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寧王府內張燈結彩,賓客如流。
今日是睿王孫子三周歲生辰,各方名流紛紛來賀,熱鬧非凡。
“時辰到!”隨著一聲聲通報,眾人皆望向大堂。隻見堂前一張檀香木四角流雲鏤空方桌,上麵擺著福壽祿像金樽、碧綠通透玉如意、蟬雪宣紙和紫毫,更令人驚訝的,還有掌握兵權的虎符。在座的都明白這樣的寶貝如此招搖的出現在睿王孫子生辰上,其寓意不可輕視。堂內外漸漸安靜,斂氣望著堂前主角的舉動。
睿寧王從世子妃手中接過孫兒來到桌前,一雙內斂的眼睛看看了四周,手擼胡須,對著孫兒道:“念兒,你且瞧著這些東西,喜歡什麼便拿什麼,無需思量。”說完,便把孫子放在了檀香桌上。
這小娃不愧為一代虎將的嫡孫,這麼多人齊齊盯著他也不覺害怕,轉溜著黑白分明的雙眸,凝著眉,一手抵著下巴,儼然一副大人模樣。引得周圍笑意連連,把原本嚴肅的氣氛瞬間緩和了不少。在眾人還沉浸在外頭謠傳,睿王孫子天資聰穎,不到周歲就已閱覽群書,更有倒背如流之態,感慨睿王府又出一代英才時,這小子不動聲色得往前一傾,左手拿起了宣紙紫毫。人群中立馬有人輕呼一口氣,還好還好,不過是一代風流浪子而已。還沒出完氣,這小娃娃身子又向最左端一挪,右手舉起“千金”重的虎符。隨之,轉身對著祖父和父母微微一笑。這下,剛還在僥幸的人這口氣就這麼不上不下的噎著了。
賓客中率先有人向主人道喜,“恭喜王爺,恭喜世子和世子妃,日後小世子定是位文武奇才,社稷棟梁。”既而,眾人皆紛紛賀喜。
睿王大喜,抱起孫子一臉篤定自豪,“本王後繼有人了。哈哈!”
這時,一位身著絳紫外袍氣宇軒昂的中年男子驅步上前,對著睿王道賀,“恭賀千欒兄得此嫡孫,嗬嗬,這小世子來日定不是尋常之輩!”
眼尖的人立馬認出來人,對著他便下跪行禮,“臣叩見皇上。。。”話還未完,皇帝大手一揮,“罷了罷了,今日王府大喜,且不在宮內,免了這些俗禮罷。”既而對著蘇千欒笑道“千欒兄真是好福氣,已有睿智明昭的世子,現又有大器之才,睿王府果然是人才輩出啊,”從蘇千欒手中接過小世子,看著他說道“依著這好日子,朕下旨,賜蘇言念為候,號祥陵。”
眾人一片嘩然,又有人納悶了,前些時日皇帝和睿寧王還為這兵權的事鬥得滿城風雨,如今卻賜小世子為候,這葫蘆裏到底賣什麼藥?
蘇千欒聽著旨意,不過是拱手向皇帝謝恩,便從皇帝手中接回孫兒。
一場周歲宴,看得底下人雲裏霧裏。這船帆到底要往哪偏呢?
熱鬧了一個晚上,直至東方露白,四方賓客才漸漸散去。
蘇千欒喚世子蘇京華和世子妃冷梅知前去後院書房。
“如今念兒生辰已過,眼下這事便可放心去做。一月後,在杭州舉行三年一度的武林大會。京華,你趁著這次機會,好好了解南方局勢。聽聞各大門派為著武林盟主之位早已爭得頭破血流,記著,這武林盟主之人,必定是要為我們所用。並且,你留心尋些能人入府,給念兒做師傅。”睿寧王提及孫子,鐵錚錚的漢子難得流露出柔情。
“是。不過,兒子有疑,念兒今日過於鋒芒,再大動旗鼓南下,難不保北邊有人會蠢蠢欲動。。。。。。”
冷梅知聽言,擔憂之色明顯。蘇京華覺察,握其手在掌心,安慰妻子不必過憂。
蘇千欒瞧著兒子媳婦琴瑟和諧,備感欣慰。輕言道,“兒媳且放心,這侯爺是皇上當著天下人的麵封賜,若是短時間內有事,即便不幹他事,也堵不了悠悠眾口,天下方安定,他不會走這步險棋。”微頓,又對京華吩咐,“北邊你就不用操心了,我自有安排。你隻需按著我方才說的做就好。”
蘇京華點頭。
冷梅知心知肚明這其中道理,但身為母親,在這樣的風口浪尖,豈能不懸心。既然是王爺開口安撫,梅知麵色稍霽。
“你們成親已三年有餘,隻誕下念兒一子。我深知你們夫婦情深,也不忍讓徒添你們煩惱,因此,侍妾一事我也不提。隻不過,今日後,念兒走的路怕不是能一帆風順的,總要有個兄弟再一旁幫扶著才好,念兒也不至於太累。”蘇千欒說到此歉意的看著蘇京華。“歡兒雖從小在你們身邊長大,畢竟不是嫡親的,又是個女子,王府大任總不能落到她肩上。況且,梅知的身子也應該無大礙了,孩子多些才好,王府也鬧騰些。你們若多些子嗣,我去了下麵,對你們母親也是番交代。這話應是多餘的,隻不過讓你們多注意。”蘇千欒望著牆上懸掛的王妃遺像,心裏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