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尼赫魯向上野動物園贈送了一頭印度象,並取其獨生女“英迪拉”的名字為這頭象的名字。“英迪拉”在上野動物園裏是頗受歡迎的動物,不僅孩子們喜歡它,大人們也很喜歡它。為紀念尼赫魯訪日,日本決定把北海道產的一對熊回贈給他。岸信介把這件事告訴前總理吉田,並說:“不過,送的熊叫什麼名字好呢?尼赫魯用自己女兒的名字給象命了名,我們送的熊如果也這樣的話,就得取吉田先生的小姐的名字了,你說怎麼樣?”吉田聽後大笑起來。
結果,用北海道的阿寒湖命名為“雌阿寒”和“雄阿寒”。岸信介說:“印度是個熱地方,送給你們熊行嗎?”尼赫魯說:“印度的腹地也有冷的地方,可以放在那裏飼養。”後來,沒有聽到這兩隻熊的消息,而“英迪拉”現在仍在上野動物園,孩子們都很喜歡它……
中美友誼——“和平”月季
1973年一位美國友人欣斯德爾的夫人和女兒,帶著她丈夫生前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深情來中國訪問,特地給周總理贈送了一株月季花。欣斯德爾先生是1944年的美軍飛行員,抗日戰爭時期他在中國執行任務時受了傷,我遊擊區的人民救了他,並把他護送到延安,受到毛澤東、朱德和周恩來等同誌的接見,在延安一直住到抗戰勝利才返回美國。這次他夫人受他生前委托帶來的這株月季新品種,是一份凝結著中美人民文化交流心血的珍貴禮物。這種月季在英、美國家享有“月季皇後”的美譽,它在蓓蕾初放時花朵呈現淡淡的檸檬黃色,而到盛開時花色逐漸變深,花瓣邊緣出現粉紅色的紅暈,絢麗之中顯嬌豔,高雅華麗,令人神迷。它是一種雜交的茶香月季。提起這個雜交新品種培育的曆史還有一段坎坷經曆。它的祖先原產於中國,200年前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血統。當時的歐洲月季品種,隻能在仲夏季節開花,花期短,抗病力弱,色香均不如中國月季。1789年四棵中國月季作為友誼的使者,從孟加拉灣漂洋過海,運往歐洲。據說當時英法兩國正在交戰,為了確保中國良種月季能安全地途經英國傳人法國,雙方商定由英國派海軍將中國月季護送過英吉利海峽抵達法國。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人弗蘭西斯梅朗幾經周折磨難,對這種珍貴月季良種進行多次繁育雜交,終於在1939年培育出雜交“茶香月季”。為了保護這一科研成果不受戰爭破壞,他把這個新品種遠渡重洋寄到美國,經美國園藝學家培耶之手在全美各花圃中繼續繁育。1945年4月,“美國太平洋月季協會”將這一新品種正式命名為“和平”。在“和平”月季命名的這一天,恰逢聯軍攻克柏林,是希特勒滅亡之日;而當“和平”月季榮獲“全美月季協會”金獎時,又正巧是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之日。這幾個天緣良機與雜交“茶香月季”的命名、獲獎與授獎是這樣的巧合,這就確確實實使它與人民祈盼的和平,結下了不解之緣,是名副其實的“和平”月季。1973年欣斯德爾夫人千裏迢迢帶來的這種“和平”月季,作為和平友好使者,親自交給周總理,又回到了它的血緣祖先故土。它既象征著中美人民的深厚情誼,又是十分珍貴的高雅禮物,因而備受鄧穎超同誌的重視,她親自把這株月季栽在院子裏。經過5年精心培育,於1978年5月19日,當鄧穎超同誌與其他中央領導同誌一起接見美國訪華團時,她又特地摘下這凝結著中美人民友誼的月季花送給美國朋友。她說:“這花象征著我們的友誼,開始是淡淡的,到後來就會逐漸加深了。”
“君子之交”孫文蓮
在國際交往中,也傳頌了不少中日人民花情友誼的美好佳話。其中最著名的是象征兩國人民純貞聖潔、“君子之交”的“孫文蓮”。孫文蓮的友誼起源於1905年,偉大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在日本領導中國同盟會時曾得到日本實業家田中隆先生的大力支持。1918年5月孫先生為了感謝田中隆先生的支援,特題詞“至誠感神”,並用代表“君子之交”互贈蓮子的中日傳統禮節,向田中隆先生回贈了4粒家鄉的荷花蓮子。幾經周折,於1930年由田中隆之子田中隆敏將這4粒珍貴蓮子交由日本荷花專家大賀一朗博士精心培育成功。因其花大瓣細,具有端莊、淡泊、高雅的風韻,與孫中山先生的非凡氣質極為神似,故被命名為“孫文蓮”。
中日友誼蓮由來
由於“中日友誼蓮”的友誼起源於1956年。1956年秋,日本荷花專家大賀一郎博士和他的弟子阪本祜二教授,將100粒由日本古代蓮培育成功的“大賀蓮”蓮子和大賀親筆書寫的“蓮乃和平之象征也”的題字,贈給原中科院郭沫若院長。科學院將這些蓮子分送武漢、上海等10個植物園試種。武漢植物園將其與我國遼寧出土的中國古代蓮進行雜交,培育出具有兩國古代蓮血緣的“中日友誼蓮”的新品種。武漢植物園又將10粒新品種的蓮子回贈給日本阪本祜二教授,祝願這種中日友好之花在日本開花結實。第二年就收到友誼蓮已在日本開花落戶的消息。但是武漢植物園卻在十年動亂中遭到浩劫使友誼蓮在中國絕種。阪本祜二得知此事後於1979年鄧穎超同誌訪日時,又將“中日友誼蓮”連同一批蓮藕品種,通過代表團轉交給武漢植物園,以表示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