做出成就。

學會管理目標

這個世界上,最值得我們深信不疑的人不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也不是我們的愛人、朋友,而是我們自己,我們自身的心靈和思想。

對自己深信不疑表現的是一種無比堅強的信心,它是勇氣和力量的象征,我想,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它更珍貴更厲害的武器了。

你敢不敢對別人說你是第一?自信的人會毫不猶豫地說“是”,而沒有自信的人則連回答的勇氣都沒有,下麵我們看一下下麵這個故事,相信你會明白為什麼自信那麼重要。

小時候,基安勒隨父母移居到美國,從此他也過起了悲慘的童年生活。小小年齡的他總是遭受同齡人的欺侮,因為他沒有錢,清貧的生活讓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辛,痛苦和自卑的情緒一直籠罩著他。有一天,他忍不住大聲質問父親為什麼他們會這麼窮,而他那碌碌無為的父親則對他說:“認命吧,你這一輩子都是這樣了。”這個說法令他沮喪,他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何方,他陷入了深深地苦悶之中。直到有一天,母親告訴他:“你要永遠記住,世界上沒有誰跟你一樣,你是獨一無二的。”母親的話燃起了基安勒心底的希望之火,從此,他認定自己就是第一,沒人比得上他。

當他第一次去應聘時,他沒有交出自己的名片或者簡曆,而是遞上一張黑桃A。黑桃A在他們的國家代表了最大和最強。當時,老總怔了一下,然後直盯著他的眼睛,問他:“你是黑桃A?”

“沒錯。我就是黑桃A!”他也注視著老總的眼睛。

“為什麼是黑桃A?”老總的目光有些咄咄逼人了。“因為黑桃A代表第一,而我剛好是第一。”年輕人迎著老總的目光,毫不回避。

老總笑了。他被錄用了。

而後來的情況是每個人都沒有料到的,他成功了,而且是真正的世界第一。他一年推銷1425輛車,創造了吉尼斯紀錄。

為什麼他能夠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窮小子一躍而為世界富翁?秘訣就在於基安勒每天睡覺前都要重複幾遍說:“我是第一,我是第一。”日複一日,這種鼓舞性的暗示堅定了他的信念和勇氣。他的個性由此得到強化,並逐步成熟起來。這樣,自信貫穿於他的事業,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礎。

你敢不敢像基安勒那樣對別人大聲地說“我是第一”?如果你害怕自己做不到而不敢說,那請你不要這麼想。“我是第一”是促使我們前進的一種動力,而不是目標。我們人人都渴望成為第一,不管能否成為現實,至少要在意識裏播種爭第一的信心。這樣,我們的個性才會真正成熟起來,我們的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無數受人尊敬的成功者,都曾經宣稱自己是第一。其實,是不是第一勿須追究,關鍵是他們通過行動的確取得了成功。

然而,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些能力並不十分突出的人卻幹得非常不錯,而我們自己的境況反不如他們,甚至於一敗塗地,我們往往認為有某種神秘的命運在幫他們,而在我們身上有某種東西總是在拖我們的後腿,但是,實際上卻是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心態出了問題。是你的懦弱把你打敗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