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捋捋胡須胡須,長吸一口氣,歎道:“三年混戰害苦了天下蒼生,可是戰爭並沒有結束,沒有永遠的和平。在野黨不甘心,戰爭在不久的將來還會繼續,隻是希望這次不會太久。”
????老媼抬起頭淺淺看了老翁一眼,不屑道:“虛偽!戰爭,這不是你們所期望的嗎?”
????老翁一聽話不對,連忙解釋道:“政治的成功是伴隨著犧牲的,我們所做的隻是想讓臣民們過得更好,幸福要付出代價。如果能夠交換,我希望受苦難的是我。”
????老媼對老翁的解釋嗤之以鼻,還是委婉地說道:“但願如此。”
????老翁接著又說道:“世界就是一盤棋,你拱卒我就出車。誰都不想看到自己那一邊輸,同樣也不想吃半點虧。先發製人總沒有壞處,你是事外閑人,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們考慮的是整個國家的安危,一招不慎,滿盤皆輸。那些坐擁勝利果實的主和派,他們怎會記得昔日的功臣,是我們給予他國的威懾力才促使這些主和派在談判桌上的順利。他們那算什麼外交?安不忘憂,成天和他國嬉皮笑臉,那裏還有防範意識?寧做征服者,不做亡國奴。要我說,最好天下一統,世界大同,這樣所有人都效忠一個王,那裏還會有領土之爭、水源之爭、民族仇恨?”
????沉吟半響,老媼才緩緩說道:“主和派消減軍費,削弱國防是不對。可是並不是一無是處,起碼減輕百姓賦稅負擔,老百姓還是支持的。外交不能光靠談判,雙管齊下才是硬道理。我知道你心裏委屈,已是上神的你,做好份內的事就是了。你對國家忠心,這我能理解,不要操太多的心,你老了,多注意身體才是要緊。”
????老翁搖搖頭道:“想我一腔報國心,如今做了這麼一份閑職。太上皇還在那會兒我們多威風,跟著皇上親征,那才是男人報國應做的事,現在卻要聽一幫書生的話,咽不下這口氣啊。書生誤國,書生誤國啊!”
????老媼安慰道:“大人不必傷心,‘老驥伏櫪,誌在千裏’這道理我懂。現在是年輕人的世界,你又何必放在心上。都是為國,各用其法嘛。”
????老翁點頭笑道:“也罷,五國江(五國江指流經五個國家,最後流經宋國注入宋滸灣的中土第一大河)後浪推前浪,我老啦,浪不動啦。好嘛,不說了,下棋下棋。”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水滸相關史料,及梁山一百單八好漢。
????據《東都事略侯蒙傳》:“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又據《宋史徽宗本紀》:“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宋史*張叔夜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钜舟十餘,載擄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誌,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此外,李□的《十朝綱要》,宋代陳均的《九朝編年備要》和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也都有類似的記載。還有的記載說宋江投降後曾參加過征方臘之役。從這些記載裏,可以知道這支起義軍,人數不多(但也決不止36人),但戰鬥力很強,在群眾中甚有影響,曾經給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脅。宋江等起義的年代大約在宣和元年(1119)至宣和三年(1121),前後三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