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高等旅遊教育研究現狀

一、對國外旅遊教育的研究

透視旅遊教育發達國家的最新教育發展趨勢,借鑒國外成熟的旅遊教育經驗,是教育國際化進程中我國旅遊研究者所進行的積極探索。大量的學者站在國際化的高度,以獨特的視角對國外的旅遊教育經驗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在通過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發現我國研究者對國外旅遊教育的研究主要基於以下四個視角:對國外旅遊教育趨勢和特征的宏觀研究,對某些旅遊教育發達國家的個別研究,對國外旅遊教育發達院校的深入研究,對國內外旅遊院校的對比研究。

代誌鵬(2007)指出,國外旅遊教育的趨勢是國際性旅遊組織對旅遊教育的推動將逐步增大,旅遊教育國際化趨勢日趨明顯,技能與理論並重的國際教育體係日益融合。孫根年等(2004)從辦學理念、教學內容、辦學方式等方麵對西方各國旅遊教育的最新趨勢與特征進行分析。指出國外在教學內容上堅持國際化和個性化,在辦學方式上堅持校企聯合開放式辦學。譚貞(2007)認為中外合作辦學有宏觀、中觀、微觀三方麵動因,其中培養國際型人才是微觀層麵原因。李鷹(2006)指出輸出教育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尤其是教育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教育產業,增強教育國際化的一個重要形式。韓越等(2007)指出發達國家在教育輸出方麵有不同的形式:大規模吸收留學生、境外連鎖辦學、建立海外分校、境外合作辦學以及提供遠程教育等。

單銘磊(2008)通過對國外有代表性的飯店管理職業教育模式進行分析後,提出我國應該根據旅遊市場的新情況,細化旅遊專業分支教學;不斷更新培訓內容;走產學研結合的新路子;教師要深入企業。代誌鵬(2007)指出,瑞士旅遊教育的特色是辦學目標國際化、店校合一。錢學禮(2005)、江波(2006)指出澳大利亞旅遊教育的特點:政府、企業、院校建立合作體係,學曆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機結合,行業協會發揮重要作用,注重繼續教育。崔衛華(2001)、淩強(2006)指出日本旅遊教育產官學三位一體;教育起點高,尤其體現在學科設置方麵,走個性化和國際化辦學道路。張民選(2004)從國際教育輸出的視角介紹了新加坡國際教育服務的理念與實踐、戰略與措施。

劉趙平、凱茜·恩茲(2006)分析了康奈爾大學的教育資源和競爭優勢,指出在確立旅遊教育高標準、加強業界合作等方麵對中國有重要啟示。李東芳(2006)指出注重產學研的結合是薩裏大學旅遊管理碩士教育特色。陳肖靜(2000)以澳大利亞國際旅館學校為例,提出我國旅遊教育應轉變教育思想,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逐步與國際接軌。王鵬飛等(2005)以立教大學旅遊學部為例,指出立教大學旅遊學部注重國際旅遊的教育與經營,教育科目與學生就業方向緊密相連,課程設置多樣。

劉寧寧(2003)從學製、教育目標、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麵,將我國的旅遊教育與瑞士和美國的進行比較,認為應當借鑒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美國康奈爾大學的旅遊人才培養模式。黃建偉(2009)以康奈爾大學酒店學院和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為例,對兩校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進行比較分析,指出我國旅遊高校產學研模式應包括不可或缺的三方麵:政府支持、高校主導、企業參與。賈玉雲(2008)對中美高職旅遊人才培養現狀及差異原因進行比較分析。指出對中國的啟示在於:旅遊院校要與國內外有關旅遊教育機構和旅遊企業加強交流與合作;應強調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校企聯合辦學;重視行業協會作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革教學方法。王玉(2004)等通過對英國泰晤士河穀大學和哈爾濱商業大學旅遊課程體係、課程設置差異的比較,分析了中外高等旅遊教育國際合作辦學中課程設計的有關問題,並有針對性地提出若幹建議,以促進國際合作辦學的順利開展。馮穎等(2008)以南開大學和立教大學為例,對中日旅遊專業本科課程體係的培養目標、現狀與特點進行比較研究,指出差異形成的原因和差異所產生的不同影響。尤其在國際化方麵,作者指出,日本立教大學的課程設置增加多種語言在課程中的比例,開設諸如國際旅遊論、外國地誌以及地域文化論等課程,比較注重國際交流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